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海海洋历史与文化研究的新成果

2016-01-24王崇敏阎根齐

关键词:海南大学南海海南

王崇敏 阎根齐

(1.海南大学 法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2.海南大学 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海南 海口 570228)



南海海洋历史与文化研究的新成果

王崇敏1阎根齐2

(1.海南大学 法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2.海南大学 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海南 海口 570228)

2015年6月,海南大学和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联合在海口举办了“首届南海海洋文化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位历史学、法学、考古学及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专家,从深层次、多视角,围绕南海海洋文化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了探讨,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取得了一批南海海洋文化研究的新成果。

南海;海洋文化;研究;新成果

2015年,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1]中指出,我国的“21世纪丝绸之路重点合作方向有两个,分别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并延伸到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南太平洋”,这两个航线都是从南海通过。在此背景下,2015年6月,海南大学和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联合在海口举办了“首届南海海洋文化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位历史学、法学、考古学及自然科学、科技等方面的专家,从深层次、多视角,围绕南海海洋文化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了探讨,取得了一批南海海洋文化研究的新成果。现综述如下:

一、南海发现、命名、经营开发和管辖问题研究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南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发现和战略地位的提升,南海争端日益加剧,西沙和南沙群岛及海域的部分岛礁受到某些国家的非法侵占或提出主权要求。这次会议有11篇论文分别从历史主权与历史性权利等方面论证了我国南海发现、命名、经营开发和管辖,如海南省社科联赵康太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等多个海洋法律的解读,认为《公约》固然没有对历史性权利清楚界定,但也没有否认历史性权利,甚至还暗含着对历史性权利的肯定。论证了中国在南海拥有的“历史性所有权”,主张在南海争端中,中国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历史主权”,才能维护我国南海的合法权益。

海南大学周伟民等人通过对海南渔民《更路薄》的研究,论证了海南渔民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长期管理南海诸岛及海域的史实,把海南渔民在西沙和南沙群岛海域捕鱼的历史向前推到了明代初年,也就是至少从这时开始,中国人就在西沙和南沙群岛海域拥有了主权。

中山大学司徒尚纪根据历史文献、考古和科学考察成果,阐述了中国南海称谓的历史演变,认为“南海”、“涨海”向来是这一海区整体命名的主流,符合“名从主人”原则,南海四大群岛联成相对独立又是一个整体的地理单元。在这条断续线内中国的主权主张,并非只针对一个或几个岛屿的主权主张,而是概括性地对整个断续线水域内所有的岛、洲、礁、沙等提出的主权主张,构成了属于中国领土主权强有力的法理根据。厦门大学李金明先生从清朝水师巡视南海海域谈起,考证了南海有两个七洲洋,而越南东南海中昆仑岛洋面相接的七洲洋已经在清初由广东省水师负责巡视,证实清朝政府当时已在西沙群岛一带行使主权和管辖权。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廖大珂从1784年美国帆船“中国皇后号”途经南海到达广州开始涉足南海以来,到20世纪之后,中国政府多次对南海诸岛进行巡视,宣示主权,对南海诸岛重新命名,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官方文献都承认南海诸岛是中国的领土,并采用中国政府的命名,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美国对中国有效管辖的认可。

针对南海争端日益加剧的趋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金永明先生分析了美国军舰进入南沙岛礁领海的可能影响,阐述了中国在南沙岛礁进行扩建和加固行为的法律依据,提出了我国在不同层面应对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在南海问题挑战上的具体对策建议,以确保中国在南沙岛礁的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海南大学李人达针对中国在“菲律宾诉中国仲裁案”中所持之“不接受、不参与”的立场是否具有国际法依据进行了探讨。

在南海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方面,专家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如海南大学张丽娜针对南海环境的污染问题提出了建立环境合作保护机制应遵循的原则,应当借鉴巴塞罗那公约体系保护的模式;海南大学丁洁琼也针对南海油气资源开发提出了区块选择应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明确争议区域,促使石油公司参与区块选择。

二、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海上丝绸之路虽已研究百年,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至今仍然是经久弥新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东南沿海各省都在积极参与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具有理论指导性的意义。这次有12篇论文涉及到历史、海丝精神和建设等三个方面:

在古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中,海南大学赵全鹏提出,秦汉之后,在历代封建王朝对南海沿海地区的经营之下,南海海洋资源大量输往中原,南海海洋物产最初作为土贡进献给中央政府,后来南海的各类贡品日益丰富,种类越来越多,中原商人已经活跃在南海沿海地区,并有综合性和专门交易海洋物产的市场。

近二十年来,南海水下考古取得丰硕成果,南海Ⅰ号、“华光礁I号”等沉船及大批瓷器的相继打捞出水,成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这次有海南省博物馆包春磊和黄晶的论文介绍了该船的造型、时代、沉船原因分析和出水瓷器,为南海丝绸之路上的造船、航海技术、贸易种类等方面都提供了实物资料。海南师范大学唐若玲考证了因海上丝绸之路而产生的海南人出洋的历史始自唐代,宋代以来随着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后,海南人大批出洋谋生。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华侨人数超过了出洋人数。

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中国船级社何国卫认为其核心精神就是“走出去”三个字,贸易、航海和船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三个基本要素;广东海洋大学张开城将“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概括为:协和万邦、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平等互助、互利共赢;开拓进取、尚新图变;刚毅无畏、百折不挠;重商务实、吃苦耐劳;广东社科院陆芸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价值理念在于向大众展示了人类创造文明、共同发展的智慧,这种智慧是人类共同的结晶。今天,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中国新一代的领导人面对世界新形势、新格局提出的新战略构想,是在探索中国特色外交之路,也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尝试。

对于新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如何建设,专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海口经济学院沈世顺提出了应设立海南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南省社会科学院邓颖颖提出了以中国—东盟旅游合作为切入点,加强旅游合作,促进新海丝建设的对策建议;海南师范大学张一平针对海南岛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的中心位置,提出了如何推进建设海洋强省战略。

三、海南渔民《更路薄》专题研究

这是本次学术会议研究成果的一个亮点。海南渔民的《更路薄》是渔民的航海指南手册,是证明南海自古属于中国的神圣领海的重要依据。海南大学阎根齐较为全面地总结了海南渔民《更路薄》的现存状况、产生的渊源背景、记载的内容与特色、命名特点,对海南渔民对南海航海的重要贡献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认为海南渔民的《更路薄》至少在明代已经形成,渊源于宋元时期迁来海南岛的福建莆田渔民;海南大学陈秋云等人从法理上解读,开拓了研究领域。他认为,《更路薄》记录的126处地名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认定的岛礁沙洲等岛礁种类相对应,应当上升为国际所认可的南海岛礁标准地名。

四、南海区域文化研究

南海不仅资源极其丰富,中国人世世代代在南海辛勤耕耘,而且创造了极为深厚且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这次会议有12篇论文,既有南海海洋文化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又有某一区域海洋文化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研究所李国强总结了多年来国内外研究南海海洋文化的理论性思考,对研究南海海洋文化有引领和指导性的意义,提出了“海洋文化与陆地文化同根,代代相传。文化研究不是洞穴的火把,而是照亮的光柱”,而且他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希望。

广西社会科学院古小松认为,越南自古先传承了华夏文化,后来又受到印度文化,以及近代法国文化,还有现代美国文化的影响。越南当代文化中保留下来的具有鲜明土著文化特色的成分很少,更多的是后来在中原族群南下带来的华夏文化与当地世居族群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并逐步本土化的产物,其中华夏文化始终居主导和基础地位。郑州大学于向东研究了越南天依阿那演婆海神传说及其意义,指出越族古代居民的社会精神意识活动具有慎终追远、敬祀祖先、好事鬼神、畏惧天地的基本特征,其信仰与崇拜常常表现出多神并存。海南大学李长青认为,近代以来随着法国殖民主义在越南的成功,给海南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直接影响了海南岛在二十世纪的历史进程和走向。暨南大学吴宏岐研究了明代嘉靖十八年(1539年)南征安南之役与俞大猷所上用兵之策、毛伯温未采用俞大猷之策的证据及其原因。

海南岛上的新石器遗址反映的是海洋文化或是农耕文化、它与世居黎族先民的文化有什么关系,一直是史学和考古学正在探讨的课题,这次海南省博物馆丘刚和海南大学夏代云等两篇论文,论述了海南岛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具有海洋文化的特质,海南岛在原始社会时期海洋文化占突出地位;后者认为,黎族是海南岛上的世居民族,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过去专家习惯于用农耕文明的视角解读黎族先民的历史文化是有失偏颇的。该文还综合运用社会层次整体论视角,结合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来论述黎族先民的早期海洋文化特征,让人耳目一新。

香港浸会大学麦劲生等主要探讨了清朝嘉庆年间的团练如何促进珠江流域以至广东武术的发展;海口经济学院周菁葆则通过对海南黎族和台湾少数民族文化比较研究,证明了二者文化之根同属于百越文化,台湾和海南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

总之,通过这次南海海洋文化的研讨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新成果,正如国家海洋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先生所说:这次会议的论文原创性的多,许多论文都有创新,是一次高质量的重要的学术研讨会议。这次学术会议开启了南海海洋文化研究的新起点。

[1]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N].人民日报,2015-03-30.

责任编辑:高雪

The New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ang Chongmin1Yan Genqi2

(1. Law School,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2.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Haikou 570228, China)

The first seminar of the marine cultur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as held under the joint auspices of Hainan University and the Hainan Social Science Confederation in June, 2015. More than fifty specialists who major in history, law, archaeology, na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discussed the difficult and hot issues on the marine cultur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depth and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and proposed many new critical ideas.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marine culture; research; new achievements

2015-10-25

王崇敏(1965-),男,湖北十堰人,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海洋法和民商法研究。

C2

A

1672-335X(2016)02-0081-03

猜你喜欢

海南大学南海海南
南海明珠
北海北、南海南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ssessment of Automated Essay Scoring Systems on Graduate Students’ Writings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南海的虎斑贝
南海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