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6-01-27马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8期
关键词:皮肤性病甘草酸荨麻疹

马旭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马旭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44.57%(41/92),好转率为35.87%(33/92),无效率为19.57%(18/92),总有效率为80.43%;对照组显效率为23.91%(22/92),好转率为43.48%(40/92),无效率为32.61%(30/92),总有效率为67.3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慢性荨麻疹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起效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慢性荨麻疹;复方甘草酸苷 ;临床疗效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目前对于荨麻疹的致病机制并不明确,可能为血管通透性改变而致皮肤黏膜出现的局部水肿[1]。慢性荨麻疹治疗过程中,疾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治疗难度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关于慢性荨麻疹病理机制的研究较多,其中自身免疫病理机制较为突出。刘凌等[2]研究证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体内存在某种功能性,此抗体能够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脱颗粒。淋巴细胞释放的化学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能够使组胺释放活性增大,内源致敏物质更容易刺激细胞释放组胺,当免疫过程被免除时,慢性荨麻疹风团才会好转[3]。本文对本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以探究利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50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30.14±11.62)岁。对照组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32.44±8.52)岁。观察组病程1~8年,平均病程(3.45±2.41)年。对照组病程0.5~7.0年,平均病程(3.64±3.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组之前均停用其他治疗慢性荨麻疹药物15d,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氯雷他定(上海先灵葆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10870410)10mg,1次/d,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北京秦武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058889)10ml,1次/d,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疗效评价由具有临床经验的皮肤科医生进行评价,因为慢性荨麻疹疾病较难治疗,且容易发作,疗效评价根据文献[4]分为无效、好转、显效。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率为44.57%(41/82),好转率为35.87%(33/82),无效率为19.57%(18/82),总有效率为80.43%;对照组显效率为23.81%(22/82),好转率为43.48% (40/82),无效率为32.61%(30/82),总有效率为67.3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慢性荨麻疹复发率分别为13.04% (12/82)、14.13%(13/82),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慢性荨麻疹复发率分别为36.86%(34/82)、27.17%(25/8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慢性荨麻疹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病因机制复杂,因其病因机制复杂,一般较难治疗。另外,慢性荨麻疹病程长短不同,所以导致此类患者生活质量有所下降。严重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慢性荨麻疹发病率在不同国家都有研究,欧美国家人群患病率为0.1%~3.0%,大部分患者主要症状为风团[4]。大量研究表明[5],多数患者可能为由自身免疫疾病所导致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差异性较大,但是主要表现为风团、血管性水肿。风团表面光滑,周围有红晕,风团容易导致瘙痒。慢性荨麻疹患者病情较重者疾病容易复发,一般夜间复发率大于白天复发率[6]。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0.2%甘草酸苷、0.1% L-半胱氨酸和2%甘氨酸,有抗变态反应、类固醇样、免疫调节、保肝以及抗炎作用[7]。现代医学认为荨麻疹患者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现象,与免疫有关的荨麻疹主要由Ⅰ型变态反应引起,少数由Ⅱ、Ⅲ型变态反应引起,复方甘草酸苷是以甘草中的活性物质甘草甜素为主要成分,结构上与皮质类固醇激素相似,且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无明显影响,甘草酸又可显著抑制抗原细胞对 T细胞的过度激活作用,调节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使Th 1/Th 2保持平衡,甘草酸又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这为甘草酸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8-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率为44.57%(41/92),好转率为35.87%(33/92),无效率为19.57%(18/92),总有效率为80.43%;对照组显效率为23.91%(22/92),好转率为43.48% (40/92),无效率为32.61%(30/92),总有效率为67.3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慢性荨麻疹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起效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叶霞.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330.

[2]刘凌,杨小雪.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普鲁卡因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中国临床研究,2008,21(2):172-173.

[3]赵爱杰.IL-17、IL-23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华中科技大学,2012.

[4]慈超,刘雯蓓,王军,等.慢性荨麻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疗效的影响.安徽医药,2010,14(7): 792-794.

[5]刘必庆,王芳.依巴斯汀、雷尼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皮肤病与性病,2013,35(6):348-349.

[6]刘科峰,杨莎丽,轩俊丽.阿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5):319-320.

[7]付丹丹,夏永华,李敏,等.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3):277-278.

[8]向建光,朱建洲,宋娜辉.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09,4(7):24-25.

[9]周静,杨勤萍,徐峰,等.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107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7):446-447.

[10]叶小茵,李希清,赵敬军.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2):12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123

2016-08-23]

118002丹东市传染病医院皮肤性病科

猜你喜欢

皮肤性病甘草酸荨麻疹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甘草酸联合大黄素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的抗肾脏纤维化作用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简介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脉管复康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和米诺地尔外用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荨麻疹预防效果观察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