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感让观众走入影院

2016-01-20芦伟

信息化视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巨幕

芦伟

要问在家看电视与在影院看电影有什么不同,一般人肯定会脱口而出,电影银幕更大,音效更好,看起来更爽。如果再问,看电视和看电影之后,哪个留下的印象更深?回答无疑是电影。这是因为电影大银幕可以让观众有一种沉浸感,沉浸在影片内容所塑造的特定环境氛围中,让观众暂时忘掉自己所处的环境,进入电影所设定的情景,全身心感受电影中的每个元素,这是电影独特的魅力。作为视听的艺术,电影技术一直朝着营造更好的沉浸感而努力,尤其是数字化以来,这个步伐迈得更加大了,各种沉浸感技术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观众进入影院,银幕数量不断增长,票房纪录连创佳绩。

数据显示,从2007年至2013年这6年间,我国影院票房收入增长达到6.5倍,屏幕增长了14,668块。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再次突破往年达到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其中城市院线票房占95%以上,全年城市影院观众达到8.3亿人次,同比增长34.52%;全年新增影院1,015家,新增银幕5,397块,日均增长15块银幕,2014年底全国银幕总数已达2.36万块。2015年,截止到10月31日,全年电影总票房已经达到369.88亿,11月底即可突破400亿,屏幕总量预计到年底有望接近3万块,稳居世界第二,距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美国仅有一万块屏幕的差距。

从影片分布来看,以2015年10月为例,当月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42.02亿,其中普通影片26.27亿,普通3D影片14.22亿,中国巨幕3,458万,中国巨幕3D影片8,343万,IMAX 498万,IMAX 3D 2,989万,较上月均大幅上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飞速增长的票房中,3D和巨幕的贡献率达到了将近40%,这是在票价远高于普通影片的情况下实现的,可见观众对于沉浸感更好的影片,心甘情愿地愿意掏银子。针对沉浸感体验技术来讲,由于3D和巨幕产业链较为成熟,数量最多,因此表现最好,其实当前影院提高沉浸感体验的技术还有不少,如4D、三联屏、沉浸声等。

3D

2009年好莱坞3D电影《阿凡达》的上映带给中国观众的震撼令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该片在中国内地的总票房也超过了15亿元人民币,此后在中国,3D电影的发展一路向上,3D银幕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2009年初全国3D屏幕还只有300多块,到2009年底,为了迎接《阿凡达》的上映,国内各地影院紧急增添3D设备,屏幕数竟然达到600多块,而当时全亚洲的3D银幕才1,000块多一点,中国硬生生地占了一半。2014年中国银幕屏幕已达2.36万块,其中80%以上即1.9万块是3D银幕,而且几乎所有新建银幕都是3D的,同时3D电影数量和票房也在迅速增加。

那么3D到底会给观众带来哪些不同呢?与传统2D影像相比,3D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信息,观众通过屏幕呈现的画面,可以真实地感知物体的远近、纵深等立体信息,给人身临其境的立体感和沉浸感。3D电影的观看利用了人的左右两只眼识别真实世界里空间的能力,人的左右眼看同样的对象时所见视角略有不同,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有所错置,左右眼分别成像的两个图像经过大脑的统一合成以后就能区别物体的前后、远近,从而产生空间感。3D电影的拍摄是通过两台摄像机模仿人眼的视角同步拍摄,最后通过3D立体眼镜分别还原左右眼的影像,进而在大脑合成立体的视觉影像。观众看到的影像与真实世界有很大的相似性,有些问题离观众很遥远,有些似乎触手可及,这些独特的视觉效果给观众以沉浸式的真实感。

沉浸感3D有,巨幕同样可以也有,3D+巨幕,可以营造出更为强烈的视觉体验,下面我们谈谈巨幕。

巨幕

说到巨幕,我们首先要说一下最早进行商业化运营的IMAX。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整套系统包括以IMAX规格摄制的影片拷贝、放映机、音响系统、银幕等。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而且迄今为止不断有更大的IMAX银幕出现。由于IMAX画面分辨率极高,观众可以更靠近银幕,一般所有座位的范围都在一个银幕的高度内而且座位倾斜度也比一般影院大,以便观众能够更好地面向银幕中心。结合IMAX巨幕,IMAX 3D能够产生逼真的全视野立体效果。

早在1967年IMAX公司就已成立,并开始将巨幕放映技术推广到市场,虽然IMAX提供的体验令观众叹为观止,但由于制作和放映IMAX的成本较高以及运输困难使得IMAX影片的播放时间比较短,因此IMAX一直未能普及。后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及2009年《阿凡达》的空前热映,带来了巨幕及3D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发展,再加上2006年IMAX推出了与放映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的商业计划,进一步加速了IMAX的建设速度。截至2015年3月31日,IMAX公司在全球63个国家共有943家IMAX影院。其中820家为商业多厅式影院,18家为商业影院,105家为科教场馆影院。同时,IMAX目前在中国拥有239块银幕,未来预计要再增设 219 块。

目睹IMAX的飞速发展,一些大型院线公司也开始纷纷联合设备制造商开展设备的自主研发及部署安装。比如美国三大院线Regal(帝王)、AMC和Cinemark,加拿大Cineplex院线以及英国Vue院线都搭建了自主品牌巨幕系统。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世界各地除了IMAX之外,还至少有300多块不同品牌的巨幕。在中国市场上也出现了包括中国巨幕(DMAX)、辰星科技Cinelab激光巨幕、保利影业Polymax与万达XLand、东方巨幕等品牌,其中中影集团的中国巨幕发展最快。中国巨幕强调国产品牌,造价经济,放映亮度高,片源不受限制等优点。中影集团表示:所有安装IMAX巨幕的中国影院,设备造价是1,000万元人民币,每年还要向加拿大IMAX公司提供15%票房分成,同时还要负担大约70,000美元版权许可费用和50,000美元维修费。而中国巨幕每套系统的成本仅为300万元左右,并且在初期不会像IMAX那样收取每年7万美元左右的版权费用。如此高的性价比,让中国巨幕逐渐受到院线的青睐。截至目前全国已经建成90个中国巨幕放映厅,计划今年内达到300个。作为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巨幕放映系统,中国巨幕由两台比利时巴可高亮度DP2K-32B数字放映机、20/12米的2.4增益金属银幕、圆偏振系统和3D眼镜以及线阵列环绕声系统组成,配合大起坡、宽排距、低视点的座位设计,力图给观众带来更好的沉浸式体验。

4D

在3D的基础上,一些影院开始进行4D的尝试。4D电影是在3D立体电影的基础上加环境特效、模拟仿真而组成的新型影视产品,通过给观众以电影内容联动的物理刺激,来增强临场感的效果。当观众在看3D立体电影时,随着影视内容的变化,可实时感受到风暴、雷电、下雨、撞击、喷洒水雾、拍腿等身边所发生的与立体影象对应的事件,让观众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多重身体感官体验电影带来的全新娱乐效果,身临其境、惊险、紧张刺激。4D影院最早出现在美国,如著名的蜘蛛侠、飞跃加州、T2等项目,都广泛采用了4D电影的形式。随着三维软件广泛运用于立体电影的制作,4D电影在国内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画面效果和现场特技的制作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先后在深圳、北京、上海、大连、成都、长春、济南、武汉等地出现了几十家4D影院。

4D电影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远不如3D、巨幕,原因如下:一是因为片源少,成本高;二是观众接受程度不同,褒贬不一。如今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2》火爆上映,4D成为其最大卖点之一,国内多家影院都表示,4D厅上座率很高。但看的人多,吐槽也多。晃椅子、喷烟、顶上的灯频频闪光,这些都有点让人受不了,有影迷甚至直言:“被座椅晃得直头晕,还让不让人好好看电影了。” 不过也有不少观众表示很逼真很刺激,很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场上还出现了5D、7D、9D影院等概念。事实上这些影院并不是归属于电影院线的影院,放映的也不是全国公映的影片,而是小型机构制作的8—15分钟的短片,且放映场地往往很小,座位数很有限。系统构成与4D影院系统相差并不大,只不过多了道具和互动,比如影片中出现枪战场景时,观众可以使用影院的玩具枪同步射击。更多是玩乐性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看电影。

三联屏

长期以来,观众已经习惯了盯着影厅前方中心位置的一块屏幕看电影,如今这个习惯被打破了。比利时巴可(Barco)公司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影模式——三联屏Escape系统。Escape系统是在主屏幕的两边再各设置一块银幕,银幕夹角保持100-110度,通过3台符合DCI规范的数字电影放映机实现超宽幅画面。独特的全景视野,令观众一坐进影厅便立刻感受到极强的视觉包围感,观众可更好地沉浸于电影中,以新鲜的多视角感受电影带来的魅力。巴可Escape全球CEO Todd Hoddick表示,与巨幕相比,巴可Escape影厅的包围感更强,观众能更加真实体验到“置身其中”的带入感。

2013年,巴可就开始着手与全球几大电影制作公司就巴可Escape的开发进行合作,目前已有多部支持Escape模式的影片上映。2014年9月,《移动迷宫》上映,巴可Escape首度亮相,并获得了来自影院经营者和观众的积极反馈。今年9月,该系列第二部即《移动迷宫2》在北美公映,这是全球第一部符合DCI规范的商业影片。11月4日,作为国内引进的首部巴可Escape版本影片,《移动迷宫2》在国内正式上映。 目前巴可正与更多好莱坞制作公司合作,计划推出更多巴可Escape多屏幕沉浸电影格式影片。巴可规划在三年内全球将完成1,850套巴可Escape影厅的部署。中影国际影城北京昌平永旺店是全国首家部署该系统的影院,第二家巴可Escape影厅不久将在上海落成。

沉浸音

在电影影像技术不断发展、沉浸式视觉体验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听觉体验也开始发力,这就是沉浸音技术。2012年4月24日,杜比实验室发布了其沉浸音影院音频平台——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突破了传统意义上5.1、7.1声道的概念,能够结合影片内容,呈现出动态的声音效果。Dolby Atmos能够在5.1和7.1环绕声系统的基础上大幅提升观众体验,即来自顶部的声音和来自影厅中独立声源的声音,让整个电影效果更加真实。它能够同时传输多达128个无损音频输入(声道或对象),并能呈现从5.1到64个独立扬声器馈源的内容。Dolby Atmos推出结合了动态对象和播放声道的崭新混音和声音定向方式,令观众全方位被声音包围。首部使用该技术的电影为在2012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的《勇敢传说》,到目前为止宣布采用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的影片已经超过100部。

作为一家视频解决方案供应商,巴可同时也一直专注于音频技术的发展,2011年年初,巴可沉浸音Auro-3D 11.1声道电影音频系统正式推出。它通过三个音频层(环绕、高度和穹顶空间)设计和实现影院音响系统,与传统的两维环绕声系统相比,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发展和进步。Auro-3D扬声器的配置布局可以达到最多13.1声道,对于现在的标准商业影院环境来说,11.1声道已可成为理想的系统设置。Auro-3D技术与现行的音频格式、标准和发行机制是完全兼容的,只需在影院增加一部分硬件投资,即可从现有的5.1系统升级到Auro-3D的11.1音频格式。自2012年巴可沉浸音被《红色机尾》首次采用以来,目前全球已有60多部影片使用了巴可沉浸音版本进行后期混音并放映。

对于沉浸音,影院业者无疑是欢迎的,因为电影是一个关乎视觉和听觉的产品,巨幕和3D让观众从视觉上有了一个飞跃,沉浸音从听觉上形成了另一个飞跃。从巨幕和3D上,院线已经尝到了甜头,同一部影片,只要有巨幕和3D版本,即使二者比普通版票价贵不少,观众还是愿意将其作为首选。基于此,不少影院引进了沉浸音,目前国内已有超过200家影院安装了沉浸音系统。

猜你喜欢

巨幕
IMAX巨幕影院在科技馆应用的优势分析比较
巨幕影院设备及技术科普——以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巨幕影院为例
恒大院线计划3年新增百家巨幕厅
IMAX ,赶上了中国电影最好的时代
IMAX遭遇中国“替身”:国产巨幕欲虎口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