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F国际通用语英语对高职中外合作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6-01-21陆青亿
陆青亿
摘要:本文通过对ELF(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相关研究的阐述,简单论述了ELF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该理念对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资料以及教学评价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ELF;中外合作;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070-02
一、前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语(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简称ELF)。ELF研究对全球化过程中的英语进行了崭新地诠释,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本族语英语使用者和非本族语英语使用者之间的区分,对传统的将标准英语视为非本族语英语使用者的唯一参考标准之观点进行了批判,强调了英语使用的多样性以及英语标准的多元化。ELF课题研究在欧洲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亚洲正在逐渐形成规模。源于欧洲的ELF研究对中国环境中的高职中外合作英语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启示作用。
二、ELF国际通用语英语相关研究
(一)ELF(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进入新世纪以来,有关欧洲ELF的研究成果异常丰硕,多数学者认为ELF主要指来自外围圈和拓展圈之间的交往,不包含内核圈母语使用者。Seidlhofer(2004)认为ELF交流不应该排除来自内核圈和外围圈的人,但是实证研究的数据收集中,ELF描述不应包括内核和外围圈使用者的数据,因为她们可能提供了一些不属于ELF特征的用法。Jenkins(2000:11)指出:ELF强调不同母语背景人们之间的交流,这也是当今国际社会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求同存异,认为携带某些母语特征比如口音无可厚非,它认为英语不再属于母语使用者独有,而是属于每一个使用英语的人,正是把英语作为非母语使用者那一些人成为ELF发展和变革的主要力量。文秋芳(2014)在对“实体论”和非“实体论”之间的争论进行阐述后提出了对未来ELF研究的建议。从教学的视角,他认为这些研究结果至少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方面可用于建立ELF测试的评估指标,特别对那些偏离本族语标准,但不影响意义传递的语言形式应该予以宽容。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各类ELF之间在静态和动态体系上存在的差异性,以增强学生对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培养学生处理差异的灵活性。
(二)ELF与英语教学
在ELF理论的影响下,英语教学也一改过去以标准英语变体为参照的模式。这种教学思潮的核心目标是提高英语使用者之间的语言“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国际上ELF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从语言学角度,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ELF概念进行理论探讨以及具体的语言描述方面。从教学角度,研究也才刚刚起步,有探索ELF具体教学模式,也有研究提出概括性较强的教学原则(Seidlhofer,2011)以及将二者结合的英语国际语的教学框架(文秋芳,2012),包括英语国际语体系(分为语言、文化、语用三方面)、教学内容与预期教学结果。系统地阐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该如何界定和区分教学内容与教学预期的结果,从而达到更好的英语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国内英语教学的困境。
三、高职中外合作英语教学现状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进行的如火如荼。英语教学已经在中外合作项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要为外教用英语进行的专业课程教学做好语言上的准备,同时也要为部分学生进一步出国深造打好语言基础。但是目前的现状是,中外合作中的外方,除了美国、英国外,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德国、新加坡等。这些国家的英语都有着各自的使用特点和发音特色,而我们的教学资料,不管是视听类的,还是文本类的,基本都是以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为标准的。这样就造成了非英美国家的教师来上专业课时,就算是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很难能跟上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对于去国外进修的学生来讲,在国内学到的英语到了国外实际运用时还有诸多的不适应。除此之外,高职中外合作项目中的学生总体英语水平不是很高,其学习能力和习惯较为欠缺,如果按照英美英语的标准去评价他们,他们的英语总是因为带有太多的“中式英语”特点而处于劣势。
四、ELF对高职中外合作英语教学的启示
国内外相关研究都表明: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作用不容置疑,世界英语变体的存在是客观事实。这些研究发现对我国当前高职中外合作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帮助学生适当地调整英语学习的目标,从把英美英语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调整为以“相互可理解性”(mutual intelligibility)为主要的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虽然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使用英语,但他们的英语并非都是“英式英语”或者“美式英语”,各自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可理解的基础上,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并且没有优劣之差。因此,就算使用的不是标准的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都不需要自卑,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是在教学资料和教材的选择上,教师应该选择反映和体现各种英语变体特征的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不同英语变体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在听力方面。英语教师可以利用音频和影视资料来展示各种英语变体,增强学生对于世界英语的感性认识,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上,很多中外合作项目英语课程的教材采用了外方学校的原版教材。这样的教材不够本土化,学生对教材的内容,特别是所传达的文化背景感觉比较陌生,无法找到认同感。学生将来不只和英美人打交道,还有可能跟“外围圈”和“扩展圈”的人来往。我们的教材内容在选取时,从文化的角度,是否可以尝试以中国文化为主,兼顾其他文化的多元文化背景。
此外,当教学目标和教学材料体现了英语变体的“可理解性”,教学评价标准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由于ELF强调语言的有效沟通,ELF语言测评的重点已经从语言形式的准确度转向受试者在沟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如Jenkins(2000)指出语音测试应着重于受试者作为交际双方为相互理解而进行语音调试的能力,以及双方通过可相互接受的语音进行交际的有效度;Murray(2012)认为评估学生的语用能力不应基于某一特定语言群体的语用规范,评估内容应基于学生对支配语言交际的更为宽泛的语用原则的理解和接受度、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以及为弥合ELF交际中文化差异而形成和运用所必需的语用策略的能力。对于上述能力的评估与测试,其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需要大量的尝试和实践,以达到最好的测试效度与信度。具体的评价细则以及设计体现这些标准测试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研究,从而不断的完善。
五、结语
ELF给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让其突破目前的教学瓶颈,进行重新的定位,重新设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和推广地方英语变体,让变体英语使用者在使用英语时能保持他们原有的身份和文化,并且能让相当多的人为能说一口带有本土特色的英语而感到自豪。让“中国式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世界英语变体中的一支强劲的力量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Jenkins,J.The Phonology of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Jenkins,J.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Attitudes and Identity[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2.
[3]Murray,N.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 competence[J].ELTJournal,2012,66(3):318-326.
[4]Seidlhofer,B.Research Perspective on Teaching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4,(24):209-239.
[5]Seidlhofer,B.Understanding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
[6]文秋芳.英语国际语的教学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12,(1).
[7]文秋芳.英语通用语是什么:“实体论”与“非实体论”之争[J].中国外语,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