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债券市场建设提高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
2016-01-19王平
王平
债券市场是一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其在有效分配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债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对于活跃市场交易,提高市场流动性,推动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至关重要。而如何提高债券市场对于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是一个大题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作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者,我们仅从我们所能感受和观察到的角度发表一些意见建议。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各项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与方式。这些变化在更深的层次上考验着中国的金融体系。我们理解,焦点就在于能否有效提升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这不仅需要各类金融机构的自身努力,也需要金融市场建设方面的鼎力支持。在新思维的引领和新政策的推动下,债券市场也必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迎来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从几个方面来看:
一是数量规模方面。债券市场从产品规模与品种到投资者数量与类型都会增加的更快,市场开放性会进一步提高。未来几年,债市在支持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方面扮演的角色可能会更重要,对银行信贷的替代率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目前我国债券存量约为GDP的60%左右,还有空间;十三五规划建议对复杂金融产品的创新基本持肯定态度,预计新产品会不断增加;更多的境外投资者会陆续入市,如果人民币顺利进入SDR货币篮子,短期内增加数量可能就会较多。以上这些可能的变化应该会增加交易机会,刺激交易需求,放大债市交易量,但也会加大投资管理难度,并增加对债市体制机制的完善诉求。
二是功能发挥方面。除投融资功能外,债市本身所具有的较高级的功能作用也应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债券市场应成为发现各期限和各信用等级本币资产价格的主要平台,对于基准利率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从而延伸影响到各类金融资产与负债的定价。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配合衔接应该更加协调和紧密,10月份开始连续定期发行三个月期国债是一个明显标志,国债的金融功能将会越来越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将坚持市场化并由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转变,这种转变的有效性取决于金融机构对价格信号的敏感性和传导机制的顺畅度,债券市场无疑是主要平台之一。
三是风险管控方面。经济增速放缓与推进结构性改革必然会打破刚性兑付,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利率波动频率和幅度将会加大。从正面意义讲,可促进信用定价的理性化和更充分反映资金供求关系,有利于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但反过来看,对市场参与者的定价与市场预期判断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市场管理和建设方面要为防范系统性风险作出切实努力,并为投资者识别和计量风险提供必要和更加充分到位的条件。
经过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债券市场在应对上述变化方面已经有了相应的积累。中央结算公司于1996年成立,作为市场基础设施提供者,曾在早期时为中国债券市场的建设培育做出过许多重要的开创性工作,近20年来,始终致力于为市场参与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提供安全、高效、专业的基础性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核心支持债券市场全周期运行。在市场创建初期,我公司就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债券招标发行、无纸化登记托管、结算及付息兑付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自主设计建设的托管结算体系可分层次接纳各类投资者参与债市,也可支持跨市场平台交易,既降低了发行人和投资者的成本,也提高了市场效率。
二是配合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从设立起,我公司即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支持,目前,其他相关的货币政策实施、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国库现金管理均由我公司提供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操作平台。
三是服务金融市场信息定价。我公司利用数据资源和中立地位等天然优势,在1999年率先编制推出了人民币国债收益率曲线,现已在财政部网站发布,并以此为基础建成了反映债券各项指标的中债价格指标体系,投入市场应用多年,现已成为观察和监测债券市场的首选工具,也是债券发行人和投资人分析市场和管理债务债权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各相关方面的广泛认可和深度应用。
四是服务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公司开发了担保品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金融交易,包括货币政策创新工具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公司处理债券的交易结算采用了使用央行货币的DVP模式,最大限度降低了对手方风险;我们还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持仓数据指标,为机构内部管理债券投资创造了便利条件。
五是支持债券市场创新研发。多年来,我们结合市场实际和政策需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为市场发展和政府相关政策制订提供了依据。公司长年组织投资者对债券市场作专题研讨和业务培训,创办了《债券》专业杂志,为市场参与者搭建交流桥梁。
六是助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目前,中国境内绝大部分债券都在我公司托管结算,近两年境外机构开户数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我们也先后支持多家国际多边机构来华发行人民币债券;以中债指数为标的的两只ETF2014年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纽约交易所上市;中央结算公司与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也建立和保持着紧密联系,与境外13家金融基础设施机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或协议。
当前,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在全球排名第三,信用债规模是全球第二,这是一个可喜的成果。但必须承认作为新兴市场,中国债市现状在质量方面并非尽如人意,同经济发展一样也面临从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型。存在差距的综合表现是流动性不足。流动性低会制约市场容量的放大和功能作用的发挥,也增加了风险管理的难度,同时也会降低对于投资者特别是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影响流动性的因素很多,几乎涉及市场机制安排的各个方面。要建成一个有深度、高流动性的债券市场,使投资者切实感觉到清晰、便利,有安全感,入市交易的动力才会更强。这需要我们在市场建设方面继续做出集约化、精细化的实质性改进。
我们认为,迫切需要改进的几个主要方面有,一是加强监管层面的统一协调,明确监管重心和边界,优化监管方式,放松产品和投资者入市审批限制;二是严格按照国际权威标准整合基础设施,合理分工,并优化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三是在以上两项得到改善的基础上,强化统一的标准化建设,包括在业务、技术领域采用ISO标准和建立及采用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关键环节强制推行统一做法,如债券计息规则、债项信息披露内容要求及格式,在税收方面也应进一步明确规范等等;四是应着力提高做市商和经纪人制度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纵观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在实现大规模融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债券市场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兴经济体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出,这些都必将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人民币债市的发展由此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中央结算公司作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提供者,说白了,就像是做道路交通服务。我们要把路修得尽可能平坦宽阔,按照管理规范标识出合理明确的路标提示,并提供及时可靠的路况信息。这样,机构投资者就可以在人民币债券市场这条日益繁忙的高速路上跑得又好又快。
(作者系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