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

2016-01-20安然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2016年1期
关键词:甲骨文笔画文字

安然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数千年,面目多端,难以尽举。作者精选出重要、耀眼的作品,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大幅精致的插图对它们逐一进行解剖与赏析,同时还介绍相关的艺术知识和历史知识,向同学们展现书法艺术悠远的历史发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书法的历史悠远,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那时的甲骨文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汉字,也是最古老的书法“作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祭祀狩猎涂朱牛骨》,长32.2厘米,宽19.8厘米,出土于河南安阳市殷墟。这是一块牛肩胛骨,正、反面刻有卜辞9条,字口涂朱,内容是商代社会生活和天气等方面的情况。

这件作品文字排列整齐,结构匀称。其中还有一些象形字:“囚”字是一侧身站立的人置于方框形的囚笼中;“马”字是勾勒马的轮廓,马腿是用直线表示,马头、马躯干、马尾巴则是用曲线摹状;两个“车”字都是从俯视的角度看到的车辆形状,但是结构有所不同;背面的“虹”就像云中出现的一道彩虹……

刻辞笔画遒劲,契刻者的刀法十分娴熟,横、竖、斜笔,是用明快的单刀法刻就,有爽利、挺劲的力感。也有一些线条,特别是曲线非一刀而刻成。这些质朴的契刻主要有三个基本笔画:点、直、曲,这些基本笔画,线条或纤弱或刚劲,造就了甲骨文苍古雄劲、灵动多姿的笔法特点。

字形结构上,繁简不一,变幻莫测,奇趣丛生,但多为长方形、方形,这已经形成了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方块给人以均衡、稳定、庄重之感,而其中左右参差,大小错落,又颇有运动感。书法上常说的左右顾盼、前后呼应、穿插意连等结体法则,在这里已大体具备。

再看看这件作品的章法,不管是正面还是背面,行距明显大于字距,或整齐或错落,疏密有致,相映成趣,形成一种变化又和谐统一的生动局面。

作品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除了有高超的刀刻技巧之外,契刻者还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书法意识”加入其中,这是萌芽阶段的书法意识,作品书风雄健,字大体端,无疑是一件书法杰作。

甲骨文曾被埋在地下三千余年,是我国最早的可识文字,一百多年前才被发现,引起许多国家的关注。甲骨文记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甲骨文书法也是书法领域中古老而年轻、质朴而亮丽的一枚奇葩。

相关知识链接

甲骨文是什么?

甲骨文,是商朝后期的文字。这些文字因为刻在兽骨或龟甲上,故名甲骨文。文字是以契刀刻划的,故又名“契文、契刻”。文字的内容,除极少数属于记事外,大部分是属于当时王公问卜的记载,故又称“卜辞或占卜文字”。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阳县(原是殷代故都),所以又称为“殷墟文字”。

甲骨文是怎么发现的?

甲骨文的最早发现时间是在清末光绪二十五年以前,地点是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庄。村人于耕种时,在土层中掘出一些龟甲兽骨碎片,其中大部分刻有深奥难辨的文句。当时,村人当成龙骨转售给药店作为药材。直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被考古学家王懿荣发现,肯定了它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轰动了学术界。

认识“马”。

责任编辑 何思源

猜你喜欢

甲骨文笔画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热爱与坚持
有趣的一笔画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找不同
甲骨文“祸”字新证
三千年甲骨文
一笔画
最“萌”甲骨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