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母与幼子在前行!地下流淌生命的河
2016-01-20朱飞
朱飞
刘芳和儿子在一起
刘芳和同事们在一起
原以为不过是夜盲的小毛病,但1997年的一次确诊,她得到了准确名称:“视网膜色素变性”,不治之症,百万分之一的发病率。几年间,她的视力逐渐丧失,犹如上帝在她的眼前慢慢关上了窗帘,一直就忘了掀开。绝望的丈夫,弃家而去。
彼时,她的儿子刚满6岁。此后10多年,她和儿子在黑暗中手牵着手,奋力前行,尽管艰难崎岖,却趟出了一条通往光明的路——
时刻准备着,从光明到黑暗
刘芳是家里独生女儿,从贵阳学院毕业后,进入贵阳市白云区三中当语文老师。1993年,她和丈夫相识,1996年结婚,次年生下儿子朱巍然,小名牛牛。那时,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素描、泥塑、插花,样样在行。她的生活,也在正常轨道上光明前行。
改变,从1997年开始。那年,她26岁,儿子在襁褓中,不足周岁。一天晚自习下楼梯的时候,她的眼前突然晃起“水波纹”,银色、金色、蓝色的光圈宛如一朵朵恶之花不断绽开。她的视线,无论看什么都像隔了一只鱼缸。别人告诉她可能是夜盲症,她也没有在意。
那时她带的一个毕业班马上要中考。她一直拖到孩子们走出考场,才一个人偷偷去了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做检查。医生告诉她:视网膜色素变性。
这是一纸残酷的判决。这是医学界未攻克的不治之症,发病率百万分之一,患者最终会毫无疑问的走向失明。腿一软,刘芳险些瘫倒。夜深人静时,她咬着被角,在黑暗中哭泣。她本想瞒着单位,瞒着家人,瞒着丈夫,然而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当她看楼梯从斜面变成平面时,她再也无法隐瞒了。
丈夫是一个爱面子的人,也是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很弱的人。美丽的妻子曾经是他的骄傲,在得知刘芳的病情后,他大哭一场后开始自暴自弃,经常在家发脾气摔东西。一天夜里,丈夫起床上厕所,回来的时候刘芳醒了,眼底黄斑在黑夜中像猫眼熠熠发亮……丈夫吓坏了,长期以来的抑郁彻底爆发。丈夫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坐上了北上的火车,回到山东老家做生意。他们没有离婚,可是从此一年难得见到一面。不过他也会按时寄钱回家,给刘芳和儿子买房子,然而,家里却只有她和儿子。
刘芳对丈夫表示理解。别人两口子出去,手挽着手,如果只是秀恩爱的话,看上去很美好,但是如果因为妻子是盲人,必须手牵手,那就会很丢脸。这时她正在慢慢地走向失明。这时,她也做了最坏打算,知道自己的情况只有越来越坏,没有越来越好。
那年,儿子朱巍然6岁。刘芳知道,自己和儿子的生活,注定了要从光明走进黑暗。
儿子已经懂事,也懂得关心妈妈了。他发现妈妈的眼睛越来越差,在家里经常撞到客厅的茶几,和妈妈交谈时距离太远,她看人的方位都不对,给妈妈东西的时候,必须接触到她的手,她才能准确拿到。巍然不安地问:“妈妈,现在还能看见多少?”刘芳像说别人的事一样,轻松地说:“快要拉二胡了。”
刘芳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视野一天比一天变窄,视力一年比一年模糊。她默默地,为自己进行着步入黑暗的准备工作:她那么贪婪地记下学校的每个角落的特征。她那么贪婪地背下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难点,把厚厚的讲义装在心里。视力越来越差,课却讲得越来越精彩。她那么贪婪地记住儿子的脸,那么细心地教儿子做这做那……
那时刘芳的眼前,不分白天黑夜都有很多水波纹在晃动。终于,2007年,她完全被黑暗包围。当年一段录像保存至今:放学了,刘芳从讲台上拎起包,摸到门口,回头望一眼她已看不见的空荡荡的教室,缓缓地带上门。懂事的儿子,自此天天早上先送妈妈上班,然后自己上学,风雨无阻。人们经常看到这个场景:一个小不点的男孩牵着妈妈的手,左右张望,过斑马线。有车,他就说:“妈妈不要动。”可以过了,他就喊:“妈妈快跑快跑快跑!”
步入黑暗之前,刘芳全部的勇气来自儿子,一心要把儿子带大。可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在她深深地陷入黑暗的时候,第一个给她希望的,也是儿子。儿子忙碌的身影,让刘芳天天告诫自己不能被眼前的无尽黑暗打倒。但儿子毕竟年幼啊,毕竟稚嫩啊。
刘芳清楚地记得,在她刚刚失明的那会儿,一次巍然想吃方便面,刘芳坐在沙发上指挥着他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如何泡面。可是巍然太小了,在接开水时由于太烫了,一失手就把碗打碎了。看着满地碎片和面汤,巍然很害怕地哭了。刘芳没有一声责备,而是平静地说:“牛牛退后,妈妈来收拾。”
说完,她蹲在地上开始摸索,把碎片一点一点地捡起,手被碎片扎破了,鲜血冒出来,她依然坚持把地板用洗洁精擦拭干净……牛牛站在一边,还在心疼这一碗面。刘芳拉着儿子的手:“牛牛,我们重新做一碗泡面好不好?”同时,刘芳教牛牛用一个大碗把杯子套住,这样,接开水的时候就可以不烫到手了。当牛牛开心地吃泡面时,没人注意到,刘芳的眼眶有一滴滴晶莹的泪珠悄然滑落。每一滴泪,都是一个坚强母亲的心。
走在黑暗中,儿子紧牵妈妈的手
刘芳是瞎子。但是很多人不相信她是个瞎子。在家,她扫地、洗衣服、倒开水、冲咖啡、炒菜、在跑步机上锻炼,熟练得几乎与常人无异。借助盲人软件,她发短信比很多人还快。在学校,她可以独自走上100米,下两层楼,转五个弯,轻松找到公厕。
这些年,她不知多少次绊倒、磕伤、撞墙、烫出水泡、碰碎杯子。她的小腿上还满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绝望、沮丧、灰心,她想过放弃。但转念一想,释然了:“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生活不能改变的话,就改变对生活的态度。”
有人建议她病退或休息,她婉拒了:“那样我的生命就真的终止了。”一个盲人想留在讲台上,必须付出多少努力?令人称奇的是,她教的班级成绩不仅没退步,反而教出了两个语文单科中考状元,在白云三中至今无人超越。
刘芳瞎了。但她一直有双眼睛。那就是儿子。
也正是因此,她从未跟社会脱轨,比起很多盲人朋友,刘芳是幸运的,她看过花儿是怎样姹紫嫣红,看过柳条儿是怎样绿了江南水乡,看过大海是怎样的潮涨潮落,虽然如今被黑暗包裹,但是她可以想象到鸟语花香,可以触摸到小桥流水,可以在梦里有无数缠缠绵绵的故事发生。
熟悉他们娘儿俩的人都说,当刘芳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健步如飞。这些年,巍然带妈妈一起旅游了不知道多少风景名胜。站在黄鹤楼上,他给妈妈描述长江的波澜壮阔。坐在昆明滇池之畔,他给妈妈描述碧波万顷的湖光山色……
为了让妈妈感受到眼前的世界,巍然有同龄男孩少有的细腻。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火烧赤壁的那一节,有个穿帮镜头,朱巍然兴高采烈地对刘芳说:“妈妈,曹操被火烧了胡子的镜头,电视里有一个被一箭穿心的士兵,趴在草垛上冲着镜头笑呢。”
巍然经常拉着妈妈看电影,买两张偏僻的座位,因为这样他给妈妈讲电影,就不会影响其他的观众。巍然一边看,一边小声耳语,对妈妈讲电影。每一部热映大片,母子俩基本上第一时间去看,从未落下。
失明后,刘芳曾写过一首诗:“在路上\我才牵得到幸福\那是一只温暖的手\或者是一个强有力的胳膊\你说有你陪着\不许我走得那么迟疑\不许我走得那么犹豫\无论你走多远\我都近在你的身边……在路上\我才听得见风景\鸟语花香\飞瀑流泉\白云蓝天\繁星点点\你说就如同我从前所见\花儿对我含笑\流水对我含情。你在说,我在听着……”
尽管她的眼睛沉入了黑暗,但她的心因为儿子的陪伴,手能抓住儿子的手,依然牢牢地抓住了光明。她用耳朵批改作文。学生读,她和全班同学一起即时点评……学生越来越喜欢她。
听说她可能不再担任班主任,学生们跑去求校长,哭着说:“把刘老师留下啊!”毕业了,他们把弟弟、妹妹牵到刘芳手上,点名进她的班。
“我妈妈是个很平凡的人,但是做了很不平凡的事。”在小学六年级的作文中,巍然写道,“她的眼前是黑暗的,可她的心在发光。我特别高兴,能够帮到妈妈,让她的心继续发光。”
那天,巍然的班主任刘玉菊老师在讲台上面批改作文。当刘玉菊老师读到巍然这篇作文的时候,当场哭得稀里哗啦,差点把全班同学都吓蒙了。
阳光下,娘俩儿比肩而立
一年又一年,巍然进入初中了,进入青春期了,心理也发生细微变化了。对于人生而言,这时候也是一段特殊的“黑暗时期”、“敏感时期”呢。好在,巍然的妈妈刘芳,尽管看不见了,一样能用心引导和陪伴儿子的成长。她的电脑装了盲人软件,经常写点东西是她最大的乐趣。她甚至完成了两部长篇小说创作。
她给刚刚上初中的儿子写信:
“亲爱的儿子,今天是你12岁生日,我真为你高兴,不知不觉你又长大了,虽然妈妈不知道你现在具体长什么样子,但妈妈通过同你的语言交流知道你的思想在不断成熟,想法比以前多了,很多时候有了自己的主见;有时也和妈妈讲很深的人生道理;通过触摸,妈妈发现你脸长圆了,肩膀长宽了,个儿也长高了,你特喜欢锻炼,所以身体看上去结结实实的;通过周围人描述,我知道我的阿牛长得帅帅的,一切都令我很满意。
那天你在作文里说,喜欢与我牵手。多年前是我牵你的手,让你感知这个世界,而现在是你牵我的手,让我感悟人生。我也喜欢牵你的手,我的儿子。你的手在长大,在长厚实,握着的时候也越来越有力量。这是成长的力量,是爱的力量,也是责任的力量,也是我精神世界里不可缺少的力量。在牵手中,我知道你比别的同龄孩子付出要多一些,但我的孩子,你比别的孩子得到的也更多一些。
现在你光荣地踏入了初中,成为了一个住校生,这一点妈妈也很为你感到高兴,你能独立生活了,就像一只雏鹰,学会展翅飞翔,虽然姿态不算稳健,动作也不算优美,但妈妈已经看到了你自强自立带来的自信。每次周末你回来,校服也还干净,袜子也没有臭,小脸蛋也白白净净的。妈妈很高兴,也很想笑。笑什么呢?笑你们寝室那八张干燥得能站立行走的毛巾,笑你每次回来的大包小包的衣服和作业,整个人看上去,像一个归国华侨,笑你在学校不知怎么闹腾,嗓子总是哑哑的。我的孩子,我不是在嘲笑你,那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都会有的经历……”
读着妈妈的信,巍然自信地笑了。
巍然13岁生日那天,刘芳又激动地写道:“妈妈今天激动地宣布,我的阿牛13岁了,首先,祝我的阿牛生日快乐。每当这天,我都会回想起生你的情形,一句话,妈妈痛并快乐着。每当我提起这些事的时候,你总会笑着唱道: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我的孩子,你经历的风雨少得可怜,你要经历的风雨还在前面等着你呢!
这一年里,阿牛让妈妈欣慰的事情很多,比如说,你沉着而镇定地告诉我,你要好好地努力,按照妈妈说的去做,每一科都进步两三分,是啊,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小小的理想,在每个方面让自己不断进步。妈妈曾经告诉你,态度决定一切,方法总比困难多,最后彰显的才是你的能力高低。另外,你很重情感,外公外婆生病的时候,你显得很焦急,很不安,但你做到了你能做的事情,用语言安抚,端茶送水,甚至学会了帮他们送化验单,你小小的举动,让外公外婆在病痛中得到很大安慰。三姨婆她们从武汉来,对你评价很高,有以下几点:第一,吃东西不挑食;第二,看电视时会谦让;第三,过马路,你已经会主动照顾老人了。他们回去这么久了,对你也久久不能忘怀,并且以你为榜样,教导你的表弟表妹们。其次,是你提高了更多的生活自理能力,你叠的被子得到了老师表扬,你还学会了洗臭袜子,在家里,更不用说,有一半家务被你承担,许多时候你做得比妈妈还好些。爸爸不在家的日子,你就是家里的男子汉。”
无数孩子的叛逆期,巍然却是像他的名字一样,稳稳当当地走过来了。
对于儿子,刘芳有很多愧疚。
比如,她很希望儿子能练得一手好字,可是她看不到巍然写字时的一些小习惯,所以无法及时纠正。现在,巍然的字有点丑,但巍然安慰妈妈说:“我的字写得有点丑,可是丑得很有特点,说不定别人一见我的丑字,就能记住我这个人呢。”
儿子的幽默和豁达,和妈妈如出一辙。
2015年春节,全家在一起热热闹闹吃团年饭,刘芳问儿子有什么新年愿望。巍然说:“我希望妈妈的眼睛好起来,妈妈好多年没见到我的样子了。”
是啊。刘芳最后一次看清儿子巍然的脸,巍然才七八岁,现在都已经高三了。尽管她也能摸到儿子的鼻子、嘴巴、胡茬儿,但她只能想象。他长得帅不?黑不?她遗憾没能亲眼看到儿子的成长,也遗憾没能给儿子像其他妈妈那样的照料。10多年以来,关于儿子的每一缕记忆,都是相依为命的甜美与刺痛。
然而,2015年高考完毕。这对相依为命的母子居然吵架了。因为,刘芳坚持放飞儿子的梦想,想让儿子填报远方的厦门理工大学。可儿子哪里放心妈妈独自生活?他想和从前一样,就在贵阳上大学,陪在妈妈身边,牢牢地牵着妈妈的手……
第一次,刘芳在儿子面前哭了:“妈妈一直欠你的太多。但是,妈妈不能耽误你一辈子啊。”她坚持让儿子去厦门实现自己的梦想。吵架的结果是,巍然不敢违拗妈妈的“命令”。他流着眼泪,在志愿一栏填上“厦门理工大学”。不久顺利地考取厦门理工大学。
10多年母子相依为命,搀扶前行,已经成就了一个传奇。而今,刘芳和儿子分开两地,一个教书,一个读书,依然比肩而立,各自放飞自己的梦想。
刘芳也牵挂儿子,但她不寂寞。儿子走后,刘芳的很多同事都当过她的“秘书”,帮她打印资料、整理教案,领她去吃饭、逛街、聊天。学生们争着去搀扶她,把她牵到讲台上,还把粉笔、黑板擦放在固定位置,让她一伸手就能拿到……刘芳的很多同事都有颈椎病,她自学了一套按摩的手艺,一闲下来,就会帮同事们按摩放松,顺便聊聊天,每天过得充实而快乐。
一个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刘芳盘腿坐在小桌前,手指轻触贴着特殊标记的键盘,听着读字的机械声,一路敲下去,仿佛在黑暗之中打开自己的舞台,故事轮番上演。在她的小说《石榴青青》的前言中,她写下了一句话:“一条河,在地面奔腾时是一条河,在地下流淌时还是一条河,最后它们都奔向了大海,在那里它们的灵魂是平等的。”
[采访手记] 在记者采访结束之时,刘芳说:“如果你想真心体会我刚刚失明时的感受,用一块布遮住眼睛,试着这样生活一天。”记者试着做了,“被黑暗包裹的恐惧,磕磕绊绊的心惊胆战,让我无所适从。然而,刘芳和儿子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也更加让我的心灵震撼!”
编辑/朱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