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16-01-26杨亚文
杨亚文
摘要:小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初级阶段,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新时期要求小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条件,同时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下面,笔者将对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 小学语文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055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学会生存和发展,还要学会适应和改变,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心理态度,与学生的情绪反映、意志行为等具有直接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只有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面对外界干扰、心理保持协调发展才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情感变化大,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贯穿于小学教学的始终,各个学科统一起来为小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辅导。而小学语文以其特殊性,成为向小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笔者将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详细阐述。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生传递正能量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真诚地面对学生,通过沟通交流与小学生成为朋友;积极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小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和生活,会使小学生身心愉悦,减少情绪的波动,增强学习效率。语文教学更需要注重平等,因为小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教师不能凭借单一的标准就判定小学生的好与坏。在语文课堂上,我鼓励小学生大胆发言,直抒胸臆,并给小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经过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的锻炼,班级中的小学生都充满了正能量,都非常愿意上语文课。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善于倾听。小学生的思想很单纯,他们的观点有时候虽然很幼稚,但却是发自内心的想法。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尊重小学生。语文教师要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小学生的健康人格和阳光心态。教师在教学上要尽量挖掘教材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用饱含人文情怀的魅力去感染小学生。
二、善于培养小学生合理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小学生的情绪变化快,有时精神饱满,有时低沉失落,有时自信,有时彷徨。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激励小学生发挥主动性,让小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有动力,有勇气,我在教学中会给小学生设立目标,引导小学生脚踏实地,避免消极情绪的出现。当小学生能够感受到目标存在的时候,他们也就逐步的长大了。比如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励志故事,我会选出比较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故事跟学生分享,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快乐、幸福、满足,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充满期望。同时,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小学生的个性,培养小学生养成广泛的爱好,从而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了调动课堂氛围,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活动,比如成语接龙、背古诗等,调动平时不爱发言和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的小学生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让小学生不自卑,有激情,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三、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养成积极的心态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的延伸,是辅助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措施。很多小学生都愿意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乐趣,因此语文教师需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利用实践活动机会,促进小学生养成积极的心态。我在日常教学中会让小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比如讲完《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以后,我会组织小学生编排情景剧,再现故事的情境。我选出三名小学生,分别代表农民、大树、兔子,然后让学生尽情表演。在他们表演以后,我对表演进行了点评,给予小学生鼓励和赞美,同时把寓言故事的内涵再次告诉小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否则将会一无所获。语文实践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特点,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自己动手建立语文学习园地,在班级里设计语文板报,把语文方面的书籍放在学习园地里给其他小朋友分享,优化学生之间的关系,树立集体观念。
四、捕捉课堂中的教育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需要语文教师能够及时有效把握,并且充分利用到教学工作中。学习语文不仅要学会语言文字等内容,还要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心理素质。当教材中的课文能够直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我会直接给小学生讲解,并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比如讲《小马过河》的时候,我会向小学生提问:为什么小马第一次不敢过河?为什么小马第二次过了河?当小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的时候,我会让学生知道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勇于思考,不能完全依赖他人,让小学生领悟到自主意识的重要性,减少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心理。当教材中的课文没有直接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时候,我会通过寻找结合点来渗透心理教育内容。比如讲《落花生》一课的时候,我让小学生去分组讨论,到底是愿意做苹果还是愿意做花生。苹果和花生代表两种不一样的形象,苹果美丽大方,敢于表达,而花生朴实无华,品质可贵。最终,我告诉小学生要成为一个兼有外表美和内心美的新世纪小学生。
五、以语文作文为切入点,疏导学生内心的情感
随着如今互联网的普及,许多小学生都善于应用电脑或者手机等设备进行上网,我会给小学生灌输合理上网和绿色上网的理念,让小学生在上网过程中也能够进行学习。比如2015年9月3日,我让小学生在家里观看祖国阅兵表演,然后把观看的心得和体会写出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作文要突出重点,有条理性。首先,小学生必须仔细认真观看阅兵式,否则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其次,阅兵是一种展示国威的行为,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当小学生对阅兵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也就逐渐产生了爱国主义情感,对今后的生活提供保障。最后,小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自我反思写出的作文就成为了一篇篇佳作。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动笔书写能力,写日记是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不仅帮助小学生收集写作素材,还是缓解小学生内心情感的关键。由于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限,他们写出的作文有的地方会不通顺,但是只要文章有闪光点,都是需要给予表扬的,这样当小学生产生成就感以后,心理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挖掘,从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巫晓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
[2]肖丽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北方文学(旬刊),2010(9).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课题批号GS[2015]GHB0694)研究成果。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