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东方言合音词探微

2016-01-27孙东平,郑琳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肥东方言合音词探微

肥东方言,是皖中江淮官话合肥方言的一个分支[1],专家学者对该方言片区已经有所关注,但对合音词的涉及相对较少。

合音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连并用的音节融合为一个音节的现象,有些学者又称为并音、减音、音节缩减、音节连并等。合音是语音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音变现象,在汉语中自古至今都存在[2]。合音现象比比皆是,古代汉语延传至今的例子如“诸(之乎/之于)”,彭州方言中的例子如“消(需要)”、“班(不喃)”[3],成都方言中的例子如“啷(哪样)”、“恁(那么)”等都是合音词。合音是一种特殊的语音流变现象,既可以看成是一种变化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约定俗成的一种结果。为了使下面图表标示方便,本文将合音的结果称为合音音节,依据词语功能称这个合音音节为合音词,构成合音的成分分别称为合音前词、合音后词。方言里面有字可写的运用方言词汇,无字可写的用相近声调的同音字替代,找不到同音字的用国际音标表示。

1肥东方言里的合音词例举

笔者是土生土长的肥东人,结合当地的语言习惯、自身的语音特点及专业背景,有意识地搜集其中的合音词。本研究试图尽可能真实地描写合音词,为进一步研究肥东地区的合音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也为尽可能完善肥东地区的汉语方言乃至皖中合肥官话的研究贡献绵薄之力。收集常用合音词22例,如表1所示。

表1 肥东方言常用合音词22例图表①

2肥东方言合音词的构成类型

2.1 词+中心词

例1:标(52),不要的合音,意义是阻止或禁止,相当于“别”。表示劝阻,如:标(52)在雨中待时间长了,小心感染风寒;表示禁止,如:在如此正规的场合下,标(52)跑来跑去。

例2:拜(51),不爱的合音,意义是不用或是不愿意。表示不用,如:读完大学就是失业,这学拜(51)上了;表示不情愿,如:今天走亲访友太疲惫,拜(51)去跑步了。

例3:某(55),没有的合音,意义是没有事物、没有关系、没有。表示没有事物,如:明天某(55),你这个周末再来买这件物品;表示没有关系,如:某(55),兄弟姊妹,说这些客套话做什么?表示没有,如:现在某(55),不代表以后永远得不到!

类似的例子还有:“甭(35)”、“摆(51)”等词汇。

2.2 词汇A+零声母词汇B

例1:攒(214),早晚的合音,“早”是词汇A,“晚”是零声母词汇,意思是吃过早饭没多久,如:吃过攒(214),我们结伴上街去购物,可好?

例2:胀(51),这样的合音,“这”是指示代词,“样”是零声母词汇,意思是很、非常、相当,如:这道数学题看起来很普通,没有想到胀(51)难,简直是出人意料!

例3:rɑi(51),热爱的合音,“热”是词汇A,“爱”是零声母词汇,意思是喜欢、爱。表示喜欢,如:我第一眼看到你,我就rɑi(51)上你了!表示爱,如:我怀疑自己得了相思病,rɑi(51)你都rɑi(51)到心坎里头了!

例4:够(55),各有的合音,“各”是方言疑问代词,“有”是零声母词汇,表示疑问,意思相当于有没有?如:你家里够(55)香油了,能不能借我点,明天去打了就还你!

类似的例子还有:“甭(35)”、“某(55)”、“许(34)”、“标(52)”、“拜(51)”、“折(55)”和“呢(51)”等,这一类合音词在肥东方言词汇中占据绝大部分,在收集的22个典型合音词中,这一类词汇多达50%,是合音词的一个重要类型,同时也是其来源之一[4]。

2.3 指示代词+儿化音

例1:折(55),这儿的合音,“这”和“儿”在原字中读本来调值,而在合音过后变成了阴平调,意思是这里或眼下。表示这里,如:折(55)是百货商厦,缺什么,你就买什么!表示眼下,如:洪涝灾害才刚刚过去,折(55)又是旱灾,真是坏事接二连三。

例2:呢(51),那儿的合音,“那”和“儿”在原字中读本来调值,而在合音过后变成了去声调,意思是那里或那时。 表示那里,这里是火车站,呢(51)才是汽车站,你方向反了;呢(51)发烧才刚刚退去,折(55)又感冒了。

2.4 独特的方言合音词

例1:求(51),乞求的合音,意思是乞求或窘迫的样子。表示乞求,如:你跟在你爸爸后面求(51)来求(51)去,到底想干什么?表示窘迫的样子:标(52)表现出这样求(51)的样子各好?感觉就像我欠你钱一样。

例3:照(51),正好的合音,正好、行、嘲讽。表示正好,如:你觉得这个电冰箱照(51)不照(51),照(51)的话就赶紧买。表示行,如:明天咱们一起去趟合肥,怎么样?照(51)!表示嘲讽,你真照(51),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会做!

类似的例子还有:“瓦(214)”、“nia(214)”、“zu(轻声)”、“酸(213)”、“摆(51)”、“您(35)”、“许(34)”和“嗲(214)”,这一部分词汇占据肥东方言合音词示例的50%,它们主要来自方言特有的词汇,是肥东人民随着时间推移,约定俗成的结果。

3肥东方言合音词的音变类型

3.1 合音前字声母+合音后字韵母和声调

如:攒(214),是早晚的合音;胀(51),是这样的合音;rɑi(51),是热爱的合音;拜(51),是不爱的合音。

3.2 合音前字声母和声调+合音后字韵母

如:照(51),是正好的合音;瓦(214),是我家的合音;nia(214),是你家的合音;够(55),各有的合音等。

3.3 合音前字声母+合音后字韵腹并变调

如:酸(213),是喜欢的合音;求(51),是乞求的合音;某(55),是没有的合音等。

3.4 合音前字声母+合音后字韵腹韵尾并变调

如:折(55),是这儿的合音。

3.5 合音前字声母和声调+合音后字韵头韵腹

如:嗲(214),是底下的合音。

3.6 合音前字变声母+后字韵腹和声调

3.7 合音前字声母+合音后字韵母变化+变调

如:神(35),是事情的合音。

小结:合音词内部也不是整齐划一的,细细考究其包含的合音前字、后字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配合方式,综合主要表现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前声后韵,如攒(214)、拜(51)等;第二类是前取声韵,如许(34);第三类是前声或后韵,如zu(轻声)、zɑ(55)和神(35)等。显而易见,第一大类与合音词含义即两个并用的音节并用融合为一个音节最为契合,也最靠近反切原理。

4肥东方言合音词的稳固程度

4.1 合音词稳固程度与合音前后字构成词的使用频率息息相关

在古代训诂学的领域里,合音词同反切常常混为一谈。就音律拼合的原理而言,合音词和反切比较相似。但就反切而言,反切只能表示注音,反切上字和反切下字之间可以没有联系,甚至组合起来也不能作为词汇独立使用;而合音词却不同,虽然表现出“合二字之音为一词”的现象,但这属于特定地区的人在对某个双音节词的长期使用中,因急促读说产生语流音变的一种缩略现象,它总是在某一个双音节词产生以后,并有了足够高的频率的基础上产生的。[5]所以,合音词的稳固程度与合音前字、后字构成的词的使用频率息息相关。

4.2 肥东方言合音前字、后字组合成词使用频率调查

为验证肥东方言合音词的音变类型小结正确与否,文章依据北京大学创建的“CCL”语料库(网络版)进行使用频率调查。这种方式为首次尝试,需做使用频率界定:频率大于等于5000,合成词稳定程度为高;频率介于5000和1000之间,合成词稳定程度为较高;频率低于等于1000,合成词的稳定程度为低。具体语料详见表2。

表2 合音前、后字组成词使用频率调查表

4.3 肥东方言合音词使用频率

由否定副词+中心词、指示代词+儿化及疑问语气词+中心词构成的合音词,此类型的合音词使用人数众多,使用频率很高,语音形式和词语意义相对固定,使用时不受语言环境的约束,可以单独使用。例如“没有”的合音词“某(55)”:你们这个村庄经常下雨不?某(55);再如“不爱”的合音词“拜(51)”:晚上一起打麻将,好吧?拜(51)!

5肥东方言合音词使用群体的特点

笔者针对22个比较典型的合音词,在同一地区,选择45名有代表性的合作者进行调查,其中中老年、青年、学生各15名。被调查人员的年龄层次、工作单位、学历层次、所属村落、居住地点、家庭收入等均有所不同。调查结果显示,肥东方言合音词的使用群体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就年龄层次来看,中老年人群使用的比例高;年轻人只是在危急、说话速度快的时候才会使用。这与中老年人使用方言时间长、频率高,受普通话影响较少不无关联。

第二,就性别而言,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这可能受到女性语速较快的制约。

第三,就居住的地理位置而言,城市里的人使用合音词的频率要远小于农村人。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城市大力倡导普通话,方言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压制;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语言却相对滞后,保留了较多方言痕迹。

第四,就对待合音词的态度而言,中老年合作者认为这像新年一样是一种传统,是大家约定俗成的;而年轻人和学生则认为带有浓重方言色彩的合音词,显得土气、随便,在正式场合、陌生人及外地人交谈时不宜使用。但是,乡亲之间交谈使用再所难免,因此抱有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

本文列举了肥东方言中22个常见的合音词,详尽地分析了其构成和音变类型、稳固程度、使用人群的特点,给研究肥东方言的学者和专家提供了一些参考。但是文中对肥东方言合音词的语源尚未做探讨,对其用法的梳理还不够深入,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待后来的研究者做出贡献。

注释:

合音词尽量采用方言词汇或同音字表示,表示不出的用音标来展示,声调用“五度标记法”来进行标记。

参考文献:

[1]李明.肥东汉语方言会话结构现状描写[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2:1.

[2]孙红举.论汉语合音现象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14(1):115.

[3]杨绍林.四川彭州方言的合音词[J].方言,2007(3):282—283.

[4]文西.汉语合音词浅说[J].九江师专学报,1987(3):23.

[5]周翔.汉语合音词探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7):106.

(责任编辑:杨阳)

孙东平,郑琳

(四川民族学院预科部,四川康定626001)

摘要:文章围绕肥东方言常用合音词、合音词构成类型、合音词的音变类型、稳固程度以及使用群体的特点五个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肥东方言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肥东方言;合音词;音变类型;稳固程度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Feidong dialects. I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content: the collection of syllable words in Feidong dialect, types of syllable words, types of sound change in syllable words, soundness of syllable words, using characteristics and using groups. We hope that our study can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ies.

Key words:Feidong dialect; syllable words; sound changing type; soundness

作者简介:孙东平(1988—),男,安徽合肥人,四川民族学院预科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收稿日期:2014—12—21

中图分类号:H1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536(2015)01—00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