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影响安徽省自育小麦品种推广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2016-01-24李明

种子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自育种质安徽省

李明

(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安徽 宿州 234000)

浅析影响安徽省自育小麦品种推广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李明

(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安徽 宿州 234000)

分析了影响安徽省自育小麦品种推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安徽省小麦育种、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小麦品种;推广;对策

小麦是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40 hm2以上,推广种植的品种较多,品种更换速度快,基本实现第七次的更新换代,但从推广品种的种植面积和品种数量来看,外省品种仍占主导地位,安徽省选育的小麦品种推广应用所占比例不大,特别是累计推广面积达到66.7万hm2以上的安徽省自育品种更是为数不多。

1 影响当地自育小麦品种推广的主要因素

1.1 地理和区位条件的特殊性

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小麦生产跨黄淮和长江中下游两大区域,但主要集中在淮北和江淮中北部地区,从小麦种植区划上属于黄淮南片冬麦区,沿淮、淮北地区种植面积约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70%左右。由于当地气候属于过渡类型,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总的特点是分蘖期长、幼穗分化期长、后期籽粒灌浆快等,对小麦品种类型的选择非常清晰。

从近年来品种推广情况来看,能被认可的且有一定面积的品种,沿淮、淮北地区主要类型为冬性和半冬性品种,并且品种综合抗性、丰产稳产都比较好。

究其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来受暖冬影响,冬季冻害和春季倒春寒现象发生频繁;二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旱灾、涝灾交替发生,造成小麦减产;三是小麦成熟前易受高温、干热风影响,导致小麦饱满度差,千粒重下降;四是病害类型多,叶条锈、纹枯病、赤霉病等病害时有发生,给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不管是从用种安全考虑,还是从国家粮食安全考虑,指导小麦品种选择都至关重要。

1.2 小麦育种水平的现实状况

安徽小麦育种工作虽然起步不迟,但与周边省份江苏、河南、山东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实力的育种单位不多。近年来,安徽省对小麦生产的重视不断增强,小麦育种单位和个人不断增加,但受育种水平和条件的限制,科研部门仍然是育种的主体。种子企业多数不搞科研,有的虽然在搞,也多为拿别人的品种引种或参加试验,种子企业自主育种优势不明显。

二是品种类型局限,表现良莠不齐。从安徽省小麦种植区域和气候状况来分析,近年来,淮河以北推广的小麦品种以冬性和半冬性品种为主,淮河以南以种植春性和弱春性的为主,但由于沿淮、淮北种植面积较大,因而冬性、半冬性品种推广较容易,目前在安徽省推广面积前几位都是此类型,如烟农19、皖麦52、华成3366等多穗中熟品种。

三是小麦育种资源匮乏和遗传基础窄。实践证明,突破性的品种育成离不开特异性的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然而目前育种单位多数还是依靠已经审定推广的品种或中间材料作为亲本进行选育,同质化比较多,而对地方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以及近缘种质资源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多数品种审定后没有推广意义和生命力。由于审定推广的品种遗传基因狭窄,再加上大家都选择骨干品种加以利用,导致遗传背景越来越简单,育出品种没有突出优点,对逆境表现出脆弱性的一面,综合性状表现也不尽人意,这也是限制安徽省小麦品种改良产生突破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3 自育品种宣传力度不够,选育与推广衔接不紧密

由于外省小麦品种大量引入,使得农民大面积推广外省小麦品种,缺乏更多对该省自育小麦品种的了解,在直觉上认为外省小麦品种好、产量高,但从近几年气候影响来看,外来小麦品种抗性均不如安徽省自育品种产量,特别在抗赤霉病、抗倒伏等方面还是安徽省自育小麦品种有突出优势。在选育与推广上,也没有形成科学的推广体系,商业化推广力度远远不足,良种良法配套也不够紧密,这些因素都造成了该省自育小麦品种不能大面积推广。

2 对策

2.1 支持鼓励小麦商业化育种

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鼓励育种单位特别是种业企业建立育种平台,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奖励机制等为育种单位创造宽松环境和资金投入,鼓励开展产学研结合,着力打造一批育种基础好、技术水平高、种质资源丰富的商业化育种企业,保证小麦选育工作的持续开展。

2.2 加大小麦育种人才培养

从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角度出发,为育种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制定人才奖励制度,对选育品种的个人在报奖、项目申报、职称评定、考察学习等方面给予倾斜。对于有能力开展小麦育种的企业,结合国家种业政策,政府牵头加强科企联合,鼓励科研院所的小麦育种人才向企业输送,并给予宽松和保障性工作条件,鼓励育种人员利用企业搭建的平台,多出成果。

2.3 严格品种管理

对于审定品种的推广,强化市场监管,防止假冒和套牌经营,强化品种真实性鉴定,继续开展品种随机取样的田间鉴定和综合评价工作,对于推广中有严重缺陷的品种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以免造成用种安全事故。建立健全品种召回制度、退出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及损失赔偿制度等各项监管制度,确保措施到位。

2.4 加大安徽省自育品种宣传推广力度

要以安徽省自育小麦新品种展示与示范工作为宣传推广平台,坚持政府引导、专家推介、企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安徽省小麦品种选育优势和种植利用优势,可由种子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技术培训、服务咨询等系列活动,广泛宣传省育小麦新品种,在同等条件优先支持安徽省小麦新品种推广和推荐,通过宣传、引导提高认识,让安徽省小麦品种发挥更大作用。

2.5 支持和鼓励科研部门加强小麦种质资源挖掘和利用基础性研究

通过对安徽小麦生长的气候类型、品种类型、生产需求等方面探究,拓宽育种视野,广泛搜集资源,打开育种资源和遗传背景狭窄的局面,尽快选育出适合安徽主要小麦产区的生态型、具有推广价值和竞争力的自育好品种,快速推进安徽小麦产业化发展进程。

1005-2690(2016)10-0054-02

:S512.1;F326.12

:A

2016-10-08)

猜你喜欢

自育种质安徽省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模式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有机启智 化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