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沟里的小米步枪

2016-01-20江寒秋

齐鲁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野战军八路军红军

江寒秋

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解放军从无到有,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绰号“王疯子”的王近山,全程参与了共产党军队编制和装备的变迁历程。我们以他为例,通览建国前解放军发展史。

三湾改编与古田会议:

红军建军原则的形成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彼时,工农红军大多出身于穷苦人家,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绰号“王疯子”的开国战将王近山,便是湖北红安县的一名长工,参加革命时,不满15岁。红安也是著名的将军县,从这里走出了两位国家主席,223位将军。

王近山参加革命时是1930年。此时红军的编制略为混乱,比如王近山参军的红1军就有两个。一个是鄂豫皖苏区的红1军,另一个是由中央红军改编成的红1军。王近山参加的是前者。

编制混乱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一个客观现实。比如曾出现过2个红1军、3个红3军(中央苏区红3军、湘鄂西苏区红3军、中央红军红3军)、3个红8军(左江地区红8军、鄂东南地区红8军、湘赣地区红8军)等。根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学科统计,各根据地和苏区的红军先后组建过规模不等的66个军。

红军时期部队的编制很大,但实际人数往往很少。比如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号称一个师,实际只有几百人。后来汇合朱德的南昌起义剩余部队,号称一个军,实际只有千把人。

此后,红军规模扩大,军以上叫军团,军团以上叫方面军,但一个方面军最多时才有万把人。红四方面军人数最多,长征前达到了8万人。

尽管编制混乱,但在王近山参加革命的1930年,红军已经完成了两次重大改编。第一次是1927年的三湾改编,第二次是1929年底的古田会议。三湾改编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古田会议强调了红军必须置于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议是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它标志着红军建军原则的形成。

那个年代,王近山们的武器还相当简陋,“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造”,《游击队之歌》客观地展示了红军获得武器的一大来源。

工农革命军内部规定:缴步枪一支赏银洋一元,缴驳壳枪一支赏银洋两元,缴重机枪一挺赏银洋五至十元。不久这个规定就被毛泽东取消了:革命队伍打仗靠的是战士的阶级觉悟,不是物质刺激。

1929年,主力红四军攻占福建长汀后,中共福建省委向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说:红军第四军部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拥有“3000余人,好枪一千七八百支,驳壳枪100余支,轻机关枪8挺,重机关枪4挺,迫击炮两三门”的强大革命队伍。

“毙伤皇军和伪军170多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王近山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在这一年创建了川陕根据地,到1935年也开始了长征。此时,年仅20岁的他已是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副师长。

长征后,红军总人数从30万人锐减到25000人,重武器基本全部丢光,轻武器也品牌杂乱、配置不全。

正是在这样的装备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民族保卫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开展彰显了民族的血性,敌后战场的开辟也开启了抗战的新局面。

抗战爆发后,王近山任八路军第129师772团副团长、769团团长、385旅副政治委员、386旅旅长。

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也在《现代史概论》中谈到:“从1937年9月到1945年8月,中共军队共作战十二万五千余次,毙伤皇军和伪军170多万,牵制了我们百分之七十的总兵力。”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部队不断发展壮大。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共4.5万人,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八路军3个师分别以晋东北之五台山、晋东太行山、晋西吕梁山以及晋南太岳山一带为活动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壮大抗日武装。

在8年抗战中,八路军各师扩大了编制,总兵力由改编时的4.5万人发展到102万人。新四军则由留在南方八省十四地的红军游击队组成,1937年12月成军,初期兵力约1.03万人,到1946年改编前,新四军拥有主力21.5万余人和地方部队9.7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军工体系,其武器装备除了国民政府提供一部分,大部分都要靠“捡”。其中新四军尤为突出,叶飞部仅收集机枪就百挺以上,而新四军五师成军之初基本是收捡武汉会战国军散失武器起家。

解放战争的“此消彼长”

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辖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等5个纵队。王近山在这一年11月,任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

1948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1949年2月,又改编为第二野战军。这个时期,“王疯子”的名号开始响彻全军。

1948年6月襄樊战役,王近山根据战场实际巧妙部署兵力,指挥所部打破历史上兵家攻取襄阳必先夺占南山的惯例,大胆采用“撇山攻城,猛虎掏心”战术,集中主力攻克琵琶山、真武山,直捣西门,攻城部队“刀劈三关”英勇奋战,不到两天即攻入城内,全歼守军2万余人,俘国民党第15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康泽和中将副司令官郭勋琪。

此役,配合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成为全国五路大捷之一。朱德曾称此战为“小型模范战役”,第6纵队也由此享有“最善攻坚”之誉。1949年他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2军军长、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渡江、西南等战役。

img src="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lzk/qlzk201602/qlzk20160216-1-l.jpg" alt="" />

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约有127万人,此时,国民党总兵力430万人。到1949年2月时,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至204万,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陆军约146万。解放军总兵力已增加至358万。

军工体系也随之建立起来,随着东北的解放和铁路线的贯通,满载物资和弹药的火车昼夜不停地运往关内,支援中原地区和渡江作战。

淮海战役中,中原野战军将黄维兵团包围。黄维凭借众多的美式火炮,收缩成一个圈,用密集火力让解放军无法接近。他自称是个啃不动的“硬核桃”。华东野战军调集了重炮猛轰,终于敲碎了这个“硬核桃”。粟裕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要感谢山东老乡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

猜你喜欢

野战军八路军红军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