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链球菌病防治方案
2016-01-26吴明光
吴明光
(山东省莱州市曲家畜牧兽医站261421)
生猪养殖链球菌病防治方案
吴明光
(山东省莱州市曲家畜牧兽医站261421)
在生猪养殖中,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病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分布范围特别广,发病率、死亡率较高,患病后,病猪会出现热性、败血性等症状,危害性较大,可引起猪出现败血症、关节炎、流产等症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生猪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病原特点和临床症状,提出多角度、多层次防治措施,确保生猪的健康生长。
生猪;养殖;链球菌病;防治;措施
1 猪链球菌病病原特点与临床症状
1.1 猪链球菌病病原特点
猪链球菌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会发生,夏秋炎热潮湿季节为主,呈地方流行性特征。猪链球菌病病菌潜伏期并不长,大都属于急性型,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都可能感染链球菌病,病猪死亡率和生猪生长期紧密相连。通常情况下,猪链球菌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猪、带病菌猪,它们的排泄物、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在消化道、呼吸道黏膜作用下大范围传染。在生猪养殖中,由于养殖人员不注重生猪管理,病死猪也没有进行合理的无害化处理,造成猪链球菌病不断传播,在感染人、猪的同时,还会有其他类动物,比如,马、羊、牛。
1.2 猪链球菌病临床症状
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体现在不同方面。一是急性败血症。一旦患上急性败血症后,病猪的体温会迅速升高,不低于40℃,精神萎靡不振、呼吸困难、卧地不起等,其颈部、腹部会出现大量的紫红色病斑,有些生猪会在毫无症状情况下突然死亡。二是脑膜炎型。通常情况下,70~90日龄哺乳猪、断奶猪群极易发生脑膜炎。患病后,病猪的体温达到40~42℃,出现便秘、流鼻涕、嗜睡等症状。随着病情不断加重,病猪还会出现转圈、磨牙等症状,逐渐消瘦,衰竭而死。三是关节炎。仔猪极易患关节炎,大都是急性败血症、脑膜炎转变而来,病猪的关节会出现肿胀现象,导致病猪卧地不起,随着病情加重,病猪将无法站立行走,甚至瘫痪,最终关节组织化脓性坏死。
2 生猪养殖中链球菌病防治措施
2.1 链球菌病预防措施
2.1.1 注重饲养管理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饲养方法,将检疫隔离制度落到实处,尽可能不要从外地引进猪只,有效切断生猪场外链球菌病传播途径。养殖人员要定期打扫猪圈,清理其中的粪便,保持猪圈内、外的干净,有效防止各类细菌的滋生,确保猪圈干燥,具有较好的通风换气条件,将消毒工作落到实处,定期给猪圈、用具、场地消毒,定期清除老鼠、苍蝇等。在消毒中,要用适量的高锰酸钾、双氧水溶液对各类设备进行消毒,比如,水槽、水管采用浓度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对生猪养殖场、过道进行消毒,猪圈要采用1:3000的复合酚和生猪一起进行消毒。养殖人员全方位动态观察生猪生长情况,合理搭配各类饲料,及时给生猪补给所需的营养成分,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菌药物,提高生猪抵抗力,有效预防感染猪链球菌病,确保生猪健康生长。
2.1.2 做好疫苗预防工作
在疫苗接种中,30日龄、45日龄仔猪只需要接种1次,母猪每隔180d就要免疫1次,如果是怀孕母猪,产前15~20d需要免疫1次,而后备母猪配种前15~30d要注射1次疫苗,其免疫期较长可达到180d。需要注意的是:在疫苗注射前后10d,养殖人员不能给生猪饲喂、注射任何抗菌药物,避免降低免疫有效性。在猪链球菌病流行季节,养殖人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药物,有效预防猪链球菌病,比如,金毒素、土霉素。
2.2 链球菌病的治疗措施
如果属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养殖人员一定在病猪脓肿成熟后马上切开,将其中的脓汁彻底清除干净,并涂上适量的红霉素软膏。如果是关节炎型,养殖人员要同时给病猪使用抗风湿与抗菌素,比如,头孢噻呋、庆大霉素。对于病死猪来说,养殖人员必须进行合理的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