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境线上的坚守者

2016-01-27文/托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边境线边防辖区

●文/托 娅

边境线上的坚守者

●文/托 娅

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金峰,现任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纳林高勒边防派出所教导员,他个子不高,言语不多,看起来再普通不过,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汉子,曾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带头“治理”了一个全盟出名的“麻烦”村。

纳林高勒新区是自治区西部最大的生态移民村,占地3平方公里,现居住牧民2216人,蒙古族占70%,年流动人口达5万余人。“点灯靠油、娱乐靠酒、取暖靠柴”,曾是这里牧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里也是达来呼布镇案发最集中的地区。2006年10月,纳林高勒边防派出所接管新村时,仅一个月就接警40多次。2007年初,阿拉善盟边防支队将这里确定为爱民固边模范村创建试点。那时金峰正是纳林高勒边防派出所警长,由于他是蒙古族,业务过硬,工作认真,这个重担自然落在了他的肩上,同时他还担任了移民村乌苏荣贵嘎查副书记,从那以后他一头扎进了新区工作。

金峰深知,要想改变现状,必须依靠群众。他充分发挥民族干部的优势,用蒙汉双语和当地群众交流,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困难,将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牧民急需的生产生活知识翻译成蒙文,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解。

不到3个月,金峰就掌握了新区大部分农牧民家庭的情况。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改风气。金峰和新区的党员骨干动员农牧民开展义务劳动,带领他们粉刷街面商铺,清扫街道旁的垃圾;在街道两旁铺设绿化带,制作推广文明乡风的蒙汉标语;专门设立宣传展板,引导辖区农牧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摒弃酗酒、赌博等陋习。

化民怨。2007年8月,达来呼布镇某处工地上,30几名外来务工人员因工头拖欠工资与承建商发生了冲突,他们不但罢工,还阻挠其他工人施工。接警后,金峰和战友们迅速赶到现场,控制局面,通过向工人们讲道理、讲法律,给工头做工作,对方很快兑现了工人的8万余元工资,恢复了工地的正常施工。

解民忧。新区居民额登木图因盗窃被劳动教养,2006年9月,他被释放后,周围牧民都不愿和他相处,使他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整天与酒为伴、结伙闹事。了解这一情况后,金峰与他结成帮扶对子,协调有关部门帮他开了一家网吧。如今,额登木图不仅改过自新,网吧的经济效益也不错,他成了辖区群众致富的榜样。

在金峰和战友们的不懈努力下,仅一年时间,移民村就实现了由案件高发到无刑事案件、由“垃圾村”到“示范村”的转变。2008年1月,纳林高勒新区作为首批先进典型,被自治区综治办命名为“爱民固边模范嘎查(村) ”。2011年4月换届选举时,金峰以全票当选为纳林高勒新区党支部书记,这也是辖区群众对他的肯定和鼓励。

2013年6月,因工作需要,金峰调任马鬃山边防派出所所长,离开繁华的城镇,来到更加偏远的苏木。马鬃山辖区面积1.73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23.976公里。带着他的“手中有本,心中有数,四个必访,四勤四得”工作法,来到马鬃山辖区不到半个月,金峰就掌握了辖区的基本状况,一年多时间,他的足迹遍布辖区每一个角落。

和金峰搭班子的马鬃山派出所教导员哈达不无敬佩地说:“金峰是个好所长,平时话不多,工作爱琢磨,给群众做宣传、解纠纷头头是道。”

金峰先后荣获阿拉善盟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第二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及内蒙古自治区“十佳优秀民警村官”称号。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内蒙古边防总队将他评为“优秀民警村官”“优秀执法标兵”。荣誉纷至沓来,但他仍然坚定不移地守护在他热爱的边境线上。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边防总队)

(责任编辑/王英楠)

猜你喜欢

边境线边防辖区
守卫边防的“帕米尔雄鹰”
爸爸,我不怪您!
金鸡山上守边防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 构建平安和谐辖区
走边防
边境线上的认同与国家在场
当好辖区老年人的健康管家
十堰城郊辖区2013年农村低电压治理成效浅析
歌颂老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