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思维(Ⅶ)

2016-01-23昝廷全

关键词:知识结构经济学动力学

昝廷全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系统经济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4)



系统思维(Ⅶ)

昝廷全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系统经济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4)

系统科学是二十世纪留给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系统思维。本文介绍了与系统思维相关的13个专题。每一个专题的内容都由三个模块构成:所论专题+有关现有理论+系统经济学视角。这种联系相关专题介绍思维的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系统思维。

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经济学

(208)因为规律就在那里

根据希腊传统,法律是自然规律的延伸。按照中国传统,法律的正当性基础来自于道德。因此,中国人经常把一个人违法说成不道德。但是,归根结底,道德还是要受到规律的约束。

根据认知科学规律,一个人的行为选择取决于他的知识结构。虽然从理论上讲,一个人的行为选择可以随心所欲,但其行为能不能达到目的却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比方说,一个人学习外语的行为选择可以随心所欲,每个人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但是,能不能达到学习目的却是由学习规律决定的。

按照上述思路,只要北京市政府搬往通州,现在属于河北的燕郊、大厂划归北京市是必然趋势。这是因为,不论从地缘经济还是从地缘政治的规律角度来讲,北京市政府都不应当位于北京市和河北省的边界上,至少应当是北京市的“内点”,即至少应当被一个完全属于北京市的适当大小的“邻域”所包围。因此,燕郊和大厂迟早要划归北京,因为规律就在那里。人们常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也是因为规律就在那里。

(209)握简驭繁

根据哲学中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任何事物和环境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但是,由于认知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局限,人们不可能同时处理无限多的关系。因此,在科学研究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就是简化和抽象,即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认清实质关系忽略非实质关系,这是建立各种动力学方程的基本步骤。动力学方程建立之后,就可以根据初始条件解出所有的后续行为。这就是动力学规律的确定性的基本含义。

根据非线性科学的研究成果,虽然影响系统变化的因素众多,但是对系统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因素往往只有少数几个,特别是在系统演化的分岔点上更是如此。协同学(Synergetics)的创始人哈肯(Haken)曾经提出的序参量概念就是指影响系统本质变化的关键变量,并进一步提出了寻找序参量的绝热消去法。这就使得我们在处理复杂的问题时可以握简驭繁,只要抓住起关键作用的少数几个序参量就可以把握系统的本质规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表面看起来眼花缭乱,真正其关键作用的可能只有少数几个因素。西方政治学中有一句名言:“政治永远是少数人的事情”,如果把这句话解读“在分叉点上为政治往往是由少数人决定的”可能更符合系统规律。

上述思想使得人们可以“经济”的研究各种复杂问题,即并不需要计及影响系统变化的全部因素,只要考虑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少数几个序参量就可以了。或者说,在复杂的因果关系网络中,只要找出其中的“关键子网”。由此,就可以握简驭繁的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210)Hilbert无穷旅馆(有限与无限的本质区别)

从0到n和从0到无穷存在本质的区别。其本质就在于有限和无限存在本质的区别。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从1到n的n个自然数中,偶数和奇数基本上各占二分之一,即偶数和奇数的个数基本上等于n的一半。但是,如果让n趋于无穷,在从1到无穷的自然数中,情况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偶数和奇数的个数都等于无穷!最能反映有限和无限之间本质区别的一个直观例子就是Hilbert无穷旅馆。对于一个具有n个房间的“有限旅馆”来说,如果每个房间都住满了客人,这时如果仍有客人前来,则前台的工作人员只能无奈地告诉客人旅馆已经客满。对于Hilbert无穷旅馆来说,即使在每个房间都住满客人之后,如果再有客人前来投宿,前台服务员将会告诉客人请你稍候,我马上腾出一间房间给你:前台服务员只需把第一个房间的客人移到第二个房间,把第二个房间的客人移到第三个房间,……。这样,就可以把第一房间空出来留给新来的客人。其实,即使在Hilbert无穷旅馆客满的情况下,这时再来n个客人,只需要把原先每个房间的客人分别移至“原来房间号+n”号房间即可。

忽略了有限与无限之间本质的区别是拉普拉斯决定论错误的关键。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实质就是“宿命论”。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动力学方程解出所有的后续行为。拉普拉斯将这种思想无限外推于整个宇宙,由此得出了错误的结论。现在人们已经清楚,任何可解的动力学模型只能包含有限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必须忽略所有的“非实质关系”。在科学研究中,外推是允许的,但其有一个重要前提,即外推的极限必须存在。拉普拉斯单凭猜测毫无根据地将牛顿力学的结论外推于无穷,进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在建立动力学模型时,所忽略的非实质关系在另外的情况下可能转变为对系统变化具有显著影响的实质关系。因此,所有的动力学规律一般来讲只涉及有限的时空范围。

(211)动力学规律与统计规律

一般来讲,所谓规律就是某种变换下的不变性。动力学规律和统计规律是两种典型的规律形式。所谓动力学规律就是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绝不可以违反。根据动力学规律可以严格预期系统将来的行为,人们将其称之为动力学的必然性。拉普拉斯决定论就是把这种使用于有限时空的动力学必然性外推于无限的宇宙世界,进而得出“宿命论”的结果,即一切都以安排妥当,人们的任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最能体现统计规律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掷硬币。在投掷次数充分大的情况下,正反面出现的概率都接近于0.5。即使如此,人们也无法准确预期某一次投掷的结果是正面还是反面。因此,统计学的预期弱于动力学预期。统计规律只能给出某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即使某一情况发生的概率接近于1,也不能保证这一次一定发生。

动力学规律的适用对象是单独的个体,而统计规律所表达的是集体的规律性。单个对象的动力学行为是产生统计规律的背景,或者说统计规律建立在动力学规律之上。正是由于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动力学属性,才可以通过利率调整实现管理社会储蓄与消费的宏观目标。一般来讲,只有充分了解个体的动力学属性,才能正确的设置宏观参数,以调动个体的自发趋势,实现宏观管理的整体目标。这里的宏观管理属于统计规律的范畴。虽然提高利率不一定增加每个人的储蓄,但在统计的意义上讲,提高利率通常会提供社会的总体储蓄水平。

对于包含大量个体的社会经济系统来讲,宏观管理只能以统计规律为主,并辅以适当的动力学管理。基于统计规律的宏观管理的具体手段主要是设置宏观参数,例如调整利率,但是并不对每个人的储蓄行为进行直接规定。这里的动力学管理是指对个体行为的直接干预。

(212)层级过渡中的灵活性

层级结构是人类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特征。经济系统是镶嵌在人类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人类社会的典型系统层级过渡为:技术系统→经济系统→政治系统。在经济系统的范畴内,又具有自己的层级结构。在每一次层级过渡中,都会有新的性质产生。这些新产生的性质就相当于一个新的信息通道,由此就需要引进相应的新概念。

在系统经济学研究中,我们曾经提出经济系统的认识相对性原理,主要包括同一层次不同经济系统之间的认识和描述,以及不同层级经济系统之间的认识和描述。由于同一层次不同经济系统的特征时空尺度量级相同,它们之间的认识可以以“直接感受”为基础。对于不同层次经济系统的相互认识来讲,它们之间存在一道无形的屏障,其相互认识只能以“间接感受”为基础。高层次经济系统对低层次经济系统的认识存在一个微观信息的宏观化过程;低层次经济系统对高层次经济系统的认识存在一个宏观信息微观化的过程。低层次经济系统甚至可以“各取所需”地对宏观信息进行微观化,这就为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留出了操作空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系统层级结构的存在自然导致“微观多变,宏观少变”。也就是说,经济系统的层级结构自然蕴含了灵活性。一般来讲,层级过渡越多灵活性越大。虽然高层次系统的任何微小变动都会引起低层次系统的结构性反应,但是这个“结构性”是容许某些灵活性的。从另一方面来讲,社会系统的巨大变化可能起源于某些局部的技术进步,但是由于经过多次层级过渡,引起社会变迁的技术特征往往被淹没。

(213)资源有限,不进则退

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一是维持结构不变,只有数量增长,这种增长方式被称为粗放式增长;另一种增长方式是结构的跃迁,相当于经济系统从一个非平衡定态跃迁到另一个非平衡定态,其中一定经历一个不连续和不稳定过程。但是,由于有新熵流的输入,系统很快可以达到新的有序状态。人们通常所说的产业升级就对应于这种情况。经济系统要实现这种不连续和不稳定的层级跃迁必须借助于非线性相互作用。线性作用只能维持现成的结构,只有非线性作用才能导致新结构的生成。新技术的出现就相当于一种非线性作用力,因此技术进步是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所以,我们曾经提出产业升级具有自身的规律性,“拔苗助长”只能事与愿违。

从根本上讲,经济系统的任何非平行定态都不可能持久,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源的有限性,如果不发生进化,任何结构都无法长久维持。诺贝奖得主普利高津曾经指出技术进步是保证社会不退步的必要条件。正所谓“资源有限,不进则退”。而且这里的“进”不仅是量上的线性增长,而是指非线性跃迁。

(214)非线性效应的经济含义

从数学上讲,非线性是相对于线性而言的,“线性”一词可以被简单的理解为比例关系,线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满足叠加原理。例如,简单的将一个工厂的生产规模扩大一倍,产量也会扩大一倍。线性效应的特点就是“事倍功倍”,通常所说的粗放式经济增长就是这种情况。

事半功倍、“事一功万”和“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就属于典型的非线性效应。简单地讲,所谓非线性效应,就是指不成比例的增长,商业竞争中的“名牌效应”和“赢家通吃”现象都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穷国愈穷,富国愈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非线性效应,技术可以催生技术,财富可以催生财富,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

现代社会,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信息交流。因此,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不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必将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甚至将会导致重大的社会结构变迁。

(215)结构与功能

结构和功能是系统经济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所谓结构就是指系统元素之间的关系。比方说,产业结构就是指一个产业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讲,系统以其结构作为表征,而功能体现于外部环境之中。钟学富先生曾经具体提出了关于功能定义的“输入—输出”模式。例如,法院输入的是从检察院得到的起诉书,其输出的是对案件的判决。法院的这种独特的“输入—输出”模式便构成了法院的特殊功能。检察院输入的是各种举报,其输出的是决定公诉与否。检察院和法院的区别在于它不进行判决,它的这种独特的“输入—输出”模式便构成了检察院的特殊功能。类似地,大学、企业、政府、军队等都具有各自特定的“输入—输出”模式,即特定的功能。

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来讲,结构是实现某种功能的前提和保障,功能是一定结构的外在表现。要产生某种功能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例如,法院在接到检察院的起诉书后,在其内部必须经过许多信息搜集和加工处理等程序,这就要求在法院内部必须具有相应的结构作保障。

控制论中的“黑箱方法”就是在不了解系统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观察系统的输入输出来认识系统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在对一个陌生人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不断输入“名、利、权、情”的不同信息观察他的反应,就可以实现对一个人的认识。当然,一个人对待“名、利、权、情”的态度又取决于他的生理和心理结构等。

(216)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职业选择

需求和供给是经济学中两个最为基础和最为重要的两个概念。但是,传统经济学从来没有真正解释需求是由什么决定的,也就是说,把需求黑箱化了。例如,传统经济学认为需求是由收入和购买力决定的。其实,这个解释并没有这正说明需求的决定因素。传统经济学关于需求的另外一种处理办法就是需求是由偏好决定的,进而提出了关于偏好的几条假设,称为偏好公理。那么,问题就转化为偏好是由什么决定的,实际上,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在系统经济学中,我们打开了需求黑箱,认为需求是由人的耗散结构结构决定的,包括人的生理结构和知识结构等。

从生理结构来讲,每个人都差不太多,由此决定了每个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基本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与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知识结构上。能力结构也和人知识结构密切相关。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决定了人的职业选择。每种职业都有关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特定要求,可以称其为职业选择的自然标准。正是职业选择的这种自然标准客观的决定了一个人的职业选择。从实际操作上讲,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自己的职业。但是,上述职业选择的自然标准构成了一个内在尺度,违反这个标准一定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不敢揽瓷器活”。想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就要打造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例如,想要进入金融行业,就要学习经济和金融知识。想要进入公务员队伍,就要加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实际上,各种职业选择的自然标准客观决定了每种职业入职考试的范围和内容。

从宏观上讲,可以把人的能力分为两类:一类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管理能力;另一类是处理人与物之间关系的技术能力。因此,我们有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的说法。

(217)选择价值、变分原理与制度改革

选择的前提是要有多种可能。只有一种可能无所谓选择。就像找对象一样,要有多个候选人才能谈得上选择。选择的本质就是从可能到现实的转变。这和变分原理的本质刚好一致。变分原理就是在多种可能的变分路径中通过求极值的方法找出一条最优路径。我们也说这条最优路径具有最大的选择价值。由于路径可以用函数描述,因此,变分原理就是求解泛函(函数的函数)的极值。在系统经济学研究中,我们曾经提出制度的一个拓扑学定义,把制度定义为行为空间的一条封闭曲线。制度封闭曲线可以用函数描述,因此,制度的优化问题就变成了变分问题,即在各种可能的制度曲线中找出一条最优曲线,相当于求解变分问题δf(Г:制度曲线)。

在制度的拓扑模型中,我们曾经提出,制度设计的对象是行为等价类。每个行为等价类相当于一种行为方式,因此,制度改革问题相当于求解如下的变分问题:δf(B/θ:行为等价类)。这里B是行为空间,θ是等价聚类算子,δf(B/θ)相当于每个行为等价类的选择价值。选择价值是行为等价类的函数,相当于函数的函数,即泛函。许多经济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结为行为方式的函数,即函数的函数,由此都可以归结为变分问题,关键是找出相应的选择价值变量。典型的选择价值变量就是各种利益。利益的概念又和经济系统的耗散结构联系了起来。

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逊曾经提出最大最小定理,进而把许多经济学问题都归结为最大最小问题。其实,最大最小问题只是变分原理的特殊情况。

(218)关联、自私与经济人假设

由于关联的存在,自私不一定真正有利于自己。打麻将的人大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有一天某一个人的下家牌气很旺,这时正确的对策应当是坐在上家的人少碰牌,或者不碰牌。这样一两把之后可能就把牌气扭转过来。但是,如果上家自私,仍不放弃每一次碰牌的机会,只会使得下家的牌气更旺,他也就会输得更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家之间存在关联,正是由于关联的存在,从自利的目标出发,结果不一定真正有利于自己。这是一种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象。由于关联的存在,必须“既建树木,又见森林”,只有在整体的优化发展中才能真正实现和保证个人的利益和发展。

政治家和普通百姓的最大区别就是,政治家关注的是整体和长远利益,普通百姓关心的往往是眼前和局部利益。在存在关联的情况下,没有整体的发展,局部和个人的利益是无法得到根本保证的。这种关注焦点的差别在领导与群众的沟通中必须引起重视,二者可以在系统主义价值观的框架内达成共识。

传统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经济人假设,基本思想就是每个人都从自利的目标出发,最后刚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即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这里蕴含了这样一个假设:每个人认识的个人利益和真实的个人利益完全一致。现实情况是,个人的真实利益和他所认识到的个人利益并一定完全一致。个人利益从本质上取决于个人耗散结构,与个人所处的系统层级结构有关。通过把二者分离,可以深化经济学研究。为了使得二者一致,就要求每个人必须掌握整体的信息。也就是说,在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中必须包含整体的信息。这样,通过引入“知识结构”变量打开人这个黑箱,就把二者的区别显化了出来。由此可以展开关于经济人假设、进而关于整个经济学的深入讨论。

(219)“人之初”、耗散结构与特性

《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里的“性”是指人性,即人的特性。这应当是从观察得出的结论。于是问题就转化为为什么会“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呢?我们认为,这和人体的基本结构有关。

古人为什么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呢?这里首先涉及对于“善”的定义。根据普里高津(Prigogine)的耗散结构理论,人体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结构是耗散结构。我们可以简单地说人体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耗散结构需要不断地和环境输入负熵流才能够维持,由此就决定了人体要不断地和环境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据此,我们可以把善定义为有利于维持人体的耗散结构。由于任何人从一出生,要想生存就必须和环境不断地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这个要求对于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所有人的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这是医学成立的前提。所以,自然就会“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实际上,不仅“性相近”,“善”也相近。由于人的习惯的形成和后天所处的环境有关,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经历不同,自然就会导致“习相远”。

一般来讲,系统的特性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即系统的内部关系,但却必须表现于和环境的外部关系之中。比如一件产品的特性是由产品的整体结构决定的,但是由特性决定的用途却必须和外部的人发生关系后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同一件产品对于不同人的用途可以不一样,这是因为同一件产品处于不同的外部关系之中。再比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外部关系之中时,可以是儿子、父亲、丈夫、领导、下属等等。

特性的一个重要特点或者说基本要求就是直观和容易度量。直观的定义与人的感觉和和相关的直觉图像有密切关系。人的感觉主要是由人体直接探测和获取外部信息的视觉、听觉和味觉器官确定的。于是,人们说空间和颜色是直观的,而不具有直接形象的逻辑规则和时间等是非直观的或抽象的。钟表的发明使得抽象的时间具有了某种直观性。

为了表达特性的直观性,通常把一种特性类比于一个坐标轴。坐标轴属于空间的范畴,具有直观的特点。一个坐标轴对应于一个自由度,是一个传递信息的通道,由此可以传递某种特性的信息,加深人们对于该特性的认识。对于复杂的特性可以使用一般的度量空间去描述。

(220)选择模式:知识结构+行为指令

无论在经济学还是在行为科学中,选择都是一个核心问题。所谓选择,就是从可能到现实的转变。在达尔文进化论中,选择的基本规则就是物竞天择。但是,他没有说明什么是“天择”中的“天”?“天”怎么做选择呢?其实,应当把“物竞天择”解读为“自然规律”在做选择,这里的“天”就是自然规律。

一般来讲,系统每一次从上一个状态转移到下一个状态都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都蕴含着相应的自然规律的信息。斗转星移,春花秋月,都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同时也反映着相应的自然规律。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显示公理,根据一个人的行为选择可以倒推他的偏好。这其中就暗含了这样一个假设,选择是由人的内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决定的,具有什么样的内部结构就一定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选择具有规律性或因果性。

从选择的机制上讲,选择首先与人的知识结构或知识存量有关。所谓人的意志就是由人的知识结构决定的,或者直接把意志定义为知识结构。正是知识结构决定或控制了人的思想和行为选择。所谓意志自由,就是指选择的自主性。当然,仅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或知识存量是不会自动做出选择的,还必须要有一个“当前事件”,这个“当前事件”就相当于一条行为指令和外部信息输入。因此,选择的基本模式是“知识结构+行为指令”。

[1]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学术散墨[M].北京:中国书店,2012.

[5]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原理:概念、原理与方法论[M].香港:经济与法律出版社.

[6]昝廷全.系统管理模式[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2003.

[7]昝廷全.沟通就是零距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8]昝廷全.产业经济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9]钟学富.社会系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0]何正斌(译著).经济学300年[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1][美]加来道雄(MichioKaku)著,伍义生、杨立盟译.物理学的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12]清崎·莱希特.穷爸爸富爸爸[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8.

[13]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14]昝廷全,昝小娜.系统需求理论初探[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15]昝廷全,刘彬,徐林发.特征尺度理论:经济学中的短期、长期与可持续发展[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2,(6).

[16]昝廷全.临界战略初探[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2,(10).

[17]昝廷全.层级战略初探[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2,(10).

[18]昝廷全.创建企业的三个理由[J].企业活力,2004,(4).

[19]昝廷全.关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系统经济学透视[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

[20]昝廷全.经济系统的认识和描述:认识相对性原理[J].经济学动态,1997,(2).

[21]昝廷全.企业实现可发展的资源位对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2).(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3月转载.)

[22]昝廷全.如何从‘零’创建大型企业[J].企业活力,2002,(1).

[23]昝廷全.特征尺度理论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层级结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2,(5).

[2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研究:层级过渡原理[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

[25]昝廷全.系统时代:从“规模经济”走向“系统经济”[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2).

[26]昝廷全.系统营销的三个基本原理[J].企业活力,2002,(9).

[27]昝廷全.制度边界的类型与意义[J].经济学动态,2008,(12).

[28]昝廷全.制度研究的历史深度[EB/OL].昝廷全博客,2013-05-29.

[29]昝廷全.资源位第三定律:连通性的经济学[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30]昝廷全.资源位定律及其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5,(11).

(责任编辑:龙学锋)

SystemsThinking(Ⅶ)

ZANTing-quan

(ChineseCenterforSystemsEconomicsResearch,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24,China)

Thesystemscienceisoneofthemostimportantachievementsofsciencesinthe20thcentury.Systemsthinkingisofthemostfundamentalamongsystemssciences.13topicsareintroducedinthisarticle.Everytopicencompassesthreemodules:relatedtopic+relatedtheories+theperspectiveofsystemseconomics.Itwillbeveryhelpfulforthereaderstounderstandingandgraspingsystemsthinkingthatintroducingsystemsthinkingwithconcretetopics.

systemsscience;systemsthinking;systemseconomics

2015-11-12

昝廷全(1962-),男(汉族),安徽界首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tingquanzan@cuc.edu.cn

F092

A

1673-4793(2016)01-0068-07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经济学动力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简明经济学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主题的知识结构分析:共被引和耦合聚类分析视角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