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松桃生态畜牧业融合发展与模式创新
2016-01-26郎永祥贵州省松桃县畜牧兽医局554100
郎永祥 (贵州省松桃县畜牧兽医局 554100)
郎楠(贵州省铜仁市农业委员会 554300)
浅谈松桃生态畜牧业融合发展与模式创新
郎永祥 (贵州省松桃县畜牧兽医局 554100)
郎楠(贵州省铜仁市农业委员会 554300)
松桃县2012年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以生态畜牧业、生态茶产业、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突出以养殖业推进种植业,形成种养结合良性循环发展模式;突出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实现产业升级、降本、增效;突出农业三产融合,实现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不断在产业发展模式、生产要素集聚、循环综合利用、安全生产保障等方面创新,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生态畜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
随着生态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土地、林地、环保、资金、市场等因素的不同程度制约,畜牧产业融合发展已成必然趋势。近年来,松桃县通过 “完善三大体系、强化三个支撑、搭建三个平台、推进三种模式、确保三个实现”等方面推进现代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建成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省级引领型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区。引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培育农业上市公司1家,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个,培育养殖专业合作社458个。获农业发明专利17项,杂交改良地方优势品种注册商标6个,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与应用18项。 “十二五”期末,共招商引资、社会融资、银行贷款、项目整合等投入23亿元资金用于畜牧产业发展,2015年畜牧业产值达15.77亿元较 “十一五”期末8.32亿元翻一番,2015年畜牧业经济增速达13.6%是农业经济增速6.7%的两倍,畜牧业经济已成为松桃县非粮经济的重要占比。
1 完善三大体系
1.1 完善良种繁育生产体系
一是生猪生产主要依托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四川华西希望集团——德康牧业和四川铁骑力士集团,以集团专业团队为技术支撑,开展以新美系和新加系为主要品种培育外三元的良繁体系建设,提升生猪良种覆盖率。建成投产5000头祖代场1个,建成投产10万头种猪选育场1个,在建5万头二级扩繁场2个,在建存栏100头种猪家庭农场50个,建成100头种公猪站1个。与省农科院合作实施生猪产业体系项目,生猪产业已成为松桃县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肉牛生产以 “梵净高科”上市公司为技术支撑,开展以西门塔尔、安格斯、利木赞、日本和牛等优良品种与本地黄牛品种杂交改良为主,建成投产3000头种牛场1个,建成牛改点103个,成功选育出适宜山区养殖的地方优质肉牛品种“梵净山黑牛”并注册商标,已培育出基础群种牛1100多头,养殖效率明显提升。三是肉羊生产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四川大哥大集团为技术支撑,开展以简州大耳羊为父本与努比亚山羊为母本进行杂交选育为主,建成投产3000只种羊场1个、3000只选育场1个、羊改点127个,培育适宜山区饲养的山羊品种,成功注册 “贵州努比亚山羊”商标,已培育基础群种羊12350只,在省内发展分公司3家,品种在国内多个地区推广。
1.2 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一是随着养殖方式的不断转变,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建立县级云数据系统,从源头抓起,逐步规范完善了动物养殖、防疫、消毒、用药、用料等档案信息建立,加强动物标识动态管理;二是强化动物及产品检疫检验环节监管,建成县级三星级牲畜定点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及配送体系,突出集中屠宰、统一配送;三是已融资拟建畜禽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动物信息化动态管理中心,逐步构建和完善了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安全追溯体系。
1.3 完善市场营销服务体系
建立以 “梵净高科、德康牧业、苗王高科、努比亚牧业、康正牧业”等有组织、稳定的消费群体、有品牌竞争力、有抗风险能力的市场营销服务体系,以 “美好、跑山、贵猪、香嘎嘎、嘟嘟、苗王牌食品”为市场竞争力,采取“电子商务、中央厨房、农超农校、订单定点直销”等销售方式,推进了山地生态畜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 强化3个支撑
2.1 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品种选择、疫病防控、饲料配方、饲养管理等关键技术直接影响养殖效率。在生猪、肉牛、肉羊产业发展上我们依托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核心技术及专家团队,同时与省农科院、贵州大学、铜仁职院达成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为全力推进松桃县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2.2 要素支撑
一是通过不断推进退牧还草、石漠化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业综合开发、畜禽标准化、产业化扶贫及国土整治、基本农田保护、农网改造等项目实施,不断完善了畜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二是通过龙头企业产业化带动,畜禽养殖标准化、集约化进程加快;三是引进湖南海尚集团专业负责养殖污染治理和产业综合配套;四是县级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畜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五是一年来不断引进和招聘本科以上专业人才15人充实技术队伍。生产要素得到基本保障。
2.3 产业支撑
依托松桃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提出 “大力发展生猪、突出发展牛羊、积极发展家禽及特色养殖”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了华西希望、铁骑力士、梵净高科、大哥大、苗王高科等知名企业入驻,通过项目整合及金融支持,畜禽养殖规模化比重明显提升,2015年猪、牛、羊、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为58.7%、48.55%、53.31%、65.3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3 搭建3个平台
3.1 融资平台
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入和流动资金。近年来,一是通过铜仁市武陵山投资 (集团)公司为养殖企业及农户与国开行、农发行搭建了贷款融资平台,融资资本金达3亿元;二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利用财政资金建风险资金池按1∶10比例放大为养殖户与农业银行、信用社、邮政银行搭建了贷款融资平台,融资贷款达1.6亿元;三是搭建 “三社一中心”利用财政扶贫资金、精扶贷撬动银行资本金达2.3亿元。通过融资有效破解了养殖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难题。
3.2 风险平台
农业产业是高风险行业,近年来,一是坚持走 “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产业带动”的发展理念,突出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着力解决了产业发展无序推进等风险问题;二是坚持走 “龙头+基地+专业合作组织+集体经济+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突出龙头带动、市场推动、品牌拉动,着力解决了无市场竞争力等风险问题。
3.3 保险平台
农业产业发展因受自然灾害、重大动物疫情等因素影响,造成养殖行业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除做好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外,积极探索了商品猪、山羊、肉牛养殖的保险。采取龙头企业统一承保,畜牧部门统筹监管,形成“保险+企业+畜牧”三方联动,近两年来,共承保商品猪50300头,山羊15300只,肉牛2310头,生猪死亡赔付率仅2.85%,山羊死亡赔付率6.32%,肉牛死亡赔付率1.76%。同时,探索了养殖贷款保险兜底担保,多途径实现了风险可控。
4 推进3种模式
4.1 生猪代养模式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四川华西希望集团——德康牧业和铁骑力士集团,入驻松桃建设年出栏60万头生猪产业体系,推行 “公司+基地+代养户”模式,统一圈舍设计及标准,统一投资修建圈舍,统一提供猪苗、饲料及药品,统一饲养管理标准,农户集中代养,统一回收商品猪,统一结算代养费。2015年建成年出栏1000头商品猪代养场151个,2016在建存栏100头种猪家庭农场50个、在建年出栏商品猪1000头家庭农场120个,年内可新增出栏生猪20万头以上,新增产值4亿元以上。
4.2 加盟合作模式
依托入驻上市公司——梵净高科,成立松桃肉牛经济技术协会,开展肉牛杂交改良与选育,统一选育技术路线,统一提供冻精及输配技术,统一指导生产及育肥技术,统一保价回收。近年来,共加盟协会成员138户,新增基础母牛5680头,改良地方品种牛12820头,订单回收商品牛6533头,年内新增出栏肉牛10000头以上,新增产值1亿元以上,有效推进了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4.3 订单生产模式
依托入驻企业——上海启龙农业,与县政府签订回收合同,以 “苗王高科”为技术依托,成立特种野鸭养殖专业合作总社,充分合理利用山塘、水库、河流、大田大坝,订单生产特种野鸭,企业保价回收。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建成10万只种鸭孵化育苗基地1个,在建养殖场、小区263个,带动精准扶贫户2350户,年底实现出栏特种野鸭100万羽。按88元/只定价回收,新增产值8800万元。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5 确保3个实现
5.1 实现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依据 “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动物防疫目标总体要求,2016年县级财政预算动物疫病防控专项经费280万元,建立健全了县、乡、村防控网络,规范了养殖场户的防疫消毒程序与制度,强化动物疫病监测网点监测力度,完善县级兽医实验室检测手段,确保无区域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5.2 实现无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依据 “属地管理原则”,一是加强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监管与控制,加强饲料、兽药与饮用水安全使用监管;二是强化动物产地及屠宰检疫,规范市场肉品准入制度;三是完善肉品配送及追溯体系建设,形成了社会参与监管的良好机制。确保无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5.3 实现畜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表现在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等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一是农工融合。通过龙头带动推行规模化生产及品牌化经营,改变传统生产、加工及销售方式,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农旅融合。通过实施退牧还草、石漠化治理等项目,充分利用草山草坡自然资源,建设完成 “黔东草海”和“风动岭草场”人工草场3333.3公顷,改良草场1万公顷,配套养殖牛养上万头只,年接待游客20万人以上,带动了地方旅游业发展;三是农工旅融合。为响应中央提出 “全域旅游”号召,政府整合涉农资金2亿多元,投入基金7亿多元,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链构建,高标准建设省级畜牧示范园区2个,建设大型冷链物流集散中心1个,建设年产20万t饲料加工厂1个,建成以养殖为载体的旅游景区2个,逐步实现 “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郎永祥 (1965.6-),男,苗族,大学本科,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工作。
郎楠 (1990.1-),女,苗族,大学本科,助理畜牧师,从事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