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申创内陆自贸区的影响因素评价研究——基于内陆副省级城市的比较
2016-01-19高增安,陈娇娇
成都申创内陆自贸区的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基于内陆副省级城市的比较
高增安a, 陈娇娇b
(西南交通大学 a.经济管理学院; b.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区位优势;西部地区;内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
收稿日期:2015-04-29
作者简介:高增安(1965-),男,四川天全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服务经济、国际贸易研究。E-mail:gaozengan133@163.com。
中图分类号:F207;F061.5
文章编号:文献标志码:A1009-4474(2015)05-0115-05
摘要:为应对竞争、促进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自由贸易区,这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以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国际开放、服务环境四个主要方面16个指标对成都、西安、武汉等内陆副省级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无论是分项指标还是综合实力,成都均具有明显优势。但成都还应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以不断优化“软”“硬”环境。
Evaluation of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Chengdu to Apply for Inland PilotFree Trade Zone—Based on Comparison of Inland Sub-provincial Cities
GAO Zeng-ana, CHEN Jiao-jiaob
(a.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b.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PoliticalScienceandLaw,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Chengdu610031,China)
Key words: Free Trade Zone (FTZ); Location advantage; Western Region; inland city;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 industry structure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global competition and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many countries and districts have established various free trade zones (FTZs), which draws much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16 indicators from the four major dimensions of economic strength, infrastructure, international openness, and service environment among Chengdu, Xi’an, Wuhan, and other inland sub-provincial cities, it finds that Chengdu enjoys an obviou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sub-indexes and overall strength, but it is still necessary for Chengdu to 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e, improve infrastructure, and accelerate trade integration so as to continuously perfect both “soft” and “hard” environment.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此后,广东、天津、福建第二批获批建立自贸区,大连、舟山、哈尔滨、长春等城市也积极争取试点,作为内陆改革开放先行城市的成都,则将发展定位为内陆自贸区。因此,对比研究成都与内陆其他副省级城市申创自贸区的影响因素与综合实力,不仅是成都发展的当务之急,也对成都发挥“首位城市”功能、建设“开放性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及“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探究建立自贸区的影响因素,进而选取相应指标,实证比较分析内陆副省级城市申创自贸区的综合实力,进而为成都市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FTZ),指在一国境内设立的特殊区域,享受更优惠的政策和更大的开放度,也更符合国际惯例。国外自由贸易区发展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关于自贸区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Gupta,Hazari引入Harris-Tadaro模型,分析不同进口减税方案对自贸区内就业率及整体福利水平的影响〔1~2〕。Facchini和Willmann运用DIXIT-Norman税收模型,分析自贸区和非自贸区之间的差异,指出优惠的税收是自贸区发展的基础,也是自贸区扩大贸易规模、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措施〔3〕。Mcintyre提出区位优势理论,认为建立出口加工区的有利条件应该包括:低成本的劳动力、财政优惠、高效的服务支持(如银行、法律咨询)等〔4〕。Takayoshi和Kusago运用数据分析认为,减少行政管理是刺激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管理程序的简化和“一站式”服务〔5〕。这些研究表明,良好的“软”环境有益于自贸区的建立。Malhotra在分析全球各种类型自由贸易园区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园区对入驻企业,不应仅仅注重税收减免政策,而要从优化物流系统、强化投资环境等方面提供战略性支撑〔6〕,这说明基础配套设施等“硬”环境对建立自贸区也十分重要。
(二)国内研究
随着世界各国通过设立自贸区来应对竞争和促进发展,国内近几年也掀起了自贸区研究的热潮。张世坤通过对德国汉堡港、荷兰鹿特丹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比较分析,认为三个港口建立自由贸易园区的共同条件是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巨大的货物吞吐量和开放的合作环境等〔7〕。陶峰运用计量模型研究发现保税区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间关联度较高〔8〕。尚佳通过综合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园区的差别化研究指出,建立自贸区的条件有便捷的通关手续、良好的生产设备和基础设施、宽松的金融管制等〔9〕。
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有学者也对上海自贸区创建条件进行了探究,如周敏认为上海自贸区的创立优势是巨大的出口贸易额、全球领先的货邮吞吐量、众多的营运中心和跨国公司总部以及开放的合作环境等〔10〕。
另外,随着自贸区申创热潮,学者们对其他地区争创自贸区的优势也进行了对比分析,如盛毅认为四川探索建设内陆自贸区的条件是金融体系较完整、经济基础较为扎实、具备对外开放的各种相关服务和管理规则、有便利的交通网络、有大量熟悉国际贸易事务的人才等〔11〕。
从国际国内经验来看,关于建设自贸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其侧重点都有所不同,但是这些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也是围绕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保障、国际开放度、服务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建立的。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分析主要基于两方面数据:各城市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通过问卷的方式征询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该领域的有关专家,由他们对各项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比较打分,从而得到关于影响自贸区建立的各项因素分值的数据。
(二)指标选取
影响自贸区设立的因素繁多,归纳起来主要有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保障、国际开放度、服务环境等。根据文献查阅与整理,初步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航空港年货运量、邮电业务总量、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外贸依存度、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数、境外游客入境人数、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专利授权量、城镇化率等。
借助软件SPSS对初步选取的指标进行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与绝大部分指标的相关性都十分强,这无法满足指标独立性要求,需剔除地区生产总值这一指标。
经过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和筛选,最终得出16个相对独立、有代表性的指标,分属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国际开放、服务环境等四个主要方面(其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自贸区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AHP法和Delphi法相结合的主观赋权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相对权重。根据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相关领域专家打分,本文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
(一)一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一级指标值Xij为专家j对指标i根据重要性不同所给出的分数,其中,i=1,2,3,4,j=1,2,…,10,Xij分值越高,重要性值越高(见表2)。
表2 专家打分值
根据专家打分值确定一级指标权重ωi:
(1)
按照公式(1)并经计算,国际开放度的权重最高,为0.269,表明开放自由的国际环境对自贸区的建立至关重要。其次是经济实力权重,为0.259,说明自贸区的建立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作支撑。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权重分别为0.247、0.225,可以看出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服务环境的质量与自贸区的构建关联度较高。
(二)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对于二级指标权重,主要采用标度为5的两元对比法进行计算。首先,通过咨询专家,根据因素的重要性不同,两两进行比较;然后,将两两比较值再进行比较,形成判断矩阵;最后,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其对应的特征向量,经过归一化处理,求出了所有因素的权重。
其中,K1、K2、K3、K4表示二级指标对于上层因素而言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数值表现,通过软件“Expert Choice”计算,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看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指标非常重要,邮电业务总量和国际互联网用户数主要反映了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一个地区的国际开放程度主要由外贸依存度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决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则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服务环境水平。
(三)综合权重的计算
上述计算过程所得结果均是各指标所在层次的相对权重,必须通过相应的数学运算,变成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权重,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即综合权重
Wm=ωi·ωim
(2)
式(2)中,m=1,2,…,16,ωi为一级指标i的客观权重,ωim为二级指标m的权重。
根据公式(2),16个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权重如表4所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外贸依存度、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金融保险业增加值、邮电业务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因素对自贸区的构建非常重要。
表4 评价指标综合权重
(四)建立自贸区综合能力的计算
将各项指标归一化,将数据压缩到〔0,1〕闭区间。根据各城市2013年统计公报数据,结合以上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计算各城市建立自贸区综合能力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成都在内陆副省级城市中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杭州、南京等城市。
表5 各内陆城市建立自贸区综合能力
四、结论
基于数据分析和讨论,可以得出影响成都建立自贸区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保障、国际开放度、服务环境等方面;在申创内陆自贸区上,成都与副省级城市中内陆城市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但要最终取得成功,还有赖于不断优化“软”、“硬”环境。
第一,在经济实力方面,第三产业比重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占权重比较高,表明建立自贸区需要合理的产业结构和高度发达的服务业作为支撑。因此,成都应调整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为先导,以“高精尖优”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抢占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制高点。
第二,在基础设施保障方面,建立自贸区对于航空港承载能力、邮电和互联网设施完善程度要求较高。成都一方面应促进航空运输与临空产业的耦合,推进成都“临空经济”发展,接轨国际国内先进地区,着力提升西部综合交通主枢纽功能,打造成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另一方面,还应完善通信网络体系,打通对外开放大通道。
第三,在国际开放方面,外贸依存度、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是能否建立自贸区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成都应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步伐,着力提升“走出去”水平,扩大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提高成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探索对外商直接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同时,健全对外交流机制,继续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入外国领事机构、商务代表处和国际性组织,打造全球产业、资本、人才汇聚中国内陆城市的首选之地。
第四,在服务环境方面,金融贸易量、保险业和专利授权量的权重较高,表明建立自贸区需要一个高度自由、创新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成都应该加强以下工作:首先,应加快行政审批制度和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运营国际化、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自由化的优惠政策,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其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知识产权质押和股权融资等新型服务产品和互联网金融创新服务,积极吸引境内外银行机构、跨国公司在成都设立外汇资金结算中心。大力发展各类专业保险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鼓励社会资金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商业保理公司。最后,不断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城市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推动“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Gupta,M. R.Duty-freeZone,Unemployment,andWelfare:ANote〔J〕.Journal of Economics,1994,(2):217-226.
〔2〕Hazari,B.R.FreeTradeZones,TariffsandtheRealExchangeRate〔J〕.Open Economics Review,1996,(3):199-207.
〔3〕Facchini G,Willmann G.TheGainsfromDutyFreeZon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2):403-412.
〔4〕Mcintyre,John R.TheRoleofExportProcessingZonesforHostCountryandMultinational:AMutuallyBeneficialRelationship〔J〕.The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1996,(4):435-444.
〔5〕Takayoshi, Kusago.ExportProcessingZone:AReviewinNeedofUpdate〔J〕.Social Protection Discussion Paper,1998,(2):30-39.
〔6〕Malhotra S.FreeTradeZones:CharacteristicsandTenantBehaviour〔D〕.Ottawa:Eric Sprott School of Business of Carleton University,2008:20.
〔7〕张世坤.有关汉堡港、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的考察——兼谈我国保税区与国际自由港的比较〔J〕.港口经济,2006,(1):42-43.
〔8〕陶峰.我国保区发展水平及其对腹地经济依赖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09,(8):31-32.
〔9〕尚佳.基于对应分析法的综合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园区的差别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12:28-35.
〔10〕周敏.上海争创全国首个自由贸易园区〔J〕.沪港经济,2013,(5):26-29.
〔11〕盛毅.四川应积极探索内陆省份自贸区建设〔N〕.四川日报,2013-12-11(6).
(责任编辑:叶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