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序贯干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6-01-26黄忠华
黄忠华
丁苯酞序贯干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黄忠华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干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9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均干预2个月,比较干预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SE(7.24±1.03) μg/L、NIHSS评分(10.27±1.4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74±1.02) μg/L、(15.37±0.25)分,观察组ADL评分(86.42±1.07)分高于对照组(75.43±1.65)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3/47)、对照组4.3%(2/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干预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及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丁苯酞;序贯干预;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生活能力
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颈动脉板块分析、颈动脉狭窄检测等技术不断发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确诊率不断提高,而其治疗方法亦成为临床关注焦点[1]。目前认为丁苯酞为新型抗大脑缺血药,可有效改善脑缺血状态,但目前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报道较少[2]。本文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丁苯酞对其神经及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46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4.21±6.7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入院时表现为一过性眩晕、单瘫、失语、单眼视力障碍等,后经血液流变学、脑血管检查、头颅CT扫描及MRI检查等确诊。排除存在脑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控压降糖、改善脑循环等治疗,主要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桂利嗪、曲克芦丁等。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丁苯酞(国药准字H20050299,生产单位: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1 g),2粒/次,3次/d。两组均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取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分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血清NSE水平,并应用NIHSS量表评价神经功能,该表满分42分,得分越高代表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②症状及生活能力:应用ADL量表评价生活能力,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好;③记录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NSE分别为(12.76±1.49)、(12.75±1.47) μg/L,NIHSS评分分别为(28.47±1.65)、(28.48±1.64)分,ADL评分分别为(25.43±6.78)、(25.42±6.79)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SE(7.24±1.03) μg/L、NIHSS评分(10.27±1.4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74±1.02) μg/L、(15.37±0.25)分,观察组ADL评分(86.42±1.07)分高于对照组(75.43±1.65)分(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恶心1例,腹痛2例;对照组出现恶心合并腹痛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3/47)、4.3%(2/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由颅内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脑局灶供血不足时缺血性钙离子水平上调,促进兴奋性氨基酸释放,NSE水平升高,受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尿酸代谢与排泄、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本病在我国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等特点,而随脑血管病诊断及发病机制不断发展,其治疗方法亦不断增多,目前已有研究应用脑蛋白水解物、去氧肾上腺素与多巴胺治疗本病,但效果均不够理想,且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研究较少[3-5]。
李静[6]应用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24例,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NSE、神经胶质线微酸性蛋白、S100B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率较对照组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NS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这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考虑可能是因为丁苯酞通过缓解患者微血管痉挛、保护病患线粒体,进而抑制体内NSE、血小板聚集等功能,发挥抗脑缺血作用,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丁苯酞序贯干预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易婷玉,张梅芳.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学新进展.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6):564-567.
[2]郝振.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AL及NDS评分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8):2057-2058.
[3]刘艳艳,陈丽.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9):5633-5634.
[4]钱李冕,蒋丽丹.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9):1123-1126.
[5]张树峰,刘中光,李曼,等.去氧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比较.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0):107-109,125.
[6]李静.丁苯酞序贯疗法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2):135-13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157
2016-05-04]
113006 抚顺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