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亚低温疗法对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2016-01-23于杨
于 杨
急性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此病患者在急性期的死亡率较高,严重地威胁其生命安全[1]。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常规对症治疗,虽可解除血肿对其脑神经的压迫,但各种损伤因子仍会持续作用于其机体,使其脑神经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影响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亚低温疗法是用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至预期水平的一种治疗方法。有研究表明,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在进行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疗法可明显改善其脑氧代谢率,减少其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减轻其脑水肿,降低其颅内压。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我院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进行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这10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况:①患者的病情均符合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②患者的GCS评分均不超过8分。③患者有轻微的意识障碍或无意识障碍。④患者瘫痪侧肢体的肌力在0~4级之间。⑤患者均存在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⑥在进行治疗前,患者均未服用过抗凝药物。⑦患者未合并有其他脏器疾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亚低温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在这100例患者中,有男性55例,女性45例。他们的年龄在40岁~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8±2.5岁。这些患者从发病至就诊的时间为0.5~5.5h,平均时间为2.3±0.4h。在这100例患者中,基底节出血的患者有43例,内囊出血的患者有5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具体的方法为: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其进行脱水治疗、降颅内压治疗、抗脑水肿治疗、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瞳孔、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为亚低温组患者加用亚低温疗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为:①使用YYM-1B型治疗仪对患者进行颅脑降温治疗。②为患者戴上头盔,使用软管对其耳内温度进行点测(应近似于脑温),此温度应保持在30℃~34℃之间。③当患者的温度降至预定值时,应立即停止制冷,并采用自然复温法让其回温。需对患者进行持续1周的降温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在进行治疗前和进行治疗的3个月后,采用Barthel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测评。②在进行治疗前和进行治疗的30d后,采用ESS对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进行测评。③在进行治疗前和进行治疗的10d后,采用GCS对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进行测评。
1.4 疗效判定标准
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①显效: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显著改善,其无意识障碍,且具备生活自理能力。②有效: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明显降低,其意识障碍的程度得到改善,其具备一定的辨识能力。③无效: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严重,其存在明显的意识障碍,其病情没有得到任何改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的例数+有效的例数)/总例数×100[2]。
1.5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4.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正负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²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经过治疗,在常规组的5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者有13例,为有效者有18例,为无效者有1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在亚低温组的5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者有27例,为有效者有21例,为无效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亚低温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的比较
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ESS评分和GC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ESS评分和GCS评分均有所改善,亚低温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ESS评分和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1。
表1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的比较 (n=50)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时,其颅内压会显著升高,其会出现意识障碍、嗜睡甚至是深度昏迷。患者出现的颅内压增高、水肿、继发出血、脑脊液循环障碍、出血量、出血部位等情况均可影响其意识障碍的程度。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亚低温治疗仪主要是由计算机数控或半导体数控的冰毯子,这些仪器均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急性脑出血患者极易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失常、心动过缓、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对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为其加用亚低温治疗。但是,急性脑出血老年患者大多合并有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其对低温和冬眠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故医护人员应在其形成脑水肿前实施降温处理,以有效地保护其脑细胞。在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对低温进行控制和调节,以免其体温波动太大而影响其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亚低温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亚低温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ESS评分和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此研究结果与崔志刚等人[3]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用亚低温疗法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其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其意识障碍的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1] 陈国锋.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华北国防医药,2010,(6):548-550.
[2] 王震宇,刘晶晶.观察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2013,(29):11-12.
[3] 崔志刚,任旭东,尹帅领等.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