APP下载

分析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

2016-01-27吕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8期
关键词:脑血管偏瘫针灸

吕鑫

分析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

吕鑫

目的评估以康复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效果。方法95例脑血管意外后出现偏瘫接受相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化的相应治疗,研究组施行以康复疗法联合针灸方式展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27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83%(46/48)。对照组13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4.47%(35/4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意外后出现偏瘫病症的治疗中施行康复疗法联合针灸治疗方式,能显效缓解各项偏瘫症状,值得临床推荐。

脑血管意外;偏瘫;康复疗法;针灸

临床中将脑血管意外简称作“中风”或“脑卒中”,此病症的发病机制和脑部动脉组织痉挛性、破裂性病变有较大联系[1]。偏瘫属于脑血管局部急性循环受限的典型症状[2]。为探究脑瘫病症的有效疗法,本文以2015年3月~2016年3月因脑血管意外后出现偏瘫而进入本院接受相应治疗的95例患者为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以康复疗法联合针灸治疗方式、常规化疗法展开治疗,评估两种疗法的效果,并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85例因脑血管意外后出现偏瘫而进入本院接受相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经CT及相关检测,并由医师遵照脑血管意外后偏瘫诊治标准实施鉴别,且得以确诊。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5~89岁,平均年龄(57.00±10.67)岁,病程3d~4年,平均病程(1.50±0.35)年;其中11例左侧偏瘫者、9例右侧偏瘫者、14例脑部出血者、13例脑梗死者;研究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46~89岁,平均年龄(58.00±10.33)岁;病程2d~5年,平均病程(2.00±0.24)年;其中13例左侧偏瘫者、10例右侧偏瘫者、11例脑部出血者、14例脑梗死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向组内患者施行基础性的内科诊疗,予以降压类药剂、扩展血管类药、神经代谢加速药剂等,同时,注意探查患者接受相应治疗期间的病情归转情况,避免出现用药后的各种不适反应。研究组向组内患者施行康复疗法联合针灸治疗法,具体如下。

1.2.1 康复疗法 以平衡练步、日常化功能练习为主,这种疗法旨在提升偏瘫一侧肢体肌肉的功能与力量,缓解偏瘫因素带来的肢体功能性障碍。康复练习分作初期、中期及后期的相应训练,按患者个人的活动机能,让其循序渐进地展开肢体练习;康复初期阶段的练习多为被动练习,待肢体肌力部分恢复后,逐步展开主动练习、助力练习等,当患者肌力趋于稳定水平后,将康复练习融入日常生活的各项具体操作中,使平衡练习落于生活实处,辅助患者偏瘫侧肢体的活动尽快归转到正常状态。练习持续0.5h/次,2次/d。

1.2.2 针灸治疗 ①找准以下穴位:天鼎穴、足三里穴、曲池穴、百会穴、承山穴、解溪穴、合谷穴、委中穴、环跳穴、风池穴等。②选用尺寸适宜的刺针垂直入针,以“平补平泻”法于各个穴位处入针,每针留置约30min,1次/d,操作完后迅速拔针。

1.3 疗效判定标准[3]患者治疗后,偏瘫侧的各项症状彻底消除,且四肢肌力提升幅度超出3级为显效;患者治疗后,偏瘫侧的各项症状有所消除,且四肢肌力提升幅度超出2级为有效;患者治疗后,偏瘫侧的各项症状没有改变或有严重化迹象,且四肢肌力没有好转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27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83%(46/48)。对照组13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4.47%(35/4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血管及有关组织出现异常病变后,患者意识、精神思维等会出现功能性受限问题,进而诱发意识不清、语言障碍、活动受限等外在病症,当中的活动障碍即称为偏瘫[4]。康复疗法的实施目标为提升偏瘫侧肌群的能力,使初期诊疗取得较好成效[5]。对于偏瘫发展到中、晚期的患者,康复疗法能使四肢肌群的痉挛现象得以缓解,并能改变肌群异常活动问题,使病变情况逐步趋于平稳[6]。针灸疗法属中医学中的诊疗方式,此疗法能刺激“休眠”情况下的神经元系统组织,使神经细胞活性提升,并增加肌肉群回缩力,以平衡偏瘫侧患肢的自主活动力[7]。有关临床实验表示,在偏瘫初期施行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可缓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功能性障碍现象,使机体功能尽早得以显效归转[8]。

本次研究中,两组治疗结束并经系统评估后,研究组27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83%(46/48)。对照组13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4.47% (35/4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脑血管意外后出现偏瘫病症的治疗中施行康复疗法联合针灸联治方式,能显效缓解各项偏瘫症状,值得作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1]赵喜萍,杨军.老年高血压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遵循指南降压药物治疗现状.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3,35(2):149-153.

[2]蒋福春.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8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91-93.

[3]王佳,韩晓雪,李文鹿.人文关怀护理对患者满意度影响的调查——以某口腔医院重症监护室肿瘤患者为例.现代医院管理,2013,11(6):69-70.

[4]郭涛,肖胜,储伟,等.不同针刺疗法镇痛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的变化及针刺镇痛机制的异同性.针灸临床杂志,2015,31(8):25-27.

[5]李春星,李华,周仪,等.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右侧小脑参与语言功能的应用研究.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4,38(4):213-215.

[6]林玲,江利,肖湘,等.虚拟现实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作用和机制:纵向功能磁共振研究.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4,20(4):313-315.

[7]张俊,宣宏飞,谢仁龙.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时机治疗与术后发生再出血及近期疗效的关系研究.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551-553.

[8]张建荣,李燕,张金秀,等.延续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实施及对生活能力的影响.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5,42(1):37-4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190

2016-09-06]

114200辽宁省海城市中医院针灸科

猜你喜欢

脑血管偏瘫针灸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