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1-27路怀金李宁阳乔旭光卢晓明
路怀金,李宁阳,乔旭光,卢晓明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路怀金,李宁阳*,乔旭光,卢晓明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本文通过对影响食品安全因素及现状分析,在可行性考究基础上总结规律,提出食品安全保障的相应对策及建议,实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目标,对食品行业更好的发展及政府公共管理工作有着重大意义。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对策;研究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条件,其衍生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不仅直接关系人类的健康生存,而且还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食品安全问题接连爆发,在工业国家更有近30%的民众曾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疾病[1],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治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尺度。
本文在基于前人大量研究及论证的前提下,通过对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及现状的分析,在可行性考究基础上总结规律,提出当下食品安全保障的相应对策及若干可行性建议,对实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目标,对目前食品行业更好地发展及政府公共管理工作有着重大意义。
1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现状
1.1有害微生物威胁
有害微生物是食源性疾病的最大祸根,其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最为严重且亟待解决的。在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生产、包装、运输、贮藏和消费过程中,可能因各种各样原因使细菌、霉菌、寄生虫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中,其危害后果不言而喻。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及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代表的细菌性污染涉及面最大、影响最广[2],在我国每年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占据的比例最大。
1.2食品源头存在污染
由于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品的不正当使用,即从源头上注入食品安全隐患。滥用或残留超标导致的有机磷农药及有机氯农药中毒、“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胺”的致癌物转化累积等事件已屡见不鲜。加之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不易降解,在食物链、环境和人体中通过富集效应残留,对其不正确的使用导致抗药性,尤其在家畜、家禽、水产等动物性食品源头产生恶性循环,对食品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1.3食品加工不安全
1.3.1生产不规范
我国食品行业发展迅速,中小型食品企业较多,遍布各乡镇村落的生产加工小作坊数不胜数,小作坊式的生产现状卫生条件差、操作不规范、不明隐患多,而且相关规章制度难以落实。
1.3.2掺假造假严重
相关经营者为谋求利益,违背良知在入口的食品生产上掺假造假,尤其在小型企业或作坊式生产的城乡结合地区更为严重。用价格低廉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甲醇制作假酒、头发水解液掺兑酱油、地沟油勾兑食用油、劣质奶粉等肆意横行。
1.3.3滥用非法添加物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适量使用不但无坏处,还能保持食品色香味及营养价值,像增白剂、保鲜剂、食用色素等食品添加剂。可用食品添加剂并不等同非法添加物,以三聚氰胺为代表的三鹿奶粉事件即为违规使用非法添加物。滥用即为非法添加,导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急性中毒等后果[3]。
1.4环境污染因素影响
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的不合理处置致使动、植物在这种环境下不断蓄积有毒有害物质,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影响是长期性的[4]。例如环境中汞、铅、铜等重金属无机污染物及些许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及身体健康,有机污染物中的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工业化合物及副产物影响更是见诸报端,此类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噩梦。
1.5食品流通环节因素
食品流通是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相对薄弱环节,运输、仓储、销售等过程都可能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由于食品从生产者到运输者,再到销售者,期间的多次流通传递使许多原本合格的产品变的不合格。同时,食品经营多元化造成该行业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包装规格、质量等级、重量标准难以一一规范。
1.6新技术工艺带来新问题
食品工业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给食品安全带来许多问题,转基因技术、辐照技术及现代生物技术等应用于食品中存在许多未知安全隐患[5]。广泛应用于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上的基因重组而产生的转基因食品,其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国内外专家研究的焦点,新技术利弊共存,但因其不稳定性带来的食品安全的潜在危害不可忽视。
2 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
2.1.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目的就要做到有标准来规范、有依据来执行,但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更新相对较慢,不健全的法律法规远跟不上食品行业发展的步伐。再加之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威慑力不足、处罚力度不大,不能有效震慑犯罪分子,致使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
2.1.2笼统且操作性不强
有关食品安全的法规少之又少,而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又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或范围太过狭窄,或太为宽泛,或过于陈旧难以适用行业新发展,笼统且难以具体操作实施。如至关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并未有法律要求的明确条文,而做出规定的实施状况又较差,甚至相关强制性标准也未得到很好的实施。
2.2政府监管未有十足效力
2.2.1相应监管缺位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主要采用分段管理模式,各监管部门出于自身考量的趋利行为,争夺监管权抑或互相推诿监管责任,独立执法、封闭执法、部门之间的衔接性差,造成监管不利[6]。分段监管使各职能部门协调性不强,互动联合机制不能有效运行,同时造成信息不对称,有关产品的某个环节监管信息不能有效传递到下一环节。
2.2.2检验资源浪费
监管模式问题造成食品安全检测力量分散,各种检测室、监测站分布于卫生、质检、农业、工商等多部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封闭,重复检验、多次监测等问题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拘泥于重复琐碎中的检验实际严重制约食品行业技术水平提高。
2.3相关食品安全科技落后
基于基本国情的实际,长期以来我国食品科技发展主要是围绕解决食品供给数量,并非关注食品安全质量,在食源性危害关键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等食品安全发展领域远远落后国际标准[6]。同时,尚未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管理体系,致使很多新型食品没有经过危险性评估就早已在市场上销售,未知的隐患及问题难以确定,这些必定给食品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2.4食品安全知识水平不高
生产者或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水平不高,或存在关键性误区。由于相关教育缺乏及多方原因导致生产者素质不高,谋求利益而泯灭良心;消费者观念错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错误或是不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不安全食品未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反倒带来相应市场需求。另一个问题是由于食品安全知识缺乏,造成以讹传讹下的食品安全恐慌。
3 解决新时期食品安全问题对策及建议
3.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在政府各职能部门分段监管食品安全基础上,做到权责明晰、交流互通。确立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并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强化定位“带头人”职能,坚持预防为主的源头治理工作思路,形成“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监管工作格局。同时加强应急指挥决策体系建设,逐步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理联动网络平台,做好食品安全预警及溯源调查,通过与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利用行政、司法手段从源头产地、生产过程、流通过程、销售环节等完整链条控制食品污染,对食品安全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确保重拳出击。
3.2健全法律法规及政策引导
多层次、高效率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管理的根本保证,而灵活的政策引导又能弥补法律的空缺[7]。一是,尽快建立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快食品安全法制管理进程;二是,纠正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中过时的、不规范的章节,建立符合国际食品安全的标准,助力食品克服“绿色壁垒”走进全球市场;三是,着力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惩罚力度,提高其威慑力;四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和食品召回制度;五是,建立一体化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法律为保障、政策为引导,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及管理力度。
3.3规范食品市场及准入标准
食品市场流通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不高、交易方式落后、地位及功能不明确等成为食品安全事件萌发的温床。同时,食品的可追溯标识系统通用性差,致使伪造食品标识、夸大食品“效果”的假冒伪劣产品繁多,不仅给消费者购买利益造成损失,而且对消费者自身安全构成威胁。食品作坊式生产在城乡结合处十分泛滥,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运、经销等各个环节难以控制,食品源头管理不当,造成大量不合格食品通过各种不正当渠道涌入市场。食品市场准入目前只是因地区而异的相对性严格,因此要加强食品市场准入制度,规范食品市场及准入标准。
3.4确保食品安全科技分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确保对食品安全科技投入,开展基于风险分析的食品安全控制、检测与管理活动,全面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政府监管部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科技水平,提高快速、准确鉴定并判别食品中危害因子的技术和能力。在食品安全科技领域主动“走出去”,向国际标准迈步,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合作研究及交流,加强国内掌握先进食品安全技术的人才培养,既注重食品安全理论造诣,也要重视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实力。
3.5建立预防为主的评估预警机制
食品安全问题应防患于未然,加强预防性监管。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和评估预警机制,扩大调整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检测,在优先对重点内容进行监测的同时,不断完善检验检测项目。加强各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的收集、报送和管理,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中心、投诉举报中心,实施政府外部主导与企业内部辅助相结合,逐步建立起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可随时启动召回制度对问题产品下架、退市,并对违反食品召回规定的企业加大惩罚及打击力度。
3.6加强民众认知教育
加强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增强民众的食品安全风险意识,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网络渠道,以喜闻乐见方式及时提示消费者应注意的不安全风险源,杜绝消费安全隐患食品,科学对待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动员全社会,让消费者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参与者。另外,对涉及食品行业的企业管理者、经营者等各类卖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及培训,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其对食品安全严重后果影响的问题认识。
3.7学习并借鉴国外经验
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取长补短,积极吸纳并引进国外先进食品安全管理经验,逐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检测体系、食品安全市场准入体系及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借鉴AOAC、CAC、FAO、ISO、WHO等先进标准,开展标准技术创新研究,用科学手段确定具体危害及其控制措施,提高食品安全保障。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分类指导、逐步推广,从系统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全方位构建我国食品安全体系。
4 结语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时至今日,食品安全问题仍较为重要,其解决与否不仅关乎食品这一行业市场的稳步发展,更关乎所有人的生命健康。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任重而道远,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要健全法律法规及政策引导,规范食品市场及准入标准,要建立以预防为主的评估预警机制,同时确保食品安全科技分量,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科技水平,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及民众认知教育建设,推进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健康发展。解决方法总比实际困难多,只要上下一心,让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相信在2020年全面步入小康社会之时,定能开创我国食品安全新局面。
[1]孙文.食品安全问题的历史分析及现实意义 [J].世界农业,2014,(1):32-134.
[2]马长路,赵晨霞.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4):23-27.
[3]孙宝国,王静,孙金沅.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与思考 [J].中国食品学报,2013,(5):1-5.
[4]李少觐,李喜仙,侯玉泽.我国食品安全发展趋势和治理展望[J].食品工程,2012,(3):3-9.
[5]孙爱芳,关炳峰,王法云.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学,2012,(9):1375-1378.
[6]陶跃华,张晓峰.从“三鹿奶粉事件”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4):362-365.
[7]闫琼.我国食品安全政策的发展历程及其完善 [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7-90.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of Food Safety in China
LU Huai-jin,LI Ning-yang*,QIAO Xu-guang,LU Xiao-mi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271018,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food safety about current problems,aiming to realize the goal named"states to the people and food to safety first"by putting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names on the basis of feasibility summary regularly,which also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food industry's better development and the government's public management.
Food safety;current problems;countermeasure;research
S-01
A
1008-1038(2016)08-0029-04
2016-01-13
路怀金(1994.09—),男,法学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级本科生,兴趣方向为农村近代发展及区域管理研究
李宁阳(1979.07—),男,讲师,研究方向为果蔬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