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活”起来
2016-01-26刘红芝河北省清河县谢炉中心校区054800
刘红芝 (河北省清河县谢炉中心校区 054800)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活”起来
刘红芝(河北省清河县谢炉中心校区054800)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活实际自主探究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51
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应进行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我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把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从而学习到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数学课堂变“活”,就是让学生在课堂变“活”。要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变“活”,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将生活实际贯穿在数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的乐趣
实践表明,通过实例和学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派生的数学问题,然后返回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并应用到生活实际,就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以数学的角度来看周围的生活,提高学生生活在数学意义上的感受度,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生活,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在数学教学中融合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以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生活经验,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一个先决条件,开设小班化、小组化教学,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作为数学学习引入课堂。既要让学生感觉到问题是常见的、熟悉的,同时,也感觉到是一个新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么做一方面能够使问题可能为学生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是一种想知道但是又不明白,同时又希望知道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接触现实生活,做到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用地方的数学信息校本教科书和教材进行整合,实现知识的重组。
(二)从现实生活中回归到数学问题
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新获得的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中通过应用实例,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学生列出现实生活中数学应用的实际情况。只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一面,才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实用性。如:教学“最少的倍数”时,把学生分组并对学生进行编号,并请编号为2和3的倍数的学生都站起来了。
问学生:有什么重要的发现吗?
学生:有发现,有的同学站起来一次,有的同学站起来两次。
教师让两次都站起来的学生,把他们自己的编号说出来:12、18、24……,发现这些数不仅仅是2的倍数,还是3的倍数。
教师:像这样是2的倍数、还是3的倍数的数还有30、36、42……
以此引出本节课课题:公倍数。
同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出一些是2的倍数、还是3的倍数的数,即2、3的公倍数。
教师:请同学们找出哪一个最大?哪一个最小?
学生:最小的公倍数是6,找不到最大的公倍数,因为最大的无限大,没有办法找出来。
教师:这是对的。6是2和3的共同倍数中最小的,我们称之为2和3的最小公倍数。(这时写板书,把6写在“最小”倍数那里),2和3的倍数很多很多,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公倍数,所以常见的两个数字一般只有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数字的最小公倍数。
在这里,教师从学生最熟悉的游戏、生活体验到教学。因为这个活动是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了的,所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人数,并请符合条件的学生“站起来”这一行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上这些都是学生经常玩的游戏,教师把生活实际融入教学,课堂活动活跃。通过观察和发现,有的学生站了两次,为什么他们站了两次?教师来引导学生讨论,在松散、民主和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把握了抽象、常见的概念——最小公倍数具体的形象,不仅使学生理解了知识,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身边,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二、教育观念要转变,将课堂完全还给学生
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是过去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表现,现在新课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过去教师付出更多,实现自己的教学行为,现在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程式化模型有条不紊,现在是关注个体差异,学生的个性特征突出出来。所以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从“一言堂”思想中走出来,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大胆地、主动地学习内容。发表他们的意见,并学会从彼此中集思广益,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天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创新与实践充分的结合。教师应创设一个和谐、独立和创新氛围的课堂,摒弃教师的高压、灌输、问和回答型的单一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自己,发挥想象力和实践能力等。比如,乘法教学“用8的口诀求商”时,首先温习一下8的乘法口诀,教师引导学生利用8的乘法口诀来编排一些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学生1:8÷1
学生2:16÷2
学生3:40÷8
学生4:2÷8
学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在喊:“教师,他犯了一个错误。”学生4伤心地低了头,羞愧地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这位学生身边,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伟大,问题是他没有错,只是等到我们到六年级时就可以做!”学生都很惊讶,一瞬间,教室里响起了掌声,学生也慢慢抬起了头。
在这里,是教师的温柔的抚摸,充满了鼓励的赞赏,在学生4的内心增加了自信心,让他重新找到信心。教师的教学机智充满灵活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量,使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关注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了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个愉快的经历,更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及时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学生的认可。教师利用学生不经意中出现的错误,制定巧妙的计策,走出课本的框架,使课堂成为学生阐述自己的思想,放飞思路的地方。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实现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的数学问题应该设计得具有研究和开放性,利用教材以及一些公理定论作为学生探索的材料,这样学习内容呈现动态性,探索新思路和问题解决方式具有独特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而不是学习后再通过简单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整个过程至少要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学习,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和学习兴趣得到充分发挥。将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责编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