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1-26张丽萍甘肃省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741300
张丽萍 (甘肃省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741300)
统数学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刺激,一味地将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学生一时半会理解不了,等到好不容易想明白了,教师已经教到下一个知识点了,学生为了跟随教师的步伐,上一知识点又忘了,新的知识点也跟不上,如此反复循环,学生就有许多知识点跟不上了。作为教师,要明确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是教学生学,只有让学生自主学习,从中领悟,才有可能真正学到知识。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不同,数学讲求刺激人的思维的发散,要求学生理解才得以真正掌握,如果一味灌输自己的想法给学生,只会让学生迷失自我。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不好的教学方法,将现代化教学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与学生自身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刚开始不必太注重成绩,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不断失败、不断吸取教训,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教学中适用的一套教学步骤
1.直奔主题。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直奔课堂主题是学生比较能接受的教学方法,太过拐弯抹角会使学生丧失数学学习兴趣,同时也会浪费教学时间,一进入课堂就将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及难点告知学生,首先让学生有心理准备,同时也能更加明确课堂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2.先做后讲解。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常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将课堂知识进行讲解,虽然知识传授了,但是教学效果肯定也难以达到最佳,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不断思索的学问,只有先思考再得到解法,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所以,在进行一个数学知识点的讲解的时候,要让学生想略微地了解一番,自己动手去做,当其遇到挫折时才会发散自己的思维去考虑,这个时候教师再进行讲解一定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3.适当适时梳理已教的教学知识。梳理教学知识不仅能巩固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同时也能为学生敲响警钟,避免忘记已学过的知识。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只顾追求教学量,一路往前冲,力求教学量达标,却忽视了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因此,在顺利地开展新的教学知识点的同时也必须要适当适时地梳理前面的知识点,并不断加强练习。
4.发散学生思维,找出多种求解方法。在数学中,往往一个题目有多种解法,尤其是初中数学中,刚开始接触稍微复杂一点的教学知识点,如果教师重视多种解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校效率及教学效益。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效率,就必须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对于提高教学效益,教师必须要做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现代化理念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教学里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的东西,将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与学生自身情况结合起来,制定适用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注重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益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责编金东)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丽萍(甘肃省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741300)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数学创新能力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208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高中数学教学可以用创新的教学情景,使得教学情趣盈然、丰富多采。教师要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人,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就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一)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创新心理。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例如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得到的东西,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这时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显示课堂教学情景,将所学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二、重视提出问题,扶持创新行为
实践证明,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行为。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才能扶持他们的创新行为。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应进一步地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扶持其创新行为。总之,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因此,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扶持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其今后的创新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就是一种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思维主体自身的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
(一)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最后,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注意培养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二)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并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创新教育的根本。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率。
(责编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