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笔下的“玛莎拉蒂”
2016-01-20少言
宋代米芾曾写过一件《珊瑚帖》,是他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信的目的很明显,是用来“炫耀”的。
信中米芾对朋友说:“我最近收了一张张僧繇(南朝画家)画的天王图,上面还有薛稷题跋呢。又收了景温的《问礼图》,也是六朝的画。最后,嘿嘿,我还弄了个珊瑚。”
可以明显看到,米芾写到“珊瑚”两字的时候笔画突然加重,字写得也比较大,得意洋洋的表情跃然纸上。不过,仿佛不够过瘾,米芾又把珊瑚画了出来,于是一个类似玛莎拉蒂标志的东西就出现在了帖的末尾,旁边写上“金坐(座)”二字。最后又写了一首诗:“三枝(支)朱草出金沙,来自天支节相家。当日蒙恩预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
如果你真以为这是一个车标,那你就中招了,其实这是米芾画的一个珊瑚笔架。文房用具中,置笔用具首先出现的是笔格(搁、架),其次是笔屏,其搁笔数量不多,毛笔是倒着插的。今天用的最广泛的笔筒,其实出现时间很晚,明清时期才流行。
为什么要倒着插笔?原来以前的毛笔跟现在的毛笔是不一样的。毛笔分有芯和无芯。有芯笔是魏晋时期,也就是王羲之时代的一种笔,所谓“芯”,是指先用麻纸裹住笔毛,形成一个笔柱,笔柱外面再裹上其他毛,然后插入笔管,笔头很短。缠麻纸是为了塑造笔形,增加储墨量。所以用完后必须倒着插,让水沥干,否则纸容易泡烂。鸡距笔是比较著名的有芯笔,因笔头形状像鸡爪后面突出的距而得名。
2010年,河北省赞皇县西高村因为南水北调工程,发掘了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出土了青釉笔架一件,能插笔三支,是实物证明。
北宋开始,由于没有笔芯的笔(同今天的毛笔)的出现,使得毛笔倒插的意义逐渐消失,用于搁笔的笔架使用更流行了。
此时又想起了米芾的珊瑚金座笔架来,三支朱色珊瑚配上金座制成的笔架,自然让人爱不释手,而且米芾顺手画了下来,到现在成为唯一一张可靠的米芾绘画作品,弥足珍贵。不过这只是笔架,搁笔而不能插笔。
1966年上海宝山朱守城墓出土了砚、笔筒、笔屏、印盒、镇纸、压尺、文具盒、圆盒与香筒等14件文具,是迄今为止考古出土的明代墓葬中最为完整精美的一套。
现在我们常用的置笔工具主要是:
(少言选编自“写字派”)
责任编辑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