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搬移技术在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2016-01-25曹建明张庆喜尹志改陈树波王福川邢台市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河北邢台054031

中外医疗 2015年29期
关键词:固定架感染性胫骨

曹建明,张庆喜,尹志改,陈树波,王福川邢台市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河北邢台 054031

骨搬移技术在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曹建明,张庆喜,尹志改,陈树波,王福川
邢台市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河北邢台054031

[摘要]目的探究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自2013年8月—2014年10月接收治疗的7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法,实验组则采用骨搬移技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85.7%)(P<0.05);实验组的出血量为(100.5±6.8)mL,手术时间为(66.2± 8.6)min,住院时间为(11.9±3.6)d,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例出现并发症低于对照组(9例)(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采用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搬移技术;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患者;治疗效果

高能量外伤引起的小腿严重创伤,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带来很多并发症,如: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更有甚者同时还会伴有肢体的短缩、骨骼及软组织缺损。近年来,骨搬移技术的应用为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骨短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理念[1]。为了探究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对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接收治疗的70例胫骨缺损、骨感染及骨不连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自2013年8月—2014年10月对该院接收治疗的70例患者进行分组,依据患者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5例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42.4±2.5)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在42~88岁,平均年龄为(43.4±1.0)岁。依据病史及X线片、查体所见创面,均符合胫骨骨折临床诊断标准。致伤原因:36例车祸伤,34例重物砸伤。两组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及术前准备,如出凝血时间、心肺功能、X线片等。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手术方法治疗,首先对病灶进行清除,彻底清创,当感染得到控制后再进行自体游离骨移植,如果出现大段骨缺损则采用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来填补骨缺损;实验组则采用骨搬移技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对于有内固定者,先取出内固定物。对于创面感染严重患者,首先采取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及骨质,并送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术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而后将骨缺损断端截平整[2]。然后用过氧化氢、盐水对创面内进行反复冲洗并包扎,在患者的胫骨近端截骨安装Orthofix延长器外固定架。固定后可以缝合大部分的皮肤缺损,对于感染严重且无法闭合的创面可采用开放换药,对于直接缝合的放置“牛鼻子”进行引流[3]。

1.3疗效标准

疗效根据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术后最终结果评定标准[4]进行评定,主要从骨折愈合时间,有无疼痛,膝踝关节活动范围和有无成角畸形等指标来评价。优:患者骨折愈合≤5个月,膝踝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步态正常,能够行走及自理;良:患者骨折愈合≤8个月,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部分恢复,稍有跛行,自理受限;中:患者骨折愈合≤12个月,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较术前部分改善;差:骨折不愈合,踝关节活动较差,存在成角畸形>10°及肢体短缩>1 cm。

1.4统计方法

对实验中所采集和整理的数据均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实验组中有16例治疗后基本痊愈;17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2例治疗效果较差,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χ2=5.7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实验中,实验组的出血量为(100.5±6.8)mL,手术时间为(66.2±8.6)min,住院时间为(11.9±3.6)d;均优于对照组:出血量为(220.6±7.4)mL,手术时间为(95.3±4.7)min,住院时间为(16.4±3.2)d(P<0.05);实验组手术后1例出现并发症,低于对照组(9例)(P<0.05),见表2至表4。

表2 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比较[(±s),mL]

表2 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比较[(±s),mL]

注:**表示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

实验组(n=35)对照组(n=35)t值组别100.5±6.8 220.6±7.4 11.42**出血量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注:*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n=35)对照组(n=35)t值组别66.2±8.6 95.3±4.7 8.03*11.9±3.6 16.4±3.2 4.56*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例数比较(例)

3 讨论

如果对胫骨创伤或创伤后感染以及医源性处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软组织坏死和缺损,甚至导致骨质外露[5]。骨及软组织感染可逐渐发展为皮肤缺损、慢性骨髓炎以及形成窦道,最终因感染发展为感染性骨不连,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而骨搬移技术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种新型技术,它通过使用外固定架技术和Ilizarov的张引力来治疗骨缺损。在骨搬移手术中,利用外固定架来保持肢体的长度,选择血供丰富的长骨干骺端截骨并对骨缺损断端进行修整,以一定的速度移动截取的骨节段[6],将正常活骨渐渐输送至缺损区。其原理为:①手术过程中,在切除病灶后,患肢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内;②患者每天进行骨端的牵拉有助于新生和修复组织,为软组织(神经、皮肤、肌肉等)和骨组织的形成和再生奠定基础;③截骨延长区与骨端、骨块汇合端形成一种持续的“弹性压力”,这种持续性的动态应力刺激、活跃并加快了成骨区的再生。其中,延长区骨以牵拉性骨再生的形成再生,骨端缺损汇合处骨以引导性骨再生的方式再生[7]。

实验中,Orthofix单边延长器的操作比较简便,能较为方便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及功能锻炼,但是与环形外固定架相比,其稳定性较低,且搬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移现象。因此,在搬移过程中要在X线片监测下进行,对偏移的进行及时调整[8]。在处理骨端感染创面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清除所有的死骨、炎性组织以及原内固定物,若残留病灶,可引起骨感染复发[9];清创后增加了3.5~8.5 cm的骨缺损,平均4.5 cm。而对于骨不连的治疗,主要是建立骨折断端间持续稳定的接触,促进骨折端愈合[10]。实验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85.7%)(P<0.05);实验组的出血量为(100.5±6.8)mL、手术时间为(66.2±8.6)min,住院时间为(11.9±3.6)d,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例出现并发症低于对照组(9例)(P<0.05)。

传统的治疗方法,多是对病灶进行反复的清除,彻底清创,感染控制以后再进行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或自体游离骨移植以填补骨缺损[11]。这种治疗方式,即骨缺损量较大时,往往需要较高的显微外科技术,同时需要软组织及血供情况比较理想等条件。其感染极易复发,治疗周期长,在反复手术过程中会导致软组织条件逐渐变差,后续治疗越来越困难,甚至导致部分重症患者截肢。骨搬移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而言,能有效的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治疗费用,疗效显著,尤其对于严重感染性骨不连并伴有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其功能并保留肢体。虽然,外固定架携带时间较长后难免出现钉道感染、牵拉痛及神经症状等并发症,但是通过对患者及时的随访或早期干预都可以避免;有时因操作较复杂或者技术要求较高,致使患者因长期携带外固定架痛苦不堪,仍需不断地改进。另外,该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病例资料较少,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需要大宗病例的前瞻性研究来做进一步的验证。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患者采用骨搬移技术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病情,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沈勇,王彦,沈勇,王彦生,张辉.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缺损及骨短缩[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3(2):148-149.

[2]张军,武永刚,魏武.应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治疗下肢长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2 (3):19-21.

[3]周建旭,马宪平,王岭,等.骨搬移法配合中药治疗骨髓炎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30):62,65.

[4]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96-297.

[5]杨益民,任志伟,李萌,等.胫骨骨折术后骨外露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10):948-949.

[6]韦旭明,孙振中,芮永军,等.一期缩短二期Ilizarov延长技术治疗小腿GustiloⅢC型高能量损伤[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12):1152-1154.

[7]林在俊,朱振安.骨延长术治疗下肢骨缺损与骨不连[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10,25(4):218-220.

[8]陈辉,王爱民,沈岳,等.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技术对严重下肢感染骨缺损的治疗[J].重庆医学,2008,37(17):1961-1963.

[9]尹鹏,唐佩福.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12):1198-1201.

[10]沈立锋,郭峭峰,张展,等.带蒂皮瓣结合骨搬移技术一期治疗下肢感染性大段骨缺损[C]//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北京:中华医学会,2013:197-198.

[11]樊建新,许景红,王东学,等.吻合血管蒂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并植骨治疗胫骨骨髓炎骨缺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12):1218-1219.

Treatment Effect of Bone Transport Technique on Patients with Infected Tibial Bone Defect and Nonunion

CAO Jian-ming, ZHANG Qing-xi, YIN Zhi-gai, CHEN Shu-bo, WANG Fu-chu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and Hand Surgery, Xingtai People's Hospital(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Xingtai, Hebei Province, 05403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bone transport technique on patients with infected tibial bone defect and nonunion. Methods A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data of 70 case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October 2014.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by bone transport technique. And the indicators related to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94.3% vs 85.7%) (P<0.05). The amount of bleeding was (100.5±6.8)mL, duration of operation was (66.2±8.6)min, length of stay was (11.9±3.6)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ich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P<0.05).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was les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 case vs 9 cases) (P<0.05). Conclusion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infected tibial bone defect and nonunion, bone transport technique can achieve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so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Bone transport technique; Patients with infected tibial bone defect and nonunion; Treatment effect

收稿日期:(2015-07-05)

[通讯作者]王福川(1967.3-),男,河北邢台人,硕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关节及四肢创伤。邮箱:wfc3286161@126.com。

[作者简介]曹建明(1984.4-),男,河北邢台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四肢骨折的微创治疗及手外伤的治疗。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10(b)-0034-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687.3

猜你喜欢

固定架感染性胫骨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无天于上2035(一)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