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感染的新动向及其防治
2016-01-26符之进海南省文昌市东阁镇农业服务中心571336
符之进 (海南省文昌市东阁镇农业服务中心 571336)
猪瘟感染的新动向及其防治
符之进 (海南省文昌市东阁镇农业服务中心 571336)
猪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若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会导致大面积的病猪死亡,致死率极高。在对于猪瘟的早期研究中曾经误认为此病是由某种真菌所致,但伴随着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人们逐渐了解到猪瘟是由猪瘟病毒所导致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疾病。我国在对猪瘟病毒感染的防治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依然有所存在,在部分地区甚至还有明显的加重趋势,根据这些动向,作者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猪瘟;新动向;防治措施
猪瘟是猪在感染猪瘟病毒后所引发的一类传染病症。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猪瘟免化弱毒苗来对此病进行防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防控效果。然而当前大量的猪瘟感染报告表明,猪瘟病毒依然是威胁我国养猪产业作为主要的传染病症之一,对于养猪业的发展造成十分严重的不利影响。就目前猪瘟病毒的发展新动向,临床症状,病理性改变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讨将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对此下文将展开详细的论述。
1 流行病学新动向
(1)依据针对猪瘟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其流行形势已经由大规模的发生转变为高致死性的周期性、区域性扩散。
(2)猪源细胞苗及自然弱毒株将会是猪瘟传播的重要媒介。
(3)处于孕期的母猪在感染猪瘟后会导致胎盘及幼猪感染,并在生产之时会散出大量病毒。
2 临床症状
同样在感染猪瘟后,不同的病猪在基因遗传、营养状况、年龄及免疫活性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性,其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依据发病程度可大致划分为以下3类。
2.1 急性猪瘟
在病发后会出现明显的体温上升情况,一般温度会超过40℃以上,精神表现萎靡、嗜睡、畏冷。在发病之初观察其粪便形态呈干硬状,在大约1周左右,病猪大多会出现腹泻情况,且粪便形态呈稀水样状,严重者甚至还会混合有血液。病发后期阶段常会合并感染肺炎、肠炎等细菌感染病症[1]。
2.2 慢性猪瘟
通常会表现出明显的贫血症状,体态瘦弱。通常病程发展1个月左右,体温上升并不显著,食欲下降,同时还会交替出现便秘与腹泻症状。在猪耳尖部及四肢表层皮肤会出现干脱情况。
2.3 温和型猪瘟
通常临床表现不甚显著,病发率及致死率均相对偏低。部分病发母猪会发生孕期流产、胎死腹中亦或是在产仔后,幼崽大多会出现畸形情况。而新生幼崽在感染猪瘟后通常会致死。
3 病理性改变
绝大多数病猪的病理性改变情况并不显著,不存在典型性猪瘟病变。主要出现变化的是扁桃体充血、化脓、溃疡;胃底出现片状充血,部分存在溃疡;肾脏及膀胱出血不显著,部分在肾脏位置仅可观察到较小出血点[2]。
4 防治措施
(1)针对病猪及疑似感染猪应当即刻采取隔离措施,并将同一饲养圈群中的猪予以密切观察,避免发生大规模的传播。
(2)加强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对医疗器械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
(3)对饲养圈舍、垫草及残余饲料进行细致的消毒处理,定期对圈舍进行彻底的清洁冲洗。
(4)严格加强疫区人员的进出控制,人员及车辆进出均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5)做好对饲料的营养均衡保障,尤其是应当注重对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物质添加。
(6)坚持自繁自养,严禁由疫病区引进猪种。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猪瘟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类型,一旦在规模化养殖场蔓延开将会造成极高的死亡率,从而使养殖户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将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开展对猪瘟感染的动向及防治工作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一旦出现猪瘟病症应当将对病猪即刻采取隔离处理,做好相关的疫苗接种工作,对饲养圈舍、垫草及残余饲料进行细致的消毒处理,定期对圈舍进行彻底的清洁冲洗,严格加强疫区人员的进出控制,做好对饲料的营养均衡保障。
[1]王美君,侯艳红,倪娇,等.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其防制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2014,38(2):217-219.
[2]王凤云,林峰,陈玉霞,等.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J].江苏农业科学,2014(9):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