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蛔虫病防治
2016-01-26胡秀香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262200
胡秀香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狐狸蛔虫病防治
胡秀香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近几年来毛皮动物的行情下滑,但狐狸皮价格相对稳定,狐狸养殖数量正在逐年增加,据有关资料报道2015年全国貂、狐、貉存栏量分别为5745万只、2241万只、2510万只,山东貂貂存养量4627.5万只,占全国水貂存养量的80.5%,比2014年减少了42.45%,仍位居全国第一位;狐狸存养量1157.1万只,比2014年增加了27.15%,占全国狐狸存养量的51.6%,位居全国第一位;貉存栏量694.55万只,比2014年减少了11.86%,占全国貉子存养量的27.7%,位居全国第二位。目前诸城市特种动物养殖占山东省的一半以上,占全国的三分之一。2015年市畜牧局初步统计,貂养殖用房1285.105万m2、场舍栋数53511栋、存栏数4779024只、出栏数14990595.6只、销售收入213707.4万元,狐狸的养殖存栏数、出栏数分别占貂的五分之一,是农民经济收入的来源,但动物的疫病对毛皮动物的危害严重,动物寄生虫病也是造成毛皮质量下降、减少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寄生虫病的防治不可忽视,应重视寄生虫病的治疗,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及时,减少经济损失,增加农民养殖收入。
寄生虫病是毛皮动物常见的消耗性疫病,可引起死亡。毛皮动物的寄生虫比较多,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血液寄生虫,常见的体内寄生虫有消化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球虫、鞭虫等,寄生虫病对狐、貉、貂幼兽危害严重,但成年毛皮动物也有致病死亡的。
1 病原和生活史
蛔虫呈淡黄色,头端有3片唇,体侧有狭长的颈翼膜,雄虫长50~110mm,尾端弯曲,雌虫长90~180mm,尾端直。
蛔虫病是狐狸常见的一种线虫病,主要感染幼龄兽,蛔虫卵随粪便排除体外,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性虫卵,仔兽吞食了感染的虫卵后,在肠内孵出幼虫,幼虫钻入肠壁,经血液到达肝脏,再随血液到肺脏,幼虫经肺泡、细支气管、支气管,再经喉头被吞咽入胃,到达小肠进一步发育为成虫。年龄大的动物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游虫随血液到达身体各部位组织器官中,形成包囊,幼虫保持活力、但不进一步发育;体内含有包囊的母兽怀孕后,幼虫被激活,通过胎盘移行到胎儿肝脏而引起胎内感染。胎儿出生后,幼虫移行到肺脏,然后再移行到胃肠道发育为成虫,在仔兽出生后23~40d已出现成熟的蛔虫。新生仔兽也可通过吸初乳而引起感染,感染后幼虫在小肠中直接发育为成虫。
2 病因
目前对毛皮动物的饲养管理就其病因进行归结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配种前母兽驱虫不彻底,母兽体内成虫产生的卵由母体的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胎儿在出生时已感染,然后发育为成虫;驱虫后粪便未及时清理、或者粪便未进行生物热处理杀死虫卵,食用饲料或者饮水含有虫卵的污染物所污染而感染发病;新生仔兽通过吸患有蛔虫病的母兽初乳而引起感染。
3 临床症状
体内寄生虫病它有一定的潜伏期,在发病初期很少看到表现出症状,也很少引起动物死亡,典型症状是患病幼兽消瘦、可视黏膜苍白、贫血、消化不良、异嗜、被毛蓬乱、生长慢,有时呕吐物或粪便中可见虫体。
4 病理变化
血液稀薄,肺苍白,肝色泽淡,肠黏膜潮红、有卡他性肠炎,严重者胃内、肠道内有大量虫体,有的虫体将肠管穿孔后进入腹腔。
5 诊断与防治
蛔虫病的诊断:通过临床症状作出疑似初步诊断,从粪便、剖检中发现虫体或者将粪便进行实验室寄生虫检验发现虫卵就可确诊。
蛔虫病的治疗:用丙硫苯咪唑按每千克体重50m早,每日一次,阿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m早拌料饲喂;也可用1%阿维菌素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0.03ml皮下注射。
蛔虫病的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有直接关系,如饲养场的环境卫生差,消毒制度意识淡薄等,应注意饲料和饮水卫生,在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时注意所用蔬菜及瓜果必须洗干净,防止食入蛔虫卵;及时清理粪便,进行集中堆积发酵,杀死蛔虫卵;定期进行驱虫,一般对30日龄左右的幼兽进行第一次驱虫,间隔2~4周后进行第二次驱虫,常用的驱虫药为阿维菌素、左旋咪唑等,可选择轮换用药能得到良好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