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红土地上的二十个个贫困学子
2016-01-24杨兆文何基刚
杨兆文++何基刚
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还有着诸多贫困县区,延川作为其中之一,不少当地的留守儿童仍然在艰难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苦苦挣扎。尽管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这些儿童的生存境遇有了一定改善,但在营养健康、疾病防控、教育资源等方面,他们与城市孩子的差距依旧很大。日前,无锡市滨湖区慈善基金会派人亲赴延川,实地探访贫困学子生活,与当地慈善协会共商爱心捐助事宜。
寻找20个孩子的“寻亲之旅”
帮助革命老区的贫困学子,改善他们的生活学习条件,是无锡市滨湖区不少爱心人士的夙愿。很多滨湖企业家了解当地孩子的情况后,纷纷找到滨湖区慈善基金会,希望通过慈善组织将自己的爱心传递到三千里之外的黄土地上。为此,滨湖区慈善基金会决定将20份滨湖爱心送到当地20个贫困孩子手中,一份爱心每年捐赠每个孩子3000元和若干学习用品,持续3年。
对于延安,我并不陌生。一年前,我在西安政治学院读书时,就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奔赴延安“寻根之旅”教育活动,在延安生活了12天。从那以后,宝塔高耸、延水绵长时常出现在我梦中。这次再来延安,是一次带着寻找20个孩子“任务”的“寻亲之旅”。
在室外呼吸一会儿,就会感觉喉咙里仿佛附上了一层薄沙……干燥,这让生活在江南水乡的我初到延川时觉得有些难以适应,在这个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部、黄河西岸的小县城,与气候相应的视觉感官是满眼的土黄色,穿插全县的一条河道里,黄色的泥水甚至无法覆盖底部的河床。停在路边的汽车,车顶、车窗均似穿着一层薄薄的黄沙衣。
“我们县大小差不多1900平方公里,19万延川人里有将近14万的农业人口,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也就7500元左右……”一路上听着延川县慈善协会会长高风兰的介绍,我们开始了一户户困难家庭的走访。北关小学三年级学生刘琦,是此行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孩子。
阳光女孩不向命运低头
5月13日傍晚,大家跟着北关小学校长刘海燕穿过低矮拥挤的居民楼,从校长口中得知:“由于村小的消失,延川县政府将山里的孩子全部安排到了县城里的小学上课。”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刘琦和爸爸妈妈就租住在靠山的一幢矮房子里。跨过楼旁堆放的废旧杂物,爬完长长的阶梯,大伙来到刘琦家的门口,响应敲门声前来开门的正是小刘琦。
在见到这个小姑娘之前,印象中在贫困孩子的名单上,刘琦的备注是“残疾”,然而照面第一眼,我并没有发现眼前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一头有些凌乱的齐肩短发上,一个粉绿相间的发夹很是醒目,圆圆的额头下,双眼皮的大眼睛透着一丝灵气,可能是气候干燥加上营养不良,孩子脸上的皮肤显得有些发黄粗糙。唯一特别的就是刘琦无论开门还是接物,都是使用左手,右手始终插在衣服口袋中。看到校长的小姑娘第一反应就是鞠了个躬,用着不算大声却清晰标准的普通话道了一声:“老师好!”
“琦琦的右手手腕从生下来就是残疾,使不上力,家里条件不好没法治,每天看到女儿这样心里很难受……”说到女儿,父亲刘荣低下了头,懂事的小姑娘走过来依偎在父亲身边,用左手搭在父亲握着拳头的手上。随后,刘琦慢慢地才将一直插在衣服口袋里的右手挪出,白白净净的小手,却是手腕关节呈向内侧弯曲的样子,不能握拳,属于先天性桡拐手。接着刘荣夫妻俩的哽咽声,刘海燕说道:“这孩子为了帮家里省电费,课间都是抓紧一切时间写作业、看书复习,成绩一直在班上排前三。由于残疾,老师允许刘琦可以不参加班级打扫卫生,但是她从来都是和同学们一起扫地、擦窗。”
当被问到有什么愿望时,刘琦回答:“我想去看看奶奶,告诉她明天我要期中考试了。”刘琦的奶奶一个人住在几十公里外的窑洞中,为了满足小姑娘的愿望,延川慈善协会的工作人员驱车在坑洼的山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距离窑洞1公里左右的地方,剩下的路得徒步前往。夜幕下的山路,一行人只能靠着手机屏幕微弱的光亮照明。见到奶奶的一瞬间,小刘琦抑制不住兴奋,直往老人的怀中扑去。窑洞内,刘琦为坐在床头的奶奶梳理着头发:“奶奶,明天考试我要争取考第一名。”虽然窑洞的内壁已经破损,家具也十分陈旧,土灶旁堆满了捡来的枯枝,但是发间享受着孙女的抚摸,老人家刻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当晚,在回程的路上,刘琦没有了来时的兴奋劲,或许是山路走得太累,又或许是愿望得到了满足,小姑娘靠着身边的慈善会工作人员沉沉地睡去,任凭汽车如何颠簸。
7年用双脚走出大爱
在延川的几天里,我们每天往返于各个学校和孩子家庭之间。一路上,与延川慈善协会的兼职司机王师傅渐渐熟络起来,闲聊之中才得知他们前几年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全靠如今已64岁的会长高风兰一人靠着双腿四处“化缘”,王师傅说:“早些年开会,会长都是带着我们在县里的广场上席地而坐的。”在一位老人7年的坚守下,该协会累计开展各类救助活动126场次,争取慈善项目32个,募集资金2789万元(其中善款1064万元),上万人受益。先后3次被延川县委、县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奖”,被延安市慈善协会授予“先进单位”称号,被陕西省慈善协会授予“首届三秦慈善组织奖”。高风兰更是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个人)奖”。
“我就是希望那些有困难的孩子能有个学上,那些困难的家庭能吃饱饭。”当我惊讶于高风兰所取得的成就时,眼前这位满头白发、常常面带笑容的老人却谦虚地摆了摆手,站在一旁的协会工作人员小侯说:“我去年加入协会时,完全不知道高会长曾经是县城的政协主席,一个处级干部完全没有一点点架子,更像是邻家的老奶奶。”谁又能想到这位一见面就要帮着提行李的热心老人,曾经是和习近平在延川时期的同一批大队书记,平时开会坐在同一张桌子之上。所有这些,在几天相处时间里,老人只字未提,全都听由他人之口,而高风兰说的最多的则是:“还有一家孩子生活很困难,咱们再去看看吧。”
2008年至今,高风兰带领下的延川慈善协会先后救助贫困大学生1536人,救助贫困中小学生1135人,救助贫困群众8000多人。她还亲自带着89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前往西安、北京等地进行手术。一步一步,老人就是靠着双腿走过了县城、山区的无数个家庭,求助过无数名爱心人士。在她眼里,有困难的家庭一户都不能少:“这么多年,习惯了一家一家的跑,可上了年纪,腿脚多少有些不方便。”高风兰指着协会唯一一辆汽车说,这还是两年前一位老板送给协会的,老人家还记得当时老板硬要她收下汽车时说的话:“这样实在地做慈善,只靠两条腿太辛苦了。”
一个人的能量再大毕竟有限,因此,在延川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协会慢慢壮大,现今已经有了7名工作人员,在县政府里也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一个地区的援助再多也不过杯水车薪,于是协会千方百计地争取慈善项目,拓宽募集渠道,把争取项目、募集善款工作从县内扩展到县外,从省内扩展到省外,从国内扩展到国外,无数次和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沟通,协商资助事宜。
“像小刘琦这样的家庭,在延川还有很多,只要我还能走,我就不会退休。”在高风兰眼中,慈善已然成为了她的第二个孩子,在这位年迈的老母亲眼神中,一股坚定的力量所传递出的是这位黄土地人对大爱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