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边疆警务 推进爱民固边

2016-01-20赵东方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爱民边境地区边防

赵东方

导语:2005年,为主动适应国家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全国公安边防部队实施了爱民固边战略。在推进爱民固边战略的10年中,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立足区位实际,大力实施以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执政根基、促进和谐稳定、服务经济发展为内涵,以联动、跨国、天网、爱民、强基、创建、护佑、团结、调纠、管控、跟随、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边疆警务,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夯实基层基础、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把国家安全作为实施边疆警务战略的核心

建立大边防格局,实行“联动警务”。内蒙古边境地区点多、线长、面广,缺乏天然屏障,易于潜入潜出。我们通过积极推进“政治安边、富民固边、军事强边、外交睦边、科技控边、依法治边”,变“战时”任务为“平时”任务、部队“单打”为社会“综治”,形成了各方面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最大化发挥群防组织的作用,大力推进“草原110”创新发展,将“草原110”由最初的报警服务系统发展成为集防范打击、社会管理、服务群众和应急救援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边境打防管控体系,有效提升了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多次受到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肯定,并荣获2010年“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深化边防命运共同体,推行“跨国警务”。内蒙古毗邻俄蒙,区位优势独特,长期以来,中蒙、中俄边防机构形成了基本平衡、相对稳定、交融共生的共同边防存在形态。我们充分发挥公安边防部队涉外工作优势,建立健全与俄、蒙对应边防部门间总队、支队两级警务合作制度,完善了情报互通、现场办公、反恐处突、紧急救助、跨境维权等7项常态化合作机制,做到互访会晤定期化、信息交流经常化、个案协作实时化,在打击跨境犯罪活动上建立了信息交流、线索通报、证据交换平台,积极构建国际协作防线,共同维护边疆安全稳定。

打好阵地防御战,布建“天网警务”。内蒙古边境地区虽总体相对稳定,但边境对敌斗争和维护稳定形势日趋严峻复杂。我们通过构建布局合理、覆盖面广、触角灵敏、点面结合的信息系统,提升对敌斗争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不给敌对分子渗透破坏的机会;通过健全与其他防控力量的协同机制,打造国家安全的“过滤网”“防火墙”,不让敌对分子在边境地区有立足之地;通过加强应急处突机动力量建设,提高快、准、狠的打击能力,确保一有情况,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把巩固政权作为实施边疆警务战略的基础

最大限度赢得民心,实行“爱民警务”。从密切警民关系入手,持续开展了以“访贫问苦、访疾问难、访外问弱”为内容、以实现群众对边防民警“看见、敢见、愿见、想见”为目标的“三访四见”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各级部队坚持领导干部当兵访、机关干部参与访、基层民警全员访,深入边防辖区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确保对辖区的人、地、事、物、组织每年至少走访一遍,部队涌现出一批“活地图”“百事通”,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巩固基层基础,推行“强基警务”。因“撤乡并镇”后引发的基层组织“悬空”,加剧了边疆地区公共服务的供求矛盾。我们牢固树立政权补位意识,主动弥补公共管理服务的不足,推动健全完善边疆地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千方百计解民难、排民忧、助民困,赢取民心、聚集民力,提升边疆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依托爱民固边战略工作站、警务室,推动整合基层组织、综治司法、草原监理、科技服务等部门力量,坚持平台共建、力量互补、长效运作,对辖区群众进行“一站式”服务管理,填补偏远落后地区公共服务的空白。推动并完善公安边防派出所领导兼任苏木乡镇党委成员、边防派出所民警兼任嘎查村“两委”委员制度,发挥其基层党建指导员、平安建设督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群众致富信息员、民主法制宣传员的职能作用,提高基层组织团结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和维护稳定的能力。

注重典型引领,开展“创建警务”。边防要安全,首要的是面上要稳定。基层党组织生活在群众之中,对面上的稳定具有其他专政工具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我们联合自治区综治部门出台了《爱民固边模范创建标准》和《爱民固边模范苏木乡镇嘎查村(居)创建情况考核方案》,在边境地区广泛开展爱民固边模范系列创建活动,有力推进了各创建地基层组织、社会治安、警民关系、村风民风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边境地区打造了一批平安支撑点、和谐示范点、文明辐射点和致富先行点。

把促进和谐作为实施边疆警务战略的关键

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实行“护佑警务”。内蒙古边境地区大部分属草原牧区,矿产等自然资源富集,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呈逐水草而居、四季游牧的特有形态,季节性倒场范围少则几十公里、多则数百公里,流动性较强。我们紧密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发展变化的实际,着力打造“护牧”“护矿”“护游”的“三护”警务模式,为社会发展稳定保驾护航。组建专业化牧区警务队,专职开展辖区治安防范、治安巡逻、化解矛盾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建立厂矿警务室,选派民警驻矿工作,负责人员安全审查、危爆物品监管、安全风险排查,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全体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旅游区组建警务室,建立骑警队,跟进做好景区的安全管理工作,化解景区跟游客间的矛盾纠纷,及时救助遇险旅客,树立边防警察良好的社会形象。

巩固发展新型民族关系,推行“团结警务”。我们牢固树立多民族和谐共生的意识,充分发挥爱民固边战略的优势,积极做民族团结进步的促进者。充分发挥驻村民警、民警村官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在宣传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党的民族政策法规教育进牧区、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毡房,做好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广泛开展学用民族语言活动,努力做到民警问候群众说蒙语、简单交流说蒙语、接人待物从蒙俗,促进了民族融合,涌现出一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如呼伦贝尔市边防支队白音哈达边防派出所副所长达林台、兴安盟边防支队司令部副参谋长敖日其朗2人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在19个边境旗市开展了警民共建边境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草原雄鹰”工程,严厉打击盗掘古文化遗址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了草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主动作为化解矛盾,实施“调纠警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加上边境的特殊地位,群体性事件又极易引发涉外事件,成为敌对势力国际舆论炒作的重要对象。草场划界、企业改制、占地补偿和环境污染等矛盾纠纷在内蒙古边境地区易发多发。为此,我们探索建立了边防、司法、草监、国土“四所联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深入开展社会矛盾滚动排查化解工作,确保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及时稳控和化解了一批影响党群、干群和警民关系的社会矛盾纠纷。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批示指出:“四所联调”机制是边防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要抓好工作落实,切实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把问题化解在基层。”该机制还入选2012年“内蒙古十大法治事件”。

把服务发展作为实施边疆警务战略的根本

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推行“管控警务”。边防工作必须为国家建设发展和对外战略服务。在处理边防事务中,既要维护好国家利益,又要促进对外开放;既要增强开放意识,积极适应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新要求,又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提高服务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我们积极履行把关职能,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走私、偷渡、闯关等破坏口岸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为正常的经贸往来和人员出入营造安全的出入境秩序。分别与口岸各职能部门签订了联勤协作机制,在层级通联保障、常态化情报研判、区域协调配合、重点人员核查、口岸查获甄别、人员处理移交等方面密切配合,为建设中俄蒙自由贸易区、口岸综合保税区、保税仓库、边境合作区及互市贸易区,为建设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构建面向俄蒙、服务内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创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

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实施“跟随警务”。公安边防部队驻守在开发开放的前沿,直接参与、推动国家和自治区开发开放的进程。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口岸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目前,内蒙古构筑起了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都、策克等17个口岸,初步形成了立体的、全方位的向北开放口岸体系。我们紧紧跟随国家和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的方针政策,立足口岸大通关的需要,通过简化通关手续、运行信息化手段、强化联检部门协同配合、创新边检勤务模式等途径,创造高效优质的通关环境。不断加快国际通道建设进程,研究推出了能源运输车辆快捷查验、涉外企业诚信通关、经贸及旅游团组预检预录、重要宾客团组专勤保障、鲜活产品车辆预约通关、中俄欧集装箱班列随到随检等30余项服务措施,推动与俄蒙在矿产资源开发、木材加工、农业种植、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完善以煤炭、石油等战略能源物资运输为主的国际通道运输新格局。

为互通交流创造良好“软环境”,实行“服务警务”。我们把满足各国出入境人员通关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持“人本、专业、安全”的服务理念,尊重和体恤每一名出入境人员。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保证每一名出入境人员都能享受到平等、公正、规范、优质的服务。不断拓展边检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设置团体旅游、迟到免排、应急救助、绿色生命等专用通道,积极开展跨境救援、抢险救灾等活动。

猜你喜欢

爱民边境地区边防
小英雄李爱民
触摸俄罗斯
金鸡山上守边防
严阵以待
“新时期”边防“新特点”
歌颂老边防
保持快乐心情的秘密
Thirty-Six Stratagems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