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硬化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2016-01-25田强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内皮颈动脉胆固醇

田强强,吴 斌

动脉硬化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田强强1,吴 斌2

动脉硬化性疾病作为一类慢性复杂性疾病,既是多种病理因素的结果,也是多种疾病的病因。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本病发生率增高,现已成为导致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对近年来动脉硬化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动脉硬化;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1 西医对动脉硬化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硬化的发生,是由于动脉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弹性减退及血糖,血脂代谢紊乱,血小板功能异常等病理生理改变,最终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1]。发病机制主要包括:①动脉内膜炎症反应。②脂代谢紊乱产生氧化修饰产物,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作用于血管壁启动天然免疫反应,最终引起血管炎性反应导致动脉硬化。③血小板作为炎症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2 中医对动脉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古代医家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认为其病因病机也是不同的。 对于胸痹的病因病机,《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认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其指出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是“阳微阴弦”,即本虚标实、阳虚阴盛。《医林改错》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等,表明胸痹心痛病因病机为血瘀。

3 现代医学治疗

3.1 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动脉硬化的药物主要包括降胆固醇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药、抗炎性反应药和含有ω-3不饱和脂肪酸的保健品等。

3.1.1 降胆固醇药 ①影响胆固醇合成药:代表药物:他汀类,如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于建平等[2]研究证明,洛伐他汀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相比,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显著下降,洛伐他汀能有效地降低内源性及外源性高脂血症,即使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未控制高脂摄入的情况下仍体现了良好的降血脂作用。②影响胆固醇吸收药: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主要通过减少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发挥作用。 代表药物是依折麦布,它是一种新的调血脂药物,为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抑制胆固醇从小肠吸收,在临床应用中因其可有效弥补他汀类药物的不足而倍受青睐[3]。

3.1.2 ACEI和ARB类药 ACEI不仅可使血管紧张素(AT-1)合成减少,提高血管局部NO/ AT-1比例,使 AT-1致动脉硬化和损伤血管内皮作用减弱。ACEI尚可使缓激肽失活减慢,而后者可促使血管内皮释放NO和 PGI2。ACEI可使冠状动脉斑块不易破裂,减少氧自由基损伤等作用[4]。

3.1.3 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药物 ①抗氧化剂:NO易被氧化而失活,NO失活加速是血管内皮功能减退的重要机制之一,抗氧化剂能抵消超氧阴离子的氧化作用而保护内皮功能。代表药物维生素C、维生素E。②L精氨酸:它是NO合成限速酶的底物,是保持血管功能所必需的。在高胆固醇动物模型中,供给L精氨酸饮食能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和单核细胞黏附,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③雌激素:雌激素具有血管活性,在动脉保护中起到关键作用,能恢复动脉粥样硬化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

降脂药物中他汀类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3.1.4 抗炎性反应的药物 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抑制剂: TNF-α为一种强效促炎症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起关键作用,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曾有临床研究显示:接受TNF-α受体抑制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和阿达木单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②核转录因子κB及其抑制剂 :NF-κB为炎症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对多种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等)水平具有调节功能,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厄贝沙坦可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早期减缓炎症发生进程,从而达到抵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3.1.5 含有ω-3不饱和脂肪酸的保健品 ω-3不饱和脂肪酸系指从鱼油里提取所得的一些活性物质,其代表品种有EPA、DHA和DPA等。过去几十年来医学研究人员证实:服用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死亡率。

3.2 手术治疗 包括介入治疗、抗栓抗凝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 Henderson等[6]研究表明,凡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70%的病人以及有卒中高危因素的病人中症状性狭窄> 50%,或无症状性狭窄> 60%的病人,都应积极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如切口感染、心律失常、卒中、心衰等。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激光血管成型术等技术。主要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7]。

4 中医药治疗

4.1 从痰瘀论治动脉硬化 由于遗传、肥胖或长期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导致脾脏的运化功能失职,水液输布障碍,停聚于体内,则可导致痰浊内生。痰浊一旦形成,可以流窜停滞于各个机体组织器官中,阻滞气机的运行,气滞则血瘀,因此,高脂血症以及高血糖等动脉硬化致病因子均可称为“血中之痰浊”。

陈仁山等[8]认为痰浊是引起冠心病病人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具有祛痰泄浊作用的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疗程为6个月。结果显示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不仅能显著改善冠心病症状,还明显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王琴等[9]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药物组成:半夏15 g,天麻15 g,陈皮、白术各12 g,茯苓10 g,生姜3 g,甘草6 g) 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照组单用西药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20周。结果半夏白术天麻汤组病人动脉硬化指数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体积缩小,平均血流速度增加,搏动指数降低。半夏白术天麻汤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4.2 从积聚论治动脉硬化 中医学认为积聚是由于体虚复感外邪,情志饮食所伤,以及它病日久不愈等原因引起的,以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为基本病机。而动脉硬化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正气亏虚为内因,血瘀、痰浊等病理因素长期积聚在血管壁上,最终引起动脉硬化的发生。

邓志刚等[10]认为动脉硬化属于积聚范畴,属于微观的积聚病证,由此提出以软坚散结组方心脉康片来防治动脉硬化。心脉康片由鳖甲、三棱、莪术、枳实、制胆星和石斛等组成。并通过与血脂康、辛伐他汀对比研究发现,各组治疗后 TC、LDL-C降低(P<0.05),HDL-C升高(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及内膜斑块消退(P<0.05),但均以心脉康组最显著 (P<0.01)。软坚散结组方心脉康片能更有效改善血脂水平,促进了动脉硬化斑块的消退和减小。王连志等[11]通过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提出软坚解毒、化痰祛瘀的治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用药由鳖甲、三棱、山楂、黄芩、松针、海藻等组成,方中以鳖甲为君药,具有滋阴清热、潜阳熄风、软坚散结的作用。三棱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作用;山楂、海藻具有软坚散结、化痰消积止痛的功能,三药配合鳖甲起到了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积痛作用。黄芩、松针具有清热解毒功能,诸药配合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4.3 从肾虚血瘀论治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与增龄、衰老的进程有着密切关系,而中医学认为肾主生长发育,人的衰老主要与肾气的衰减有关,补肾中药具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佐以活血药,以畅通血流,可有效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

王长垠等[12]运用补肾汤,药物组成:熟地黄12 g,山茱萸12 g,山药12 g,龟板30 g,制何首乌12 g。淫羊藿12 g,肉苁蓉12 g,当归12 g,赤芍药12 g。并与辛伐他汀合阿司匹林组进行临床研究对比,补肾汤可显著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数量,疗效优于西药降脂抗凝治疗。朱建贵等[13]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以肾虚血瘀为基本症候,兼痰湿内蕴、肝阳上亢,创制了益肾活血方,基本组成:制首乌20 g,女贞子20 g,枸杞子10 g,丹参20 g,川芎12 g,地龙12 g,葛根30 g,白蒺藜10 g。服药后颈动脉斑块较前缩小、稳定,或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降低,疗效颇佳。

4.4 从热毒论治动脉硬化 痰湿、瘀血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病理因素,二者均可阻滞气机的运行,气滞日久可化火,进一步形成热毒,运用清热解毒法治疗动脉硬化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刘煜德等[14]用黄连解毒汤(药物组成:黄连、栀子、黄芩、黄柏以3∶3∶2∶2比例)对高胆固醇兔血液流变学和动脉粥样硬化干预治疗,黄连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变作用,改善血液的黏稠度,可降低脑卒中、心梗的发生。王化良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性疾病。运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可达到“消炎”的目的。临床常用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并配以黄芩、 夏枯草、菊花、鲜芦根等清热泻火燥湿类药物[15]。

5 结 语

动脉硬化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病理过程。尽管近些年对于动脉硬化的诊断及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动脉硬化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很多相关研究还处于非临床的基础研究阶段。 因此深入了解动脉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是未来医学界需要努力的方向,在治疗上,不仅要着眼于西医的进展,更应认识到中医治疗的优势所在,针对不同的病人,既要认识到西医的“病”,也要把握中医的“证”,辨证论治,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以提高治疗效果。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7-274.

[2] 于建平,崔若兰,蒋珠富.洛伐他丁对内源性及外源性高脂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18(1): 91 -92.

[3] 贾凤玫,张克良,刘大成,等.丹红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 11(9):1070 -1072.

[4] 顾耘.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治疗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1(7):448-449.

[5] Eriolo B,Paolino S,Sulli A,et al.Effects of anti-TNF treatment on lipid profile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rheu matoid arthritis[J].Ann N Y Acad Sci,2006,1069:414-419.

[6] Henderson RD,Eliasaziw M,Fox AJ,et al.Angio -graphically defined collateral circulation and risk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arotid artery stenosis.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 NASCET ) Group[J].Stroke,2010,31(1): 128-132.

[7] 沈玉祥.浅谈冠心病的介入治疗[J].家庭医学,2006,7:8-9.

[8] 陈仁山,肖惠珍,刘宁,等.祛痰泄浊法调节冠心病(痰浊证)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8): 1293-1294.

[9] 王琴,朱浩,王璇,等.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3):1752-1753.

[10] 邓志刚,陈静,叶小汉,等.软坚散结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0):19-20.

[11] 王连志,于玉英.软坚解毒为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4):21-22.

[12] 王长垠,殷春萍,刘红霞,等.补肾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64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2):189-190.

[13] 杨佼,宋世运.朱建贵益肾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2,31(6):416-417.

[14] 刘煜德,吴辉,吴伟,等.黄连解毒汤对高胆固醇兔血液流变学和动脉粥样硬化干预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5):600-604.

[15] 海静.王化良教授运用清热解毒法治疗冠心病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59-60.

(本文编辑王雅洁)

1.湖北中医药大学( 武汉 430061),E-mail:1159524021@qq.com;2.湖北省中医院

引用信息:田强强,吴斌.动脉硬化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1):2903-2905.

R543 R255

A

10.3969/j.issn.1672-1349.2016.24.016

1672-1349(2016)24-2903-03

2015-10-08)

猜你喜欢

内皮颈动脉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内皮前体细胞亚型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