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01-21邱国声
邱国声
摘要:“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模式是中职学校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学科和专业教学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的背景、内涵、实施途径和方法,并对实施四年的成效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中职学校;“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模式;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159-02
近年来,经大量调研发现,企业和用人单位除了对中职学生职业技能有要求外,更看重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行为习惯等隐性职业素养。李克强总理在去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但是,当前中职学生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普遍存在职业道德缺失、职业理想模糊、职业意识淡薄、行为习惯不良等问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目前中职学校仍然存在“只教书不育人”、“只重分不重德”、德育与教学相对分离的现象,致使德育与教学效果差。因此,加强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德育教育,探索德育与教学有效融合的模式和机制,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校从2011年开始探索和实践“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模式,尝试把职业素养教育全面渗透于学科和专业教学之中,实现德育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的内涵
“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是指教师在每一次上课过程中,结合学科或专业教学内容,以1个生动的案例或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插入5分钟左右的职业素养教育,即5分钟加1个案例,简称“5+1”。通过“5+1”的实施,使职业素养教育“天天讲”、“堂堂练”,贯穿和渗透于整个学科和专业教学之中。案例内容涵盖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行为习惯等隐性职业素养,教育形式丰富多彩,形象生动,通过观看视频、欣赏漫画、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讨论发言、整队训话、高呼口号、拓展训练等形式,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这种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职业环境于课堂情景的职业素养教育形式,可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时,“5+1”教育也是促进德育与教学相融合、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责任、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二、“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1.营造氛围,增强意识。要实施“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首先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营造职业素养教育氛围。针对部分教师、学生和家长职业素养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舆论导向应把关注的重点从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转变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上,通过举办成功人士和优秀毕业生讲座、加强对典型人物的挖掘和报道、树立教书育人标兵等手段,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学生才是优秀人才”的意识,为“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和环境。
2.调研论证,构建体系。为了增强职业素养教育的系统性、时代性、职业性和针对性,学校组织人员深入56家企业、20多所职业院校,通过访谈、座谈、问卷、毕业生跟踪等形式,对352名各界职场人士及数以千计在校学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归纳提炼出成功励志、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道德情操、团队精神、心理健康、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职业规范、职场安全等10大类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形成“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内容体系,为教育案例的开发提供依据。
3.确定原则,开发案例。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5+1”教育案例的开发应遵从时代性、职业性、针对性、趣味性等原则,具体来说,一是教育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二是主题鲜明,时代感强;三是采用真实案例,震撼力强;四是内容生动有趣,贴合职业素养教育;五是媒体应用形象生动,可操作性强。案例教学设计内容应包括案例名称、教育目标、教育方式、设计意图与资源准备、教育内容及过程设计、学生思考与讨论等。根据案例开发理念、原则及整体框架,我校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或课程,开发和积累了十大类339个案例,形成“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案例库,涵盖课件、视频、录像、动画、音乐、漫画、图片、故事、诗歌、模型等各种丰富的内容形式,并编辑出版“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案例集及配套课件,为实施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实施教育,取得成效。就在不久前,中英职业教育“影子校长”交流项目中,英方校长约翰·菲尔普斯观摩我校一堂电子专业课时,看到这样一个场面:教师在课间播放了一段视频——无臂英雄命运斗士,讲的是“无手无脚”却用演讲震撼世界的澳大利亚人尼克的故事,他那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同学们热血沸腾,信心百倍。在场的约翰·菲尔普斯先生啧啧称赞,直呼一定要借鉴这种教育模式。这仅仅是“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的一个案例,还有诸如“拥抱自信放飞生命”、“你与企业有多远”、“告别陋习与文明握手”、“迈向企业的第一步”、“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钢筋工的一天”等许许多多优秀的“5+1”教育案例在每一堂课中实施。这些活生生的案例给学生带来了参与的动力和学习的乐趣,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魅力,感受到优秀企业文化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使每一名正处在人生春天、怀揣人生梦想的中职学生,从“5+1”教育中坚定了理想信念,树立了自尊自信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隐性的成效从每一个学生记录的《学生幸福成长记录册》中,可以明显的反映出来。
5.加强交流,深化完善。在“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需不断充实、更新和完善,教育形式需不断创新。因此,学校应建立动态调整与交流机制,一是要坚持每学期开展全校性的教育案例征集、展示、评比和交流活动,共建共享案例成果,交流积累教学经验;二是要坚持时代性和针对性原则,不断充实更新教育内容,如当前就应结合新形势的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等内容纳入“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
6.建章立制,保障实施。要长期、全面地实施“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并取得明显成效,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保障。为此,学校应成立职业素养教育工作组,制定《“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实施管理办法》、《全员教育责任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由教务科和学生科负责监督、执行和检查。具体保障措施:一是要定期检查教师的“5+1”教育案例;二是检查教学日志;三是通过听课进行评议;四是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五是督导人员每天巡查“5+1”实施情况;六是通过《学生幸福成长记录册》定期考核评价教育效果。只有严格执行以上制度,才能保证“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在全校每一堂课中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
三、“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实施的成效
1.有效提高了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中生动的教育案例产生了学科和专业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和效果,学校的校风学风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三年来,学生参加国家和市级技能竞赛获奖57项,参加重庆市和全国中职“文明风采”竞赛,获得一等奖206个,获奖总数达753个。学校对15家企业跟踪调查发现,企业对毕业生职业素养整体满意度提高了19.6%,这与学校长期坚持“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密不可分。
2.有效促进了教育与教学的融合。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5+1”案例开发、教育实践过程之后,我们的教师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彻底改变了育人的观念,大大提高了育人的能力。如今,学生的教育管理不再只是班主任、学生科的事,而是与每个教师息息相关;专业课不再只强调“硬技能”培养,而是更注重“软能力”与“硬技能”的同步培养,真正实现了教育与教学的有效融合,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3.实践成果丰硕,示范作用显现。经过四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建立了成熟完善的“5+1”模式运行机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相关课题研究取得优异成果,发表相关论文10多篇,编辑出版“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案例集及配套课件。作为学校的典型案例,“5+1”模式在重庆市各级各类研讨会上多次进行交流,得到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和介绍,在部分中职学校推广开来,发挥了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
四、体会与思考
“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内容和方式能否被学生接受、能否对学生产生共鸣和震撼,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因此,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是“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成功的关键。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运行机制,是顺利实施“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并取得明显成效的重要保障。当然,“5+1”模式仅仅是中职学校职业素养教育的一种形式,要全面深入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各校还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和实践多种职业素养教育形式,形成职业素养教育体系。我校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六融合”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全程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叶菊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2]周淦.心理健康教育对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J].文理导航,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