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床养殖对猪常见病防控效果观察
2016-01-26王广波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农业局湟里兽医站213000
王广波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农业局湟里兽医站 213000)
王志刚 (江苏常州武进农业局礼嘉镇兽医站 213000)
酵床养殖对猪常见病防控效果观察
王广波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农业局湟里兽医站 213000)
王志刚 (江苏常州武进农业局礼嘉镇兽医站 213000)
为探讨酵床养殖对猪常见疾病防控效果的影响。选取养猪共200例作为研究主体,将分为两组,即为第1组和第2组,每组猪各100例。第1组行水泥养殖模式,第2组则行酵床养殖模式,对比和分析两组养殖模式的致菌率。表明:第1组水泥养殖模式,其中出现沙门菌4例,猪链球菌二型6例,大肠杆菌2例,第1组致病菌率为12%,而第2组的酵床养殖模式,其中出现沙门菌3例,猪链球菌二型3例,大肠杆菌1例,第2组致病菌率为7%,第2组养殖模式致病菌低于第1组,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 (p<0.05)。结论:酵床养殖对猪常见疾病防控效果并无影响,且减少致病菌率,值得推广使用。
酵床养殖;猪;常见疾病防控效果;影响
本文选取养猪共200例作为本文研究主体,分析酵床养殖对猪常见疾病防控效果的影响,分析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养猪共200例作为本文研究主体,将分为两组,即为第1组和第2组,每组猪各100例。各场提供了猪场的免疫程序,而垫料发酵床则由养殖场自己准备。两组猪的猪龄、品种和性别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在结果上可以相互比较。
1.2 方法
1.2.1 样品的采集
将灭菌棉拭子在猪的直肠和鼻腔部位擦拭,将样品置于自备的培养基管之中,冷藏,送至实验室。
1.2.2 制备PCR样品
鼻拭子样品制作则使用3%的量接种DNA和血清中的胰蛋白大豆肉汤进行制作。肛拭子样品则由3%的接种沙门菌增菌肉汤和亚晒盐酸胱氨酸增菌液进行制作。样品在37℃的环境下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18~24h,之后进行离心去血清,将去离子悬浮细菌和样品进行煮沸。将肛拭子样品制作成双重PCR,之后进行检测,观察是否有大肠杆菌和沙门菌;之后也进行鼻拭子样品的检测,观察是否出现猪链球菌二型。
1.3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2.来处理本文所有数据,计量数据依据 “(x±s)”进行、计数资料用 “X2”代表、计量资料用“t”检验,当 (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评定
兽医站自制了问卷调查表,调查表200份,收回200份,收回率100%。致病菌率为各种发病病菌的总例数除以总例数再乘以100%
2 结果
第1组水泥养殖模式,其中出现沙门菌4例,猪链球菌二型6例,大肠杆菌2例,第1组致病菌率为12%,而第2组的酵床养殖模式,其中出现沙门菌3例,猪链球菌二型3例,大肠杆菌1例,第2组致病菌率为7%,第2组养殖模式致病菌低于第1组,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 (p<0.05)。
3 讨论
目前,养殖产业环境恶化问题引起了很大关注,这对养殖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目前,很多专家都在寻找新的方式以解决面临的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酵床养殖模式应运而生。酵床养殖模式比水泥养殖模式更具优势,在冬季时期酵床养殖模式更加温暖、舒适,更加适合猪的生活环境。酵床建立时,在微生态环境之中有益的微生物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了竞争优势。在养猪的体内,如果微生态处在平衡阶段则不会造成细菌疾病的感染。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第1组水泥养殖模式,其中出现沙门菌4例,猪链球菌二型6例,大肠杆菌2例,第1组致病菌率为12%,而第2组的酵床养殖模式,其中出现沙门菌3例,猪链球菌二型3例,大肠杆菌1例,第2组致病菌率为7%,第2组养殖模式致病菌低于第1组,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显著 (p<0.05)。由此可证明,发酵床养殖有效改善了猪的生存环境,有效降低了疾病的发生机率。总而言之,发酵床养殖对猪常见疾病防控效果并无影响,且减少致病菌率,与水泥养殖模式相比,发酵床养殖模式的养殖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提升管理,保证猪所处的环境不能太过潮湿,这样才能减少环境恶化,减少疾病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