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6-01-26刘翠梅

学周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心理健康小学生

刘翠梅

摘要:作为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对此,笔者将通过研究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语文课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048

近年来,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现象越来越多,这给小学教育敲响了警钟。许多初中生或者高中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其实很多都是在小学时期就已经滋生了。学校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通过不断的教育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综合对比各学科的特点,小学语文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优势的。语文知识不仅发挥着工具性的作用,还能体现出政治、生活、历史、科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武器。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提高重视程度,严格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去辅导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小学生自身的原因

小学生自身性格以及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很多小学生的性格孤僻,不爱与同学交往,在学习上也不与教师沟通,导致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还有的小学生胆小懦弱,对任何事物都有恐惧的心理,最终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小学生的性格决定了他们成长的速度,积极阳光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相反则接受能力较差。另外,由于遗传因素,会使小学生出现相貌不佳或者智力偏低的情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小学生由于自卑而出现心理问题,他们担心会受到同学和教师的歧视。处在童年的小学生身体发展还不平稳,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心理波动很大,他们还不具备较为完善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小学生家庭的原因

家庭是每一名小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所以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也与家庭有着直接的关系。家庭氛围的和谐与否对小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都有重要的影响。首先由于父母的溺爱,会使小学生养成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在学校里对同学也是蛮横无理,受到委屈就无所适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容易诱发小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父母对子女的过分保护和期望,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爱的误区”。同时,家庭氛围不和谐也是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父母离异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因为离异破坏了小学生的正常生活,孩子大多通过法院判决来决定去留,这样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学校和社会的原因

小学生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的期望也越来越多,所以,很多小学生由于受不了这种压力而出现了心理疾病。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许多教师过分要求小学生,造成他们心理高度紧张,对学习失去兴趣。小学阶段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课,即使有的小学设置了心理健康课也都是有名无实,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安排学生上自习或者是自己看书,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另外,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过早地感受到了社会的艰辛和压力,使得他们从内心对社会产生恐惧。还有社会上一些人的道德水平低下,不健康的事物在广泛流传,这些都在潜移默化的对小学生的心理造成冲击,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因材施教,宽容对待每一名小学生

由于小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决定了语文教学时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最终达到全面教育的目的。对于性格孤僻的小学生,我往往在语文课上会叫他们多回答问题,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临场发挥能力。对于性格懦弱的小学生,我会在语文课上给他们讲王二小的故事,鼓励他们做一个坚强的好学生。对于消极悲观的小学生,我在语文课上会组织学生畅想美好的未来,以此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此外,教师还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辅导,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班级风气,使小学生之间更加平等互信。语文教师对待学生要宽容,遇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不放弃每一名小学生。

(二)与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共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关注小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同时,当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要及时联系家长,不能任由问题蔓延。学生家长在回家以后一定要给予孩子更多表达思想的时间,让他们可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家长必须要善于培养孩子的美好心灵,与语文教师共同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语文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小学生,在课堂上体现关爱和照顾,能够让小学生在心理遇到问题的时候敢于与教师沟通解决。

(三)不断引导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社交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了很多传播人生态度和追求的课文,教师要通过讲解课文让小学生学会其中的道理。比如,语文教师可经常给小学生讲《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学习完以后,教师就要给小学生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让小学生学会节约,学会感恩,学会拼搏。作为语文教师,我会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我会在班级里组织一场朗诵比赛,让学生自己选择朗诵的内容,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散文,等等。当小学生在比赛中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扬时,会极大激发他们的信心。具有生机的班级有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会使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更加平稳。

(四)鼓励小学生寻找支持,善于与学生互帮互助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多种途径,比如可以鼓励小学生寻找支持,如当学习中或者生活中出现心理难题的时候可以找到语文教师。这时,教师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给予学生支持,帮助小学生走出阴影。让每一个小学生都活跃起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当学生能够互帮互助时,他们也就对教师、对学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布置语文作文任务的时候,我经常会让小学生写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励志作文,比如关于感恩、表扬等,让学生通过写作文更加注重心理健康。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小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摸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程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

[2]杨晓福.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9).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课题批号GS[2015]GHB0694)研究成果。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语文课心理健康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