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16-01-19郭文庆
郭文庆
对于中职生来说,提高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说,增强对美的感知力和表现力就显得更为重要。音乐教师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是极有帮助的。
一、聆听音乐,强化审美感受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所以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也要从聆听音乐入手,让学生通过音乐的韵律逐步感受到音乐的美。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美,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辅助手段,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音乐,将音乐和图片、影像资料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如在聆听《赛马》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万马奔腾的场面,还可以播放那达慕大会中的赛马片段,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美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以及节日的气氛,这时学生就能在真切的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一段乐曲,展开想象,尝试将自己听到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更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不仅知道如何感受美,还学会如何表达美。学生的审美能力会跟随丰富的想象力得到大幅提升。
二、演唱歌曲,提高艺术表现力
在音乐课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感受音乐的美,更要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演唱、演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演唱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展现歌曲之美。
例如,在聆听了《信仰》等歌曲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学习演唱。在学生掌握了演唱技巧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歌曲和旋律来尝试表演,每个小组都要体现自己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法演唱。要知道,演唱歌曲其实是对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在这种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音乐之美,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不仅如此,通过组织小组表演等方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激发其参与的热情,久而久之,学生的性格也会变得更加开朗,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时也会更加投入,艺术表现力也会逐步增强。
三、创作音乐,提升音乐创造力
除了通过演唱的方法来提高审美表现力,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创作中提高音乐创造力,享受创作的快乐。
对于一些音乐技能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尝试进行乐段的创作,例如,给学生欣赏一幅图画,然后让他们根据画面所展现的唯美场景谱写乐曲,并尝试将自己的作品表演出来。但是对于一些音乐技能较弱的学生,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降低一点难度,例如给他们听一段音乐,然后让他们尝试为这段乐曲填词,并且写出自己的想法。另外,小组合作创作也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例如在欣赏了管弦乐《春节序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根据音乐编一段舞蹈,表现出春节热闹、喜庆的场面。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锻炼他们组织力、协调力、与人相处的能力,这些能力也都是学生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所必不可少的。
四、探究音乐,提高音乐修养
为了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深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探究音乐之中所蕴含的内容。事实上,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有优美的旋律,其中还有丰富的内涵,往往能挖掘出民族、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探索音乐背后的知识,这对于提高音乐修养很有帮助。
例如,在欣赏《秋收起义歌》《遵义会议放光辉》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从音乐之中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气氛?为什么这些音乐作品能够带给人这样的感受?在引发学生思索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了解这些歌曲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鼓励学生自己在网络上或图书馆里搜寻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后再进行学习,使他们更能感受到音乐的丰富内涵,增长知识,增强探索精神。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注意将抽象的音乐知识通过多种方法展现出来,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责编 陈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