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大学转型发展:定位、路径与挑战

2016-01-23王洪才

终身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挑战

王洪才



开放大学转型发展:定位、路径与挑战

王洪才

摘要:国家开放大学的建立是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意味着我国终身学习时代将真正来临。开放大学要获得顺利发展就必须加快“宽进严出”的制度建设,树立真正的质量意识,特别是要从提供充分、有效、实用的课程入手。为此就必须打破封闭的办学模式,鼓励各地开放大学发展自己的特色,主动与企业建立起长效的合作发展关系,并把发展重心定位在为社区发展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上。开放大学只有面向社区发展需求,建立起多层次的精品课程,并且与其他类型的高校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才能在我国未来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大显身手。

关键词:开放大学;转型发展;定位;路径;挑战

在我国,开放大学作为一种正式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是从2012年6月之后开始的,当时教育部同意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1]。随后,教育部又相继批准上海、北京、江苏、广东、云南5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开放大学。从广播电视大学改名为开放大学是中国终身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表明中国成人继续教育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但“易帜”后的开放大学该如何发展?或者说,在未来发展中将遇到哪些挑战或问题?同时,又面临何种发展机遇?这是作为开放大学这一群体及其相关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开放大学与“宽进严出”制度确立

在我国,“开放大学”作为一种新标识出现,这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与传统的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模式的一种决裂,正是这种意味才需要改变自己的番号。究竟要进行哪些决裂呢?第一,它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入学制度,即实施完全意义上“宽进”,而不同于过去的“宽进”模式。我们知道,过去广播电视大学在招生中也实行入学考试的选拔制度,虽然是专门针对成人进行的考试入学制度,尽管这种入学标准是相对较低的,但仍然意味着入学是有门槛的,也即并非所有想入学读书者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一般而言,那些受过完整的基础教育并参加过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落榜者更有机会获得入学资格,而那些没有完成高中学业的在职成人较难有机会获得这种资格。因为当时招生分数线是依照报名人数和各专业计划招生数额确定的。显然,这是一种在入学机会“供过于求”的状态下所确立的政策,自然那些文化知识基础比较厚实者更有机会获得入学资格。换言之,这仍然是一种选拔性入学制度。虽然相对于普通高校激烈的选拔性入学制度而言,广播电视大学入学标准是相对比较宽的,但仍然没有覆盖到所有的具有求学深造意愿者的需求。那么,当时能否采用完全开放入学制度呢?很难!因为在整个社会中能够接受正规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太小,从而社会对高等教育文凭需求者为数甚众。此外,广播电视大学也没有为未完成高中学业的求学者提供一种补偿学习制度,所以,如果不采取一种入学选拔制度的话,就很难保证基本的教学进度要求,当然也就会使成人高校文凭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因此,实施成人高考制度不仅具有形式意义,而且也具有实质意义,虽然很多时候其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第二,它将要实行“严出”制度,即每一个开放大学文凭获得者必须经过严格的课程考核测试后才能获得学分,并保证每门课程学习都是合格的。在过去,因为国家承认广播电视大学的学历为同等学力,故而其学历证书与普通高校的同级别证书是等值的,因此在社会上具有很大吸引力,从而生源状况也比较好。为了控制入学人数,不得不采用选拔的方式进行。显然,这个举措对于提高教学水平、保证培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过,这个措施却使广播电视大学没有做到真正面向成人学习者,即根据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设计课程,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学历补偿教育上,从而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上与普通高校并无实质性分别。在办学过程中,由于不少学习者为在职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加之广播电视大学在考试管理上并不严格,从而文凭的含金量并不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声誉不如国家自学考试文凭。国家自学考试文凭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原因在于:其一,个体具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和很强的学习主动性,每个准备参加考试者学习都非常努力。其二,社会上兴起了大量的考试助学培训机构,这些机构中的佼佼者后来发展为独立建制的民办高校,同时不少普通高校也参与了考试助学培训,从而在教学质量上有比较切实的保障。其三,国家自学考试制度执行得比较严格,社会声望比较高。正是因为该渠道获得文凭比较难,从而未能成为成人教育的主流选择。因此,在2000年之前,普通高校开办的成人教育学院招生规模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广播电视大学成为成人高等继续教育的主体。但在2000年之后,普通高校开始大扩招,同时民办高校勃勃兴起,于是大量的生源流入了这两个渠道,国家自学考试制度面临着生存危机,广播电视大学的生源以及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等同样也受到了严重冲击。这意味着,广播电视大学再坚持传统的“宽进宽出”模式就很难行得通,为此必须改弦更张,实行“宽进严出”制度,[2]即不能以教育对象特殊而寻求特别保护,必须通过质量来证明自己的文凭价值,否则就难以在越来越激烈的生源市场竞争中立足。我国开放大学实际上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二、开放大学与职业教育转向

按照国际通例,开放大学即意味着必须对招生对象实行开放,即只要学习者有学习意愿,就应该为其提供合适的学习机会,不能再以入学考试作为门槛相要求,为此就必须根据学习者的具体程度和需求设立相应的课程,如提供预备课程等。事实上,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广播电视大学的主要生源已渐渐从“在职成人”转向没有任何职业经历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而且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也不再是业余学习制度,而是与普通高校没有分别的全日制学习方式。这也说明,广播电视大学作为一种成人继续教育机构的性质已经变化,但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特定时期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当高等教育大扩招开始后,不少地区出现了超过半数以上的高中毕业生都有机会进入普通高校读书的情况,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被普通高校录取后而不去入学报到注册的情况,更有甚者在报到注册后又退学的情况。这说明,高等教育供求状况出现了变化,即由原来的绝对供应不足开始向供求平衡转变。此时,广播电视大学在招生上就面临着空前危机。既然它无法重点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那么就必须回归成人继续教育的本位。对于在职成人而言,他们出于纯粹知识兴趣的很少,绝大多数求学者都是一种学历文凭需求,而广播电视大学单纯依靠文凭自身价值的吸引力在市场竞争中逐渐降低,这就迫使广播电视大学必须面向成人的职业发展需求开展实用性、应用型的职业教育,因而就面临转型发展的任务。

如果开放大学不以学历文凭教育作为主要目标;换言之,学习者不需要以严格的学术训练作为基础,那么入学者只要能够掌握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可。但课程设计与就业市场要求须完全对接,课程内容标准须达到就业条件要求,从而就业市场对学习者的资格是承认的。不然,学习者就看不到学习的实质意义。这说明,开放大学的发展使命将从过去主要从事补偿学历教育转向新的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为主。

很显然,从学历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并非轻而易举可以实现,因为要开出足够标准的课程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首先是由谁来开设这些课程的问题。在过去,广播电视大学的师资主要是外借的,一般是聘请普通高校教师兼职或退休的普通高校教师来补差,但这些教师都比较擅长进行学历教育教学,而非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广播电视大学虽然有部分的自有教师,但多属于一般公共课类型,很少具有职业教育资格的专业教师。开放大学能否从企业聘请一些具有资质的教师呢?当然可以!但问题是怎样才能聘请到合适的教师,而且必须是在办学成本方面是比较合算的,否则就难以持久推行。因此,开放大学必须与企业搭建紧密的协同合作关系。如果学校与企业缺乏稳定的联系渠道,就很难知道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培养人才,当然也找不到与此相适应的师资。这是转向职业教育后开放大学面临的主要困难。

从办学成本角度而言,过去广播电视大学不必拥有专门的师资,不需要建立实习实训场地,也不必购买昂贵的仪器设备等,学校只要按照规定计划授完固定课程,然后通过固定内容的测试就可以,这样的办学成本是很低的,这是传统的学历教育路线。许多民办高校在发展初期也是走这个路线,但他们很快发现这条路走不通,因为仅仅靠提供学历文凭无法满足职业市场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需求。所以,一批具有远见的民办高校敏捷地瞄准市场需求,举办与就业需求相适应的特色专业,满足了学生对就业的迫切需要,从而在办学市场竞争中逐渐成长起来。

这意味着,开放大学要想实现成功转型,必须具有很强的市场意识,能够瞄准就业市场的需求,找到自己的合理定位;必须主动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联系,通过为企业服务来换取企业对学校发展的支持,如参与课程设计、提供实践实习场地、推荐优秀企业员工来学校任教兼职等。这个转型发展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创业的过程。

开放大学实现转型的过程实质上是办学机制转换的过程,即要从过去依靠政策和政府扶持转向依靠市场和创新来谋求发展。开放大学在未来发展中不能坐等企业上门服务,更不能坐等国家分配生源、制定课程、安排师资等,必须主动出击,寻找到自己合适的发展道路。

三、开放大学与精英化发展策略

关于开放大学建设,有一种设想认为,开放大学应该走精英化发展道路,像英国开放大学那样办出品牌。实事求是地说,英国开放大学模式不适合于中国。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因为英国各大学之间层次比较清晰,分工比较明确,不存在那种“赢家通吃”情况,即它们在办学中能够各安其位。如英国古典大学牛津剑桥都非常注重精英教育、学术教育,实行严格的选拔入学制度,在世界上都具有很强的竞争性,这是其他类型大学所不具备的。其他类型高校也有自己明确的办学定位,如多科性技术学院主要定位在从事职业教育上。面向普通在职成人提供的开放教育严重或缺,虽然英国也有继续教育学院等机构,但数量比较少,而且面向比较专门,如针对教师设立的继续教育学院等,并没有针对一般在职成人的学历教育。在此背景下,开放大学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填补了这个市场空缺,并且以严格管理、提供高质量课程以及高品质服务赢得了市场,以至于成为英国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而且开办了国际性的分校。英国开放大学在学生满意度方面一直位列英国大学排行榜前列,一度曾位列榜首。[3]假如英国大学的办学市场分工是不明确的,牛津剑桥在看到成人教育市场的巨大利润后也涉足这个市场,其他大学也对成人教育市场的利润垂涎三尺纷纷涉足,可能就没有今天英国开放大学的局面。假如英国开放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为了巨额利润而发放了大量的注水文凭,那么在今天也不可能赢得市场的尊重。假如英国开放大学没有提供非常周到的教育服务,就不可能获得学生如此高的满意度。英国开放大学正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定位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使其办学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生源市场从国内延展到国外,办学层次从本科层次达到研究生层次。

退一步讲,如果中国开放大学真的要走精英路线,那么它该怎么走呢?能否模仿英国开放大学的路线呢?一般而言是走不通的。尽管英国开放大学的经验是可以学习的,如设立高质量的课程,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而且未来开放大学发展也必须把这些经验学到手,否则就不可能生存下去。这种学习是对其精英品质的学习,这种精英品质也可以说是英国开放大学的精华所在。但中国开放大学应该提供什么样的高质量课程呢?是学术性的还是职业性的?假如时光可以倒转30年,那时广播电视大学就已经意识到未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就开始做高质量的课程和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的话,也许能够像英国开放大学那样建立自己的市场地位,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但历史不允许假设,正因为当时人们普遍缺乏质量管理意识,往往满足于计划招生任务的完成,满足于生源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并不注重品牌形象的建设,其结局自然就沦落为一种替代品。这说明,如果办学机制不合理,就很难办出高质量的教育。

当然,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异化现象也是无法避免的。最初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知识,当高等教育文凭与个体社会地位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时,人们对高等教育追求变成了对文凭学历符号的追求,而非追求知识本身。[4]而缺乏品牌意识的广播电视大学,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自然在人们社会地位获得中居于劣势,于是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生源越来越枯竭的威胁。

四、开放大学与社区化发展路径

今天,开放大学若办精英教育,竞争的对象已经不仅仅是国内的著名大学,而且还面临国际竞争。在国内,高等教育已经分化成多个层次,从“985”高校到“211”高校,再到地方重点高校和示范性高职,一直到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开放大学能够与他们进行竞争吗?答案肯定是不乐观的。如果要参与竞争的话,开放大学凭借的优势又是什么呢?今天,国内高中毕业生的留学潮经久不衰,这对开放大学而言并非一个福音。而国外大学也觊觎中国庞大的高等教育市场,纷纷登陆中国,希望凭借合作办学的机会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未来的普及化过程中分得一杯羹。这就使得开放大学的生存环境雪上加霜。想一想,开放大学需要花多大的努力才能获得一个与“985”大学或“211”大学相媲美的名声呢?换言之,它如何才能改变自己在招生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呢?进一步说,它如何才能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和服务呢?似乎路径只有一条,即变化办学机制,走合作办学的道路,走社区化发展的方向。

合作办学,就是打破封闭办学格局,主动与企业部门联合办学。为此,开放大学必须在办学理念上实现开放,在办学行为上做到真正的开放,在制度设计上保证实现有效的开放,这样它可能与企业建立起有效的合作关系。目前,开放大学的发展定位不妨尝试从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中切入,通过面向社区提供有效的服务,获得社区的充分支持。毋庸置疑,社区具有丰富的办学资源,如果不借助社区的力量就很难办出成功的职业教育。为此,就必须保证社区能够参与办学过程。开放大学建设还需要吸纳企业经营的策略,因为只有采用企业化的经营策略才能与企业进行充分的合作。换言之,如果经营理念与企业不对接,如何实现深度合作和融合呢?

这说明,开放大学发展路径的理想选择可能不是英国式的,而是美国式的。英国式的是一种精英型、学术化的路线,而美国式的则是一种大众型、市场化、社区化的路线;英国式的发展是走学术本位路线,而美国式的则是走市场本位路线,即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本位,特别是社区发展需要为本位。

五、开放大学与教育技术特色

在过去,广播电视大学是以教育技术的优势来占领市场的,虽然这种占领是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进行的,并借助于国人对高等教育机会渴求的形势发展起来,但从实践来看,教育技术这种教学形式上的优势似乎并非其竞争的优势所在。这也是它后来转向正规化的原因。可以说,远程教育只是一种替代性的教育需求满足方式,而非最优的教育需求满足方式。换言之,它在满足供应短缺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但如果要满足优质需求的话则未必。这与今天的慕课情形是一样的。

开放大学如果真的能够借助教育技术的优势来寻求突破的话,未尝不是一条备选路径,但这条路径要走成功确实更艰辛。这意味着它必须成为优质课程资源的发布平台,成为优质课程资源的筛选场所,成为优质课程资源的汇集地,这就要求开放大学首先必须具备优质课程的鉴别能力和管理资质,从而有可能向全国用户进行推介,不仅限于面向成人学生市场,也包括正规的在校学生市场,且每个课程本身都能够独立颁发证书,而不必要求学习者必须完成全部课程才能获得一份证书。只有这样才能给学习者以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起到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尝试而不必承担巨大风险的心理保护作用。如此,它就可能成为所有高校基础课程的公共平台,成为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成为高等教育相互合作的平台。可以设想,如果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都把自己的核心课程拿来在这里竞争,就可能会大大活跃在线教育,促进在线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提升在线教育的效益。这也要求开放大学提供的课程是单元式课程而非传统的整体型课程。

但开放大学凭借什么使所有大学把自己的优质课程资源集中到它所设立的技术平台上呢?除非开放大学能够提供雄厚的开发资金支持和卓越的课程管理模式。显然,这是开放大学自身无法实现的。尽管开放大学具有一定的教育技术优势,但很难支持进行优质课程开发的要求,也很难融得巨额资金支持新课程开发。另外,开放大学还要能够提供卓越的课程管理模式。如果它不与企业经营联系在一起的话,这一切都是可望而不及的。

要真正实现这一步,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必须脱离政府包办和垂直式管理的传统模式,必须深度走向市场,必须具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必须具有灵活的经营策略。换言之,各个开放大学自身应该是独立的,能够根据市场环境进行独立决策并承担风险,传统的“主校—分校”的办学模式则很难行得通。也只有各个开放大学自身是独立的,它才能与不同类型高校进行有效的合作,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形成自己的办学经营特色,而非走向全国统一的办学模式。可以说,传统的办学机制是一种行政化的、封闭型的思路,与市场化的开放办学要求不相适应。显然,这对传统的广播电视大学管理模式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可以设想,开放大学如果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就很难办出一流的教育质量水平,就无法实现精英化的发展策略,也很难在市场上获得一种持久的优势地位。只不过未来的精英化是一种教育服务的高品质化,而非一心钻向唯学术化的单一途径。

六、开放大学未来发展展望

综上所言,开放大学合理的、适宜的发展路径是走开放化、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即实现入学资格完全开放,学习资源充分开放,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理想的发展模式即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一样,不仅能够提供一定量的学术训练课程,而且能够提高大量的职业训练课程,也为人们提供充分的业余休闲课程。中国高等教育逐渐地从大众化走向普及化的事实也说明,人们对高等教育的主导需要将不再以学历追求为目的,而是把个人的精神需求满足作为目标,这种趋势与国际上的后大众化发展趋势是一致的。[4]美国[5]、英国[6]等发达国家的后大众化发展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后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确实为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提供了一种难得的机遇。开放大学必须把握这个机遇,从办学观念到办学机制再到课程设置模式和教师素质,都来适应这个形势的变化,否则开放大学的成功机会就非常渺茫。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同意在中央电大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EB/OL].[2012-07-06].http:∥edu.qq.com/a/20120706/000033.htm.

[2]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EB/OL].[2016-05-12].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726/201602/t20160202_229322.html.

[3]徐锦培.2013年英国开放大学学生满意度排名略有下降[EB/OL].[2016-05-10].http:∥www.ouchn.edu.cn/News/ArticleDetail.aspx?ArticleId=d9eb18e7-4cd9-4d45-81db-fc9216292e19&ArticleType=1.

[4]王洪才,曾艳清.后大众化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133-138.

[5]王洪才,曾艳清.美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及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启示[J].教育与现代化,2010(4):1-5,10.

[6]王洪才,曾艳清.英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现象及其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10(1):65-69.

责任编辑虞晓骏

收稿日期:2016-05-12

DOI:10.13425/j.cnki.jjou.2016.03.001

作者简介:王洪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终身教育研究等

On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pen University: Orientation, Path and Challenge

WANGHong-cai/Xiamen University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for Chinese lifelong education to build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 which means the new time of lifelong learning is actually coming. It is necessary for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tolerant entry and strict exit" system and improve quality consciousness, especially start with providing abundant,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curriculum for learners. Therefore, the closed-mode of school running must be broken; the own features of open universities around different places should be encouraged; a sustained and effective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should be built up; at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focus should be positioned at providing a multi-level service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 Only orienting to the needs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building a multi-level excellent curriculum, and establishing effective cooperation with other hig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Open University do wond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society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Open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path; challenge

猜你喜欢

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挑战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