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性质

2016-01-21丁亚琴

中国教师 2014年8期
关键词:倒地实践性思想品德

丁亚琴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性质有清晰的认识。本文试图从感悟和例析等两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感悟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可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也就是说,教师应将教材中的相关材料转变为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的材料。具体有四点。

1.思想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思想性,即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通过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进行符合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的教育。其根本意义在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能否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教学“我与国家和社会”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诸如“扶不扶倒地老人”的问题进行讨论。

2.人文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人文性,即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并能体现对学生的切身关怀,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以便调整教学行为,最终实施有效教学。

3.实践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性,即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思想品德教学建设的基础,也就是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以调动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在对实践的认识与体验中,促进他们自身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4.综合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综合性,即“有机综合”,也就是强调思想品德教学的本质特点,并将相关的外围内容综合到思想品德教学中,最终既突出思想品德教学的主干知识,又让其他相关的外围内容发挥应有的辅助作用。

二、例析

要深入理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性质,就要将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例如,在教学“亲近社会”这一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三点。其一,明确“亲近社会”这一内容着重强调“我”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二,其标题的阐述形式既体现出人文性,又彰显实践性,有助于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放眼当下,网络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致学生生活有不断被虚拟化的倾向,而“亲近社会”这一内容的教学,恰好有助于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不断面对真实的世界与鲜活的人物。其三,具体问题的探讨。针对“扶不扶倒地老人”这一问题,它的教学指向在于:既能促进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又能激发他们关注社会生活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对世界、他人的情感,最终使他们亲近社会,并明确亲近社会这一行为的重要意义;它的教学目标在于: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养民族文化”。针对“扶不扶倒地老人”这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回答。有学生认为:扶倒地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坚持;有的学生立即以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反驳:一些人因扶倒地老人而遭讹诈,甚至受到更大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陷入巨大的矛盾之中。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想法:我不扶,随他去。这时,教师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即提出两个颇具针对性的问题(如果大家都不扶,我们的社会会怎样;如果是自己的亲人摔倒了而别人不扶,我们又会怎样),以使学生积极思考。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有了答案:社会发展应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如果看见倒地的老人不扶,那么我们社会的道德水平必然下降,也就是说,如果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因为一些不良事例的出现而消失,那将是我们社会的退步。其实,充满智慧的做法是:在保留法理依据的情况下,继续弘扬社会美德。

总之,要探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性质,就要回归思想品德学科,并进行认真反思,以加深对这一学科的理解,从而领悟它对具体内容教学的指导作用,最终解决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东陈初中)

(责任编辑:梁金)endprint

猜你喜欢

倒地实践性思想品德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选择
蹊跷的倒地者
其实事先已知情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实践性教学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