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

2016-01-21徐青松

中国教师 2014年8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课外体育

徐青松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体育锻炼,即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为根本目标,是体育课堂教育的延伸与补充。课外体育锻炼既让学生学习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又不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能力;既培养他们的健康体魄,又陶冶他们的情操;既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和耐挫力,又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为树立他们终身体育的思想奠定基础。

中学时期既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又是他们学习任务较为繁重的时期,因此,身体健康格外重要。目前,学校体育分为体育课堂教育和课外体育锻炼。虽然,短暂的体育课堂教育能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但无法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并进一步锻炼技能,为了增强体质,并促进身心健康,课外体育锻炼必不可少。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为了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笔者从初一至初三年级抽取男女生各60人(总共120人)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为了进行翔实的调查,笔者采用五个研究方法。其一,文献资料法,即搜集图书馆的纸媒资料与网络资料。其二,访谈法,即对不同对象进行访谈,主要包括在学习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在体育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学习和体育方面都相对普通的学生以及一些存在特殊情况的学生。其三,问卷调查法,即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详细调查。具体来说,我们实际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男女生各60份),有效问卷110份(男生52份,女生58份;初一38份,初二39份,初三33份),有效率为91.7%。其四,数理统计法,即把三个年级的数据统计出来,并区分男女生,然后进行具体分析。其五,逻辑分析法,即运用归纳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3.研究结果

(1)锻炼态度

根据表1可知,在课外体育锻炼态度方面,男生比女生稍显积极。不过,不少表示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男生并未付诸行动,所以,他们运动的时间和密度缺乏科学性。此外,不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女生主要集中在初三年级。根据相关分析可知,学习压力较大是造成她们不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2)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喜欢的课外体育锻炼项目比较广泛。例如,大多数男生较喜欢足球、篮球等大球运动。当然,也有少数文静的男生喜欢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运动。又如,大多数女生较喜欢跳绳、踢毽子等休闲运动。跳绳、踢毽子等运动受场地、设备的限制较小,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比较适合女生参与。

由访谈得知,当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由学校免费提供。此外,校外有一些收费的体育锻炼场所,对学生来说,费用较高,所以,只有极少数学生会选择在校外收费场所进行体育锻炼。

(3)制约因素

第一,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指导。根据表2可知,初一年级只有36.8%的学生接受过体育锻炼指导。体育锻炼指导一般包括:制订体育锻炼计划,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控制体育锻炼数量,评价体育锻炼效果,明确体育锻炼原则,等等。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体育锻炼指导课较少安排(例如,安排在每学期的第一节体育课或下雨天又有体育课时);另一方面,一些体育教师因为种种原因不开展体育锻炼指导课的教学,这也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指导。

第二,缺乏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动机”,即能引起、维持一个人主观活动的念头、愿望和理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不同:有些学生是主观上想参与,有些学生是受到客观环境的激励。相比之下,学生所受的客观环境的激励更强劲。然而,客观环境的激励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客观环境的激励减弱,学生就会缺乏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

第三,课外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等受限。例如,我校(42个教学班,1 700多名学生)拥有一个400平方米的田径场、一个室内体育馆、一个室外排球场地以及五个室外篮球场地,还有室外健身器械若干。与以前相比,条件有所改善,但学生的人均活动面积依然不足。在110份调查问卷中,有82份(约占74.5%)调查问卷显示:场地、器材受限对课外体育锻炼影响较大。可见,场地、器材是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必要保证;没有物质条件的支持,课外体育锻炼就无法正常开展。

第四,缺乏健全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具体有两点。其一,缺乏合理的评价与考核机制,这导致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学生只满足于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体育成绩,却不重视平时的课外体育锻炼;二是不仅体育教师忽视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而且其他科任教师常常占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其二,组织管理的不到位,这会间接影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第五,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由于学生把大量时间用于文化课的学习,所以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表3显示,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学生每周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均在40课时以上,此外,还要参加各种学科的补习班或强化班。这样,学生每天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自然没有多余的精力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其实,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效率。总之,学校应重视课外体育锻炼,须保证学生的运动时间,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习惯。

第六,心理特性的制约。不同学生不同的心理特性制约了他们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具体有三点。其一,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她们的心理特征(如,内向、害羞以及怕别人嘲笑等)使她们无法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其二,处于青春期的男生,他们的心理特征(如,自尊心特别强,容不得被嘲笑和贬低,等等)使他们选择逃避课外体育锻炼。其三,一些特殊的学生患有先天疾病或先天肢体残疾,这往往导致他们的自卑心理,最终羞于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4)教学策略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教学策略大致有六点。其一,培养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求,以激发他们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并鼓励他们适当展开竞争,帮助他们端正态度,最终培养他们的课外体育锻炼习惯。其二,保证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学校应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切实将文化课学习与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以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其三,加大体育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应不断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以确保学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齐全的器材、设备,从而满足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另外,学校还可采用最大限度利用空地建造微型运动场地与合理使用有限的活动场地等方式。其四,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学校应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有六个关键:一是选择学生感兴趣又易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二是开展传统体育项目,三是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四是进行与体育锻炼相关的安全教育,五是改革体育考评机制,六是开展颇具特色的体育社团活动。其五,建设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学校要努力打造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营造校园体育氛围,最终培养学生健康、文明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其六,向家长宣传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

三、研究结论

为了促进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具体须注重四点。其一,学校、家庭需要密切配合,社会舆论要有正确导向,以激发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端正他们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最终使他们既树立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又将课外体育锻炼落到实处。其二,学校应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积极推进轻负高质的教学,从而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氛围,尊重学生的锻炼热情。其三,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既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又使他们具有责任感,最终提升他们的体育综合素养。其四,体育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既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又使他们享受体育锻炼的愉悦,还树立他们终身体育的思想。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梁金)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体育锻炼,即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为根本目标,是体育课堂教育的延伸与补充。课外体育锻炼既让学生学习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又不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能力;既培养他们的健康体魄,又陶冶他们的情操;既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和耐挫力,又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为树立他们终身体育的思想奠定基础。

中学时期既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又是他们学习任务较为繁重的时期,因此,身体健康格外重要。目前,学校体育分为体育课堂教育和课外体育锻炼。虽然,短暂的体育课堂教育能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但无法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并进一步锻炼技能,为了增强体质,并促进身心健康,课外体育锻炼必不可少。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为了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笔者从初一至初三年级抽取男女生各60人(总共120人)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为了进行翔实的调查,笔者采用五个研究方法。其一,文献资料法,即搜集图书馆的纸媒资料与网络资料。其二,访谈法,即对不同对象进行访谈,主要包括在学习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在体育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学习和体育方面都相对普通的学生以及一些存在特殊情况的学生。其三,问卷调查法,即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详细调查。具体来说,我们实际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男女生各60份),有效问卷110份(男生52份,女生58份;初一38份,初二39份,初三33份),有效率为91.7%。其四,数理统计法,即把三个年级的数据统计出来,并区分男女生,然后进行具体分析。其五,逻辑分析法,即运用归纳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3.研究结果

(1)锻炼态度

根据表1可知,在课外体育锻炼态度方面,男生比女生稍显积极。不过,不少表示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男生并未付诸行动,所以,他们运动的时间和密度缺乏科学性。此外,不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女生主要集中在初三年级。根据相关分析可知,学习压力较大是造成她们不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2)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喜欢的课外体育锻炼项目比较广泛。例如,大多数男生较喜欢足球、篮球等大球运动。当然,也有少数文静的男生喜欢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运动。又如,大多数女生较喜欢跳绳、踢毽子等休闲运动。跳绳、踢毽子等运动受场地、设备的限制较小,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比较适合女生参与。

由访谈得知,当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由学校免费提供。此外,校外有一些收费的体育锻炼场所,对学生来说,费用较高,所以,只有极少数学生会选择在校外收费场所进行体育锻炼。

(3)制约因素

第一,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指导。根据表2可知,初一年级只有36.8%的学生接受过体育锻炼指导。体育锻炼指导一般包括:制订体育锻炼计划,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控制体育锻炼数量,评价体育锻炼效果,明确体育锻炼原则,等等。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体育锻炼指导课较少安排(例如,安排在每学期的第一节体育课或下雨天又有体育课时);另一方面,一些体育教师因为种种原因不开展体育锻炼指导课的教学,这也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指导。

第二,缺乏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动机”,即能引起、维持一个人主观活动的念头、愿望和理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不同:有些学生是主观上想参与,有些学生是受到客观环境的激励。相比之下,学生所受的客观环境的激励更强劲。然而,客观环境的激励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客观环境的激励减弱,学生就会缺乏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

第三,课外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等受限。例如,我校(42个教学班,1 700多名学生)拥有一个400平方米的田径场、一个室内体育馆、一个室外排球场地以及五个室外篮球场地,还有室外健身器械若干。与以前相比,条件有所改善,但学生的人均活动面积依然不足。在110份调查问卷中,有82份(约占74.5%)调查问卷显示:场地、器材受限对课外体育锻炼影响较大。可见,场地、器材是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必要保证;没有物质条件的支持,课外体育锻炼就无法正常开展。

第四,缺乏健全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具体有两点。其一,缺乏合理的评价与考核机制,这导致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学生只满足于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体育成绩,却不重视平时的课外体育锻炼;二是不仅体育教师忽视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而且其他科任教师常常占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其二,组织管理的不到位,这会间接影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第五,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由于学生把大量时间用于文化课的学习,所以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表3显示,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学生每周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均在40课时以上,此外,还要参加各种学科的补习班或强化班。这样,学生每天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自然没有多余的精力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其实,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效率。总之,学校应重视课外体育锻炼,须保证学生的运动时间,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习惯。

第六,心理特性的制约。不同学生不同的心理特性制约了他们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具体有三点。其一,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她们的心理特征(如,内向、害羞以及怕别人嘲笑等)使她们无法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其二,处于青春期的男生,他们的心理特征(如,自尊心特别强,容不得被嘲笑和贬低,等等)使他们选择逃避课外体育锻炼。其三,一些特殊的学生患有先天疾病或先天肢体残疾,这往往导致他们的自卑心理,最终羞于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4)教学策略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教学策略大致有六点。其一,培养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求,以激发他们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并鼓励他们适当展开竞争,帮助他们端正态度,最终培养他们的课外体育锻炼习惯。其二,保证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学校应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切实将文化课学习与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以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其三,加大体育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应不断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以确保学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齐全的器材、设备,从而满足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另外,学校还可采用最大限度利用空地建造微型运动场地与合理使用有限的活动场地等方式。其四,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学校应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有六个关键:一是选择学生感兴趣又易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二是开展传统体育项目,三是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四是进行与体育锻炼相关的安全教育,五是改革体育考评机制,六是开展颇具特色的体育社团活动。其五,建设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学校要努力打造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营造校园体育氛围,最终培养学生健康、文明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其六,向家长宣传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

三、研究结论

为了促进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具体须注重四点。其一,学校、家庭需要密切配合,社会舆论要有正确导向,以激发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端正他们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最终使他们既树立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又将课外体育锻炼落到实处。其二,学校应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积极推进轻负高质的教学,从而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氛围,尊重学生的锻炼热情。其三,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既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又使他们具有责任感,最终提升他们的体育综合素养。其四,体育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既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又使他们享受体育锻炼的愉悦,还树立他们终身体育的思想。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梁金)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体育锻炼,即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为根本目标,是体育课堂教育的延伸与补充。课外体育锻炼既让学生学习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又不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能力;既培养他们的健康体魄,又陶冶他们的情操;既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和耐挫力,又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为树立他们终身体育的思想奠定基础。

中学时期既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又是他们学习任务较为繁重的时期,因此,身体健康格外重要。目前,学校体育分为体育课堂教育和课外体育锻炼。虽然,短暂的体育课堂教育能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但无法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并进一步锻炼技能,为了增强体质,并促进身心健康,课外体育锻炼必不可少。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为了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笔者从初一至初三年级抽取男女生各60人(总共120人)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为了进行翔实的调查,笔者采用五个研究方法。其一,文献资料法,即搜集图书馆的纸媒资料与网络资料。其二,访谈法,即对不同对象进行访谈,主要包括在学习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在体育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学习和体育方面都相对普通的学生以及一些存在特殊情况的学生。其三,问卷调查法,即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详细调查。具体来说,我们实际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男女生各60份),有效问卷110份(男生52份,女生58份;初一38份,初二39份,初三33份),有效率为91.7%。其四,数理统计法,即把三个年级的数据统计出来,并区分男女生,然后进行具体分析。其五,逻辑分析法,即运用归纳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3.研究结果

(1)锻炼态度

根据表1可知,在课外体育锻炼态度方面,男生比女生稍显积极。不过,不少表示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男生并未付诸行动,所以,他们运动的时间和密度缺乏科学性。此外,不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女生主要集中在初三年级。根据相关分析可知,学习压力较大是造成她们不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2)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喜欢的课外体育锻炼项目比较广泛。例如,大多数男生较喜欢足球、篮球等大球运动。当然,也有少数文静的男生喜欢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运动。又如,大多数女生较喜欢跳绳、踢毽子等休闲运动。跳绳、踢毽子等运动受场地、设备的限制较小,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比较适合女生参与。

由访谈得知,当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由学校免费提供。此外,校外有一些收费的体育锻炼场所,对学生来说,费用较高,所以,只有极少数学生会选择在校外收费场所进行体育锻炼。

(3)制约因素

第一,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指导。根据表2可知,初一年级只有36.8%的学生接受过体育锻炼指导。体育锻炼指导一般包括:制订体育锻炼计划,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控制体育锻炼数量,评价体育锻炼效果,明确体育锻炼原则,等等。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体育锻炼指导课较少安排(例如,安排在每学期的第一节体育课或下雨天又有体育课时);另一方面,一些体育教师因为种种原因不开展体育锻炼指导课的教学,这也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指导。

第二,缺乏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动机”,即能引起、维持一个人主观活动的念头、愿望和理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不同:有些学生是主观上想参与,有些学生是受到客观环境的激励。相比之下,学生所受的客观环境的激励更强劲。然而,客观环境的激励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客观环境的激励减弱,学生就会缺乏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

第三,课外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等受限。例如,我校(42个教学班,1 700多名学生)拥有一个400平方米的田径场、一个室内体育馆、一个室外排球场地以及五个室外篮球场地,还有室外健身器械若干。与以前相比,条件有所改善,但学生的人均活动面积依然不足。在110份调查问卷中,有82份(约占74.5%)调查问卷显示:场地、器材受限对课外体育锻炼影响较大。可见,场地、器材是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必要保证;没有物质条件的支持,课外体育锻炼就无法正常开展。

第四,缺乏健全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具体有两点。其一,缺乏合理的评价与考核机制,这导致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学生只满足于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体育成绩,却不重视平时的课外体育锻炼;二是不仅体育教师忽视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而且其他科任教师常常占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其二,组织管理的不到位,这会间接影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第五,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由于学生把大量时间用于文化课的学习,所以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表3显示,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学生每周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均在40课时以上,此外,还要参加各种学科的补习班或强化班。这样,学生每天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自然没有多余的精力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其实,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效率。总之,学校应重视课外体育锻炼,须保证学生的运动时间,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习惯。

第六,心理特性的制约。不同学生不同的心理特性制约了他们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具体有三点。其一,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她们的心理特征(如,内向、害羞以及怕别人嘲笑等)使她们无法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其二,处于青春期的男生,他们的心理特征(如,自尊心特别强,容不得被嘲笑和贬低,等等)使他们选择逃避课外体育锻炼。其三,一些特殊的学生患有先天疾病或先天肢体残疾,这往往导致他们的自卑心理,最终羞于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4)教学策略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教学策略大致有六点。其一,培养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求,以激发他们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并鼓励他们适当展开竞争,帮助他们端正态度,最终培养他们的课外体育锻炼习惯。其二,保证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学校应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切实将文化课学习与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以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其三,加大体育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应不断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以确保学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齐全的器材、设备,从而满足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另外,学校还可采用最大限度利用空地建造微型运动场地与合理使用有限的活动场地等方式。其四,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学校应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有六个关键:一是选择学生感兴趣又易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二是开展传统体育项目,三是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四是进行与体育锻炼相关的安全教育,五是改革体育考评机制,六是开展颇具特色的体育社团活动。其五,建设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学校要努力打造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营造校园体育氛围,最终培养学生健康、文明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其六,向家长宣传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

三、研究结论

为了促进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具体须注重四点。其一,学校、家庭需要密切配合,社会舆论要有正确导向,以激发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端正他们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最终使他们既树立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又将课外体育锻炼落到实处。其二,学校应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积极推进轻负高质的教学,从而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氛围,尊重学生的锻炼热情。其三,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既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又使他们具有责任感,最终提升他们的体育综合素养。其四,体育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既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又使他们享受体育锻炼的愉悦,还树立他们终身体育的思想。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梁金)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课外体育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我们的“体育梦”
小小“运动员”
取经之路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