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6-01-26王彦萍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获鹿镇五六街小学050299
王彦萍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获鹿镇五六街小学 050299)
小学体育教学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王彦萍(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获鹿镇五六街小学050299)
摘要:在素质教育下,体育学科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重要使命。在体育活动中我们不能只是让学生机械的训练,而是要让学生成为身体的主人,活动的主人,确立学生在整个体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发挥体育学科功效,促进学生身体、心理与智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主体地位师生关系器材整理自由选择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62
在素质教育下,各学科再无主次之分,同样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在小学阶段的体育也同样重要。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智力增长、心理健全的重要时期,此阶段的体育也不能只是局限于让学生机械而被动地来完成动作,更为重要的是激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体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丰富的体育活动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带给身体、心理与智力等的全面增长。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唯有不断实践与探索,在实践中创新与摸索,才能带给学生一堂堂精彩而活跃的教学与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转变师生角色,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定位于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关系,教师包揽一切,学生没有一点自主选择的空间,只是严格地依照教师的指令展开学习。在体育课中不管是技术性动作的讲解还是相关的活动,教师都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设计,认为学生只要照做就可以了。这样只能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手脑,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消极地参与,而学生所真正能学到的少之又少。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突出主体性,增强体育意识就必须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对师生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带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自主的权利,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活动。
首先,教师要放下身体,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要因学生小而包办代替一切,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动作要如何完成,而是要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与训练者,多俯下身来听听学生的想法,师生只有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才能激起学生对体育学科的热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