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娟教授益气养阴、活血安神法治疗冠心病型早搏经验
2016-01-25郭晓燕苏文革
郭晓燕,苏文革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4),E-mail:guoxiaoyan198818@163.com;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经验交流·
林慧娟教授益气养阴、活血安神法治疗冠心病型早搏经验
郭晓燕1,苏文革2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4),E-mail:guoxiaoyan198818@163.com;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摘要:早搏属于中医心悸范畴,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病范畴。临床上,两者常相伴发生,互为影响。冠心病型早搏即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基础上的过早搏动。林慧娟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益气养阴、活血安神法治疗冠心病型早搏。本研究就林慧娟教授治疗冠心病型早搏的中医治则治法经验作一总结。
关键词:早搏;心悸病;冠心病;胸痹心痛病;冠心病型早搏;益气养阴、活血安神法
心脏过早搏动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心脏搏动,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界处性和室性四种,可见于正常人或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属中医心悸范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多种形式,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1]。由于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心脏异位起搏点发出过早搏动,此为冠心病型早搏的发生机制,其典型特点为同时出现心慌、乏力、胸闷、胸痛等症状,常为活动后诱发,心电图显示ST-T改变并发室性或房性早搏[2]。
林慧娟教授认为心主血脉,藏神明,心系病证论治要注意滋阴补血与活血通络法并进,使心脉之源充足而不凝滞,另佐以少量安神定志之品,则心脉康而神安,故总结了以“益气养阴、活血安神”之法治疗冠心病型早搏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
1历代医家关于心悸病的认识
《内经》虽无心悸或惊悸、怔忡之名,但已认识到心悸的病因有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等。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素问·举痛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素问·痹论》亦云:“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心悸的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及惊悸等,并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并以炙甘草汤等为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景岳全书·怔忡惊恐》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清代《医林改错》重视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记载了用血府逐瘀汤每多获效。
2病因病机、主症、治则治法及方药
病因病机:林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心为十二官之主,主血脉,藏神明。心气心阳主要推动血液运行、心阴心血则可濡养心神。心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证为气血阴阳亏损,实证为痰饮火瘀等阻滞。正虚则无力推动血行,血脉不畅,心神不宁,则为心悸、胸痛。如《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所言:“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怔忡之所端也”。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实证日久,病邪伤正,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兼见实证表现。可见心气虚、阴血虚、心脉不畅、血行瘀滞互为因果,可因虚致实,又可因实致虚,虚中夹实。
主症:心悸,乏力,胸痛、胸闷,活动后诱发或加重,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结代。治则:益气养阴、活血安神。方药:黄芪、人参、麦冬、五味子、川芎、赤芍、当归、生蒲黄、三七粉、元胡、炒枣仁、柏子仁、紫石英等。 随症加减:痰浊加瓜蒌、半夏、前胡;痰热加瓜蒌、黄连、半夏;胸阳不振加瓜蒌、桂枝;早搏加甘松、郁金、半夏、黄连、青蒿、苦参;血压高加钩藤、天麻。
3益气养阴、活血安神法组方依据
黄芪、人参、麦冬、五味子取“黄芪生脉散”之意,黄芪、人参补气生津,麦冬养阴清热,五味子生津止渴,四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气复津生,则心之血脉有所生。
生地、当归、赤芍、川芎取“四物汤”之意,生地滋阴,配伍补血活血之良药当归,佐养血益阴之白芍,加以川芎活血理气,共奏补血活血之功,并使补而不滞,心脉得养,心神得宁。
心主血脉、藏神明,临床在治疗心系病证时,加用三七、蒲黄、丹参、元胡、海风藤等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则虚中之实得以温通,心脉通畅,随即胸痛安、心悸平。少佐酸枣仁、柏子仁、紫石英等养血安神、镇静敛神,心脉自然安康。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丹参、三七、海风藤等物具有活血通脉、扩冠的作用。人参、麦冬、五味子、三七、当归等既能补虚又能减慢心率。黄连、半夏、瓜蒌、青蒿、羌活、钩藤、酸枣仁、元胡、甘松等既能泄实又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临床上均可相应加减应用。
4典型病例
病人,女,76岁,于2014年3月18日因发作性心慌,伴胸痛不适、乏力5年余来院就诊,冬季及活动后发作频繁,每次心慌、胸痛发作时,服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胸痛不适可缓解,但心慌、乏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查体:舌暗苔薄白,脉结代。血压140/74 mmHg,心率88次/min,律不齐。心电图示:室性早搏,ST-T改变。西医诊断:室性早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诊断:心悸(气阴亏虚,心血瘀阻证),胸痹心痛。治则:益气养阴、活血安神兼以宽胸化痰。方药:黄芪、天冬、五味子、瓜蒌、半夏、黄连、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柏子仁、炒枣仁、元胡、郁金、甘松、三七粉。服药7剂后心慌症状明显减轻,14剂后心慌发作次数减少,复诊时无早搏,继服维持疗效。
5小结
林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益气养阴、活血安神法治疗冠心病型早搏,为胸痹心痛与心悸的治疗开拓了新思路,并将心系疾病的中医诊疗思路得以完善,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72.
[2]张明宝,王海焱,姜月滢.冠心病早搏中医证型分布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3):128-131.
(本文编辑薛妮)
基金项目:林慧娟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R541.6R256.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8.044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08-0922-02
(收稿日期:201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