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出血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2016-01-26苏国德
苏国德
江苏徐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 徐州 221000
小儿急性出血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苏国德
江苏徐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 徐州 221000
小儿急性出血性脑炎;临床诊断;治疗
急性出血性脑白质脑炎又称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脑炎或脑病,以前被认为是一种病毒性脑炎,后来才被发现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感染后的独特形式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一种严重变异型[1],是一种较少见的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疾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2]。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意识障碍直到昏迷,高热持续,一侧或双侧的锥体束损害,出现迟缓性不全偏瘫或不全四肢瘫,偶有癫痫发作、抽搐。发病人群以年轻人为主[3],有文献报道小儿也为易感人群,最小仅2岁10个月,一般男性多于女性,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4]。本研究选取2012-01—2015-01于我院治疗的小儿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小儿出血性脑炎患者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01—2015-01于我院进行治疗的25例小儿出血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均伴高热持续、意识丧失、抽搐、幻觉、不安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年龄10个月~3岁,平均(1.5±1.01)岁;女11例,男14例。25例均进行大便检查,血、尿常规、血液生化检查、脑脊液常规、脑电图检查和头颅CT平扫,均符合小儿出血性脑炎患者诊断标准,均连续治疗。
1.2 方法 所有患儿根据自身的临床症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出血性脑炎组给予头孢曲松抗感染,甘露醇降颅压,苯巴比妥镇静及来比林退热,左乙拉西坦止痉,并给予丙球、甲强龙冲击治疗,留置胃管。辅以营养脑细胞药物(脑活素或胞二磷胆碱)。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观察患儿神志,有无呕吐,有异常时及时处理。
1.3 疗效评价 小儿治疗2周以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显效:不适感完全改善,意识恢复,智力好转,抽搐、昏迷、发热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机体的各项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不适感减轻,意识基本恢复,抽搐、昏迷、发热等临床症状大部分均消失,机体的各项功能改善明显;无效:意识尚未恢复,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出现加重的情况。显效+有效=总有效。
2 结果
2.1 25例出血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 发热25例(100.0%),呕吐17例(68.0%),昏迷20例(80.0%),意识障碍16例(64%),惊厥8例(32%),其他2例(8%);平均住院时间(11.5±4.12)d。
2.2 辅助检查结果 治疗2周后,辅助检查发现,出血性脑炎5例血白细胞计数<4.0×109/L,13例>15.0×109/L;脑脊液检查发现,颅内压升高,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增多,蛋白水平升高,髓鞘碱性蛋白可阳性,糖和氯化物水平正常;CT异常表现为脑内多发出血,累及灰质为主,白质内对称性或非对称性低密度灶;脑电图为弥漫性慢活动,无癫痫波。
2.3 疗效 治疗2周后,显效5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2%。
3 讨论
出血性脑炎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细菌或病毒的疫苗注射后。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数天常有前驱疾病,如发热、头痛、呕吐、不适等。临床表现有四肢无力或麻木、偶见失语,病情恶化较快时易出现精神混乱、定向障碍、丧失意识、陷入昏迷,常有不同程度的瘫痪。大部分患儿病程1~10 d,多预后不良[5]。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治疗小儿出血性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CT或MRI诊断发现脑白质广泛异常。CT异常主要表现在低密度改变,间或出现点状高密度。MRI检查异常,发现T1加权像有广泛白质的多灶性低信号,广泛的脑组织水肿和颅内高压,脑室变窄;T2则是高信号改变。脑白质有多发的点状出血或小量的渗血,由于病变迅速,血红蛋白则无信号改变。此外,出血性脑炎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目,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升高颅内压,发现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脑电图呈弥漫性慢活动,无癫痫波[6]。
出血性脑炎的病情凶险,病死率很高,预后差。首先进行对症治疗,如改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维持正常呼吸和控制电解质平衡。首先给予激素治疗,静脉应用甲强龙,常用剂量1 g/d,使用3~5 d,若出现激素抵抗,可加大剂量。当应用激素治疗无效时,需要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能够改善运动功能障碍[4]。
优质的护理和康复锻炼能够显著促进恢复,病房定时进行消毒,注意保持通风,保证安静整洁的环境。当患儿呈嗜睡及浅昏迷状态,意识丧失时,进行定时翻身,定时用温水擦洗身子,定时按摩背部及肢体,每次翻身后,密切关注患儿呼吸及瞳孔的变化,及时更换尿布和床单。护理人员应准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观察患儿神志,做到精确及时足量用药,熟知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促进患儿恢复,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
[1] von Geldern G,McPharlin T,Becker K.Immune mediated diseases and immune modulation inthe neurocritical care unit[J].Neurotherapeutics,2012,9(1):99-123.
[2] 任宁,陈荣杰,徐小林.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5,55(19):95-98.
[3] 李静,殷二航,李九英.安宫牛黄丸治疗重症小儿脑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174-175.
[4] 胡晓红,徐飞,孙婧,等.婴儿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1例并2年随访[J].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14,2(4):228-230;236.
[5] 张蓉,朱文丽,唐波,等.急性出血性脑白质脑炎一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3):214-215.
[6] 曹丽丽,迟兆富.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33(1):59-61.
(收稿2015-09-23)
R512.3
B
1673-5110(2016)19-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