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

2016-01-23

关键词:肺栓塞患侧肢体

闫 月

(河南省中医院周围血管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医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

闫 月

(河南省中医院周围血管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旨在探讨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使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5月时间段内至我院血管外科就诊并明确诊断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总计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9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一致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根据医嘱和护理常规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研究对象则在同样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评估的指标包括患者患侧肢体的疼痛、肿胀等症状的缓解程度,发生肺栓塞的病例数及出院时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 药物治疗1周后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环节,观察者所有研究对象的患侧肢体无肿胀及疼痛,皮肤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无明显异常,观察组内8例患者肢体仍存在肿胀,5例患者仍主诉疼痛,皮肤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无异常;观察组内无肺栓塞事件发生,对照组内2例患者发生肺栓塞,经及时抢救后患者脱离危险;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评价满意度1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6.7%,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加速缓解患者患侧肢体的疼痛及肿胀程度,降低肺栓塞的发生风险及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因此日常诊疗护理过程中应予以重视和应用。

中医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于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下肢活动减少,血液循环速度减慢,若合并血液粘稠度增加,则局部血液瘀滞并逐渐形成血栓,也可因静脉曲张,静脉回流瓣功能的异常及静脉本身的炎症病变等形成,因此也可见于非长期卧床的普通人群[1]。由于静脉回流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患肢的肿胀及疼痛,皮肤呈淤血颜色,由于组织水肿足背动脉的搏动有时感觉减弱,受血流冲击及腹内压的变化,部分血栓稳定性较差,易发生脱离而回流至肺内形成肺动脉栓塞,此为临床诊疗过程中的急症,处理不当死亡率较高,因此应予以重视[2]。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体内的血脉经络受湿热之气侵犯,从而产生的瘀血阻滞,治疗的重点在于“祛瘀通络”,因此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中医护理干预对临床治疗的相关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5月时间段内至我院血管外科就诊并经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总计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90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5.2±11.5)岁(48~79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0.4±10.8)岁(48~84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平均病程均为1周至4周,整体左侧下肢血栓98例,右侧下肢血栓65例,双侧下肢血栓17例,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接受一致的药物治疗,遵从医嘱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及静脉滴注纤溶酶治疗,疗程为1周。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患者按照诊疗常规进行日常的检查和治疗,所有的操作均遵照医嘱执行,及时将患者的问题和不适主诉反馈给床位医师,护理者本身不做任何主观上的操作和处理。观察组研究对象自入院时首先进行详细的入院宣教,在执行医嘱的同时使用中药(活血通络化瘀方)进行每日2次的泡脚及外洗患侧下肢,结束后给予双侧下肢的推拿及按摩,主要肌肉及部位为双侧的腓肠肌、股四头肌及股二头肌,还包括双侧的足踝及足底,辅助患者首先进行被动的下肢屈曲及伸展运动,之后指导患者每日进行适宜的下肢功能锻炼;饮食上注意禁忌高热量或辛辣饮食,嘱咐患者多食易消化的蔬菜水果及清淡饮食,定时排便,保持排便通畅,若存在排便困难则及时给予开塞露等药物,防止排便不畅腹压增加使血栓脱落;同时部分患者长期卧床或患病,心理存在抑郁、焦虑等问题,应注意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必要时请心内科医师进行会诊,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本研究的所有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分析,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药物治疗1周后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环节,观察者所有研究对象的患侧肢体无肿胀及疼痛,皮肤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无明显异常,观察组内8例患者肢体仍存在肿胀,5例患者仍主诉疼痛,皮肤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无异常;观察组内无肺栓塞事件发生,对照组内2例患者发生肺栓塞,经及时抢救后患者脱离危险;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评价满意度1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6.7%(78例评价为“满意”以上),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

3 结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系统性疾病的表征,虽然西医药物的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患者自身仍存在致病的危险因素及心理上的障碍,中医从系统出发的辩证观一定程度上对“脉痹”有更好地认识,通过对患侧肢体使用中药外洗和泡脚,同时使用中医推拿按摩的手法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我们发现能够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更加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同时减少了肺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中的推广应用。

[1] 郑海燕,申铉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0).

[2] 朱 娟,卢向莉,陈玉霞,等.骨科病房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模式的探索[J].护理研究,2015(21):2614-2616.

本文编辑:李 豆

R248

B

ISSN.2095-6681.2016.32.138.01

猜你喜欢

肺栓塞患侧肢体
更 正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肢体语言
自拟豁痰祛瘀方联合大剂量rt-PA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及对其TNF-α、D-D的影响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