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市农机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01-23高秀芹
高秀芹
(吉林省集安市农机管理总站,吉林集安 134200)
集安市农机化在农业基础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农机化事业成为社会各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 农机化发展现状
1.1 农机拥有量增长迅速,提高幅度大
截止2015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6.5万kW,比2005年增长124%;全市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640台,比2005年增长158%;全市农用拖拉机配套农机具达到12069台件,比2005年增长了162%;全市农用运输车发展到980台;农用三轮车发展到3316台;其他如水利排灌、农副产品加工、场上作业、畜牧机械等农业机械保有量达到25009台;比2005年增涨了1.8倍;拖拉机与农机配套比达到1:2,比2005年提高了1倍以上。
1.2 农机作业量增长幅度大,农机作业领域不断拓宽
2015年末,全市农机总作业量达到65.33万hm2,比2005年增长了1.75倍。全市机翻地面积6533.33hm2,其中秋翻地面积0.1万hm2;机耙地面积0.28万hm2;机起垄面积2533.33hm2;机播种面积1400hm2;机插秧面积533.33hm2;机灭茬面积2333.33hm2。在农副产品加工等其他机械作业中,全市机械排灌面积达到2533.33hm2;机械脱粒量达到10万t,全市基本实现粮食脱粒机械化。在农副产品方面,全市农机作业量达到2.33万hm2,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加工。在城乡建筑行业中,农业机械运输总量达到450万t·km,比2005年提高了3倍。农业作业领域不断拓宽。随着我市农村产业机构的不断调整,全市100万帘人参、西洋参全部实现了机械喷灌和机械打药防止病虫害。仅此一项,就可使全市的人参、西洋参增产20%以上,增加产值2300多万元。全市沿鸭绿江流域1666.67hm2葡萄种植面积,也全部实现了机械喷灌和机械打药防止病虫害,使葡萄平均增产达到15%以上,增加产值800多万元。另外,全市0.24万hm2的五味子、地黄、刺五加等中药材和平地种植的人参、西洋参及各种特产苗木基地,从整地、作床、覆膜、播种、喷灌、打药、收获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1.3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显著
全市农机系统建立了以市级事业单位为龙头,以各乡镇农机站为核心,以村机耕队和农机大户为骨干的一系列服务体系。
1.3.1 维修体系:全市农机维修网点达到65家,基本做到了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乡。
1.3.2 推广培训体系:推广培训体系由市、乡两级组成,每年完成2~3个农机新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及复训农机驾驶员和农机操作手1800人以上。
1.3.3 农机安全服务体系:全市以市农机监理站为龙头,形成市、乡、村一整套农机安全服务体系,保证了机车和驾驶员的安全,事故率每年都限制在1%以内。
1.4 农机化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农机社会化程度得到提高
1.4.1 机构比较健全。2009年之前集安市农业机械管理局一直保存下来,机构完整,自2010年始,农机局与农业局合并,但农机管理总站一直是财权独立单位,仍然负责全市的农机管理工作。乡镇农机站直接归农机管理总站管理,全市农机自上而下,基本上形成了完整体系,从管理到服务机构基本完善起来。
1.4.2 部门职能作用发挥突出。多年来,农机部门承担了全市3500多台农用拖拉机和4000多名驾驶员及近百名农机专业技术干部的管理任务。由于采取了坚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充分调动全市农机人员的积极性,认真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的各项农机惠农政策,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1.4.3 农机化事业纳入政府重要工作日程。现在各乡镇都有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乡(镇)长来抓农机工作。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和大的农机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都有政府部门亲自指导,积极筹划,促进实施。2004年,市政府经过研究决定,将乡镇农机站人员工资统一纳入到市财政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机站人员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各项农机工作。
2 今后农机化事业发展建议
2.1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全社会都重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氛围
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农机化的技术特点和技术优势,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形成学农机、用农机热潮。二是邀请农机专家对农机大户、农机手进行集中培训,系统讲解机具原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等农机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三是按照农时季节,举办机具展示、现场演示等活动,激发农民购机用机、发展农机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2.2 建立社会化服务机制,全面提升农机化管理水平
目前集安市还没有农机合作化组织,应借鉴其他地区和兄弟市县农机化发展模式,抓住发展机遇,利用农机发展的良好态势,宏观引导农户,创建适合集安市实际的新型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
2.3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家及省政府制定的农机购置补贴目录要考虑贫困山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要体现多样化的特点,给农民以更多的选择权。在中央财政补贴的基础上,省、市地方财政也要开展对农机的补贴。
2.4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小型机械作用
我市小型农业机械占全市农机保有量的80%以上,要因势利导,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重点抓好小型机械的农机具配套技术,充分发挥小型农业机械在山区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5 提高农机队伍素质,稳定农机推广机构,健全服务体系
加强乡镇农机站建设和管理监督,充分发挥基层作用,实行全程系列化、立体化的推广和服务模式,自上而下地把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好。
2.6 全面开拓农机发展空间,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要把农业基础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发展和建设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地块,为发展机械化创造条件。加大对全市特产业机械化的投入和引导,使农业机械作业领域不断拓宽,发挥更大作用。
[1] 冯波.初论集安市农机化的发展[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9):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