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1-20颜廷明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

颜廷明

摘    要:创新是国家竞争的源头,民族振兴的根本。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从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创新动机;创设问题、生活等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三方面提出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动机;情境问题;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4-001-01

创新是时代发展和进步的主题,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是民族和国家振兴富强的源头。数学教学更需要创新,高中数学教学应将创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从学习兴趣的激发、动机的诱发,教学方法方式的创新、学习方式方法的创新等,都应该突出创新的这一教学理念,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实现高中数学创新教学、创新学习。

一、激发兴趣,诱发动机

1. 以教师的魅力感染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影响着数学学习的效果。教师不可以 “传道”、“授业”、“解惑”的“书儒”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而应该以“严师”、“博学”、“善教”、“乐教”的魅力吸引学生、带动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促使学生会学、乐学的转变,善学的飞跃。如教师的幽默的语言、优美的肢体语言、丰富的知识早被公认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再辅之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使用,微克的有效链接等,都会使课堂教学熠熠生辉,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2.以数学的魅力感染学生。数学只是虽然抽象、逻辑性强、枯燥乏味,但只要我们将其美丽而吸引人的一面挖掘出来,定会收到以数学的魅力而感染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效果。为此,教学中,走出知识的灌输教学方式,走出应试教育的态势,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以此引发积极的学习行为。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知识建构主义和教育心理学都认为学生知识的学习应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为此,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参与。

1. 问题情境的创设。“学贵善思”,而“思”始于“疑”,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才会有创新。这便是亚里士多德的问题理论的精髓所在。因此,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即“积思求解”的最佳求知状态。问题情境一般放在知识的学习前,是数学知识的背景,在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等的最前面,呈现的与所学知识的密切联系,而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教材中,就特别注重这一点。

2. 生活情境的创设。学习《随机变量的均值》时,创设一个商场促销的活动的情境:某商场要将单价为12元/kg、20元/kg、32元/kg的三种糖果,按5:3:2的比例混合销售,那么,如何对这个混合销售的糖果进行定价呢?这个生活化的情境的创设,将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巧妙链接,而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彰显生活的魅力。

3. 实践情境的创设。“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归宿,通过实践情境的创设,可以由教材的知识的学习,引向生活,活学活用已有知识而投入到实践活动中,以此,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积极性。此外,故事情境、操作情境也都是情境创设的主要方式,通过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闪现创新的火花,进行有个性的学习。

三、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然而高中数学学习仅会“解疑”远远不够,应给他们“质疑”、“问难”而提供机会、为他们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而提供平台。

1. 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创新学习。新课改下,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成为课改的主旋律,尤其是在微时代发展的今天,利用网络资源而自主学习和创新、探究学习成为课改十几年之后的必然的主要形式。课前通过上网查询有关资料、观看微视频、搜索和欣赏微课等方式,丰富学习方式,拓宽学习渠道,激发学习兴趣。如学习《二次函数的三种解析式》函数的解析式无疑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按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如果课前有效指导,提供给学生自学的空间和方法,或者教师将其制成“微课”,以微视频的形式发送到同学们的QQ群里,布置学生课前打开微视频,反复观看,对于三种解析式——一般式(y=ax2+bx+c a≠0)、顶点式(y=a(x-h)2+k  顶点(h,k))和两根式(y=a(x-x1)(x-x2) 的两个根为x1和x2)了然于心,那么,上课时,只需要师生们共同探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实际应用,节省时间,促成教学和学习的高效。

2. 捕捉思维契机,激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教学中,对于问题的解法,教师却容易忽略一题多解,学生更是一道题有了解题思路就高呼万岁,更不关注其它的更多的解法或者更为简便的方法,容易满足于问题的解决,忽视问题解决的多样性和科学性。

为此,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自主想出或者合作探究出多种解题方法和思路,并且,教师应善于倾听和捕捉学生中的不同的“声音”,从这些“声音”中捕捉到学生的思维的闪光点和思维的契机,让更多的声音成为教学的新起点、思维的新契机。这些契机和起点,无疑会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教学的始终,让创新思维之花永远绽放。

[参考文献]

[1] 高爱军.浅谈高中数学创新能力[J]. 教育界,2014年14期.

[2] 徐士军.培养高中数学创新能力的意义与途径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7期.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