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红楼梦》中的“石”

2016-01-26何海琴河北省张家口市经开区第一中学075000

学周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石头记灵气虚幻

何海琴 (河北省张家口市经开区第一中学 075000)

浅析《红楼梦》中的“石”

何海琴(河北省张家口市经开区第一中学075000)

摘要:《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一直不断地被历朝历代人们欣赏、品析、研磨。其博大的思想意蕴是人们咀嚼不尽的精神食粮。本文从那块无才补天之“石”的性质谈起,解析“石”的灵性,来探讨其对贾宝玉个性的影响及其深刻的思想意蕴。

关键词:虚实灵性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24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两名相比,前者显华贵,后者显质朴。我认为“石头记”这个称谓可能更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因为此书正是记录了一块“无才补天”的石头误入红尘后的悲欢离合,兴衰际遇的故事。从思想意蕴看,石头可谓是红楼梦的纲。

一、“虚”与“实”

我想从石头的性质谈起。书中的石头是经过女娲精炼而成的灵性已通的补天石。和三千六百块石头一样同属合格产品,但又偏偏不堪入选而被遗弃。这难道不矛盾吗?既然灵性已通就不是无才,而是有才,而有才变成无才,合格的补天石变成假宝玉,这样就把石与玉弄得真假难辨,虚实难分,这就导致它先天就集真假虚实于一身。其实就石头的本来面目而言,它是实而真的,它的确有补天之才,而把它的真当作假,把它的实当作虚,这种是非错位何止一块补天石?千百年来有才补天而又不堪入选之士都集中化入这块石头里面去了。石头就是一些贤人智者壮志难酬的象征,《石头记》正是这些不堪入选之士集体创作而没有写完的一部《离骚》。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用作石头的铭文是再恰当不过了。《红楼梦》中有无数处体现了虚实真假的相依相存。比如《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作者以此命名一个地方,旨在说明这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可就在这虚幻之境中,无处不看到贾氏世家聚散之影。这里的虚是实的幻影,是将来之实,是不虚,是真。这似乎有点先知先觉的意思。另外,贾府繁荣鼎盛之“真”或“实”也是虚幻的,转瞬即逝的。正如《好了歌》所唱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历朝历代有多少侯门公府随着时世变迁为荒冢古丘,这也正是作者告诉我们的:“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是歌舞场。”何等的悲凉!作者在这里以佛家的一切皆空的哲理似乎在告诉我们:要大彻大悟。虚而实,真亦假,本来就是事物发展的定数。

二、“灵”与“影”

石头被炼,已通灵性;无故被弃,心有不平。日夜悲号,涉入红尘。幻化为人后,集石头的灵气于一身。所以贾宝玉一出生便是有灵气的。他的灵气在喜欢他的人那里尽放无遗,率真、大胆、活跃、无骄无伪、胸无城府、一腔天然。这难道不是石头在大荒山无稽崖这种不染世俗的地方铸就出来的灵性吗?石头的灵性自始至终伴随着贾宝玉,玉在,石头的精魂就在,贾宝玉就是天真的,自然的,灵动的;玉失,石头的精魂失,贾宝玉便是迟滞的,木讷的,没有思想的木偶。让他坐他就坐,让他吃他就吃,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不知饥寒冷暖,“最后索性连人都认不明白了”。在这里很显然地看到,没有石头的灵和影相伴,宝玉似乎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浮萍,呆呆傻傻,尽失灵气。《红楼梦》95回后写了宝玉失玉后的表现,从中可以找到印证。正如一僧一道在石头上所镌刻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意在说明石头乃宝玉生命的灵魂,有石则为贾宝玉,无石则为甄宝玉。

另外,石头的灵性集于宝玉还体现在才学上。首先,博古通今。在《红楼梦》中注意到宝玉是极不爱学习的,他成天在闺阁里和姐妹们“厮混”,没有正正经经上几天学,这么个纨绔子弟还能博古通今吗?可是宝玉的确是这样的。我想可能由于石头的灵性使宝玉读书以应付贾政的考问时更自如。更主要是因为那些对于贾宝玉来说是旧事。开卷第1回写石头来历时,无才补天,历经几世几劫才被渺渺真人带入尘世。这里的历经几世几劫对于一块有灵性的石头来说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换,自然是记得住的,所以说宝玉的博古通今实际上暗合历经几世几劫,这亦是石头之

猜你喜欢

石头记灵气虚幻
医养农旅特色项目未来可期 纳天地灵气 居康养福地
春天越来越虚幻
《重读〈石头记〉》书评
《头号玩家》里的虚幻与现实
石头记
石头记
只存在于设计图上的虚幻建筑
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