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之思考与实践

2016-01-20赵红果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内化思想品德生活化

赵红果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了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内化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道德观念。

【关键词】思想品德  生活化  实践  内化

【中图分类号】G63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100-01

新课标指出,中学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要求教师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一、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界定

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将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根植于生活,将教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向学生的内在需要的转化,使学生构建起面向生活的潜在性或现实性能力。

二、以生活化的理念,实现思想品德知识的构建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具有生活化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内容有关,这也为教学方法的选择确定了方向。教材中的内容越是贴近生活,那么教学的效果就越好。

(一)教材内容再创造

思想品德生活化就应当使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知行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囿于教材。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再创造,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改造、充实和重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外的教学资源,在以教材为本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及时地添加、删减、更换社会生活内容,由远离学生生活的理想化的内容向贴近学生生活的“生活化”的内容转变。

(二)巧妙引进时政新闻

我们生活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都有新闻的产生,把新闻带入课堂,课堂就会鲜活,就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气息。这正是充满朝气、充满求知欲的初中学生所期盼的。引进时政新闻是践行“小课堂、大社会”教学改革的主渠道之一。这些鲜活的时政新闻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目标的有效达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可信

度。

(三)关注生活热点

现在各种新媒体的应运而生,使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更加便捷和直接。手机、电脑、电视都是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他们的信息掌握更加呈现多元化的局面。这种了解是学生构建道德经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学生急需得到解释的因素。生活中,教师要关心时事,关注生活,将有用的信息资源搜集起来,作为教学的资源。

(四)积极参与探究生活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科教学的特殊性来看,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探究,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内化。

(五)顺应学生心理特点甄别生活

生活是个万花筒,是非、善恶、荣耀等都是生活的内容。面对复杂的生活现象,学生往往因为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而不能正确理解,导致一些误解和误判。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疏导学生的观念,减少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反之不利于学生建构正确的德育观点,而且还容易导致学生逆反,产生相反的效果。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构建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引导、疏导、认识、构建、内化,这是学生德育观点形成的过程。

(六)适度、科学的选择生活素材

学生认知的生活经验和道德体验都很有限,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加道德经验的积累。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教学生活化的理念,认真遴选生活内容作为学生道德观念构建的基础。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识是肤浅的,对一些现象将产生的副作用认识不足,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厘清这些模糊概念。同时注意遴选的生活素材的科学性和典型性,具有鲜明的道德观,能够传导正能量。特别是要选择在学生认知能力范围内的,能对学生产生正确引导作用的生活素材案例。

三、以理性实践教学生活化

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用生活来取代教育,因为生活具有零散性、直接性、具体性等特点,生活之中还包括各种消极的成分。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所涉及的内容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又要符合课标的要求。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固然重要,但其目的是为了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究来获取应该掌握的知识。同时所创设的生活情境必须体现课程的教育性,必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特点。

四、以生活化内化提升德育观点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就是通过教学实践的开展,将正确的道德观点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为中,内化是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一般是生活—教学—生活之后,学生在思想深处构建了正确的道德观点。教师不首先做出评价,通过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再进行讨论形成德育观点。在这样的讨论、学习、再讨论的过程中,形成德育观点并内化为日常的行为。利用生活素材教育学生明辨是非,是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学习是为了内化,是为了指导学生的行为。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道德观念。

因此,思想品德“生活化”就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践行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开放性教学。

猜你喜欢

内化思想品德生活化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