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王符《潜夫论》的文献价值

2016-01-19李晓敏

论王符《潜夫论》的文献价值

李晓敏

(山西师范大学 现代文理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4)

关键词:王符;《潜夫论》;古文献

收稿日期:2015-05-27

作者简介:李晓敏(1983-),男,山西太原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汉唐文学及文献研究。E-mail:573201114@qq.com。

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章编号:文献标志码:A1009-4474(2015)05-0070-05

摘要:《潜夫论》是东汉著名思想家王符的政论文集。王符在其文章中论述政治观点往往引经据典,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代文献,具有参证经说、校对异文、考证史实、保存佚文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应引起当代学人的注意。

QianFuLun’sLiterary Value

LI Xiao-min

(ModernCollegeofArtsandScience,ShanxiNormalUniversity,Linfen430079,China)

Key words: Wang Fu;QianFuLun;ancient literature

Abstract:Qian Fu Lun is a collection of political essays of Wang Fu who was a famous thinker in Eastern Han dynasty. When discussing political views, Wang Fu quoted copiously from many ancient classics in his articles, thus saved a lot of precious ancient literature. For today’s literature research, his Qian Fu Lun provides references, preserves historical texts, and abounds in literary values in many aspects, deserving the attention of contemporary scholars.

王符作为东汉一位颇具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其所著《潜夫论》切中时弊、论理精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名著。王氏在这本为其赢得百代声誉的著作中引经据典,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千载之下,我们重读《潜夫论》,不仅可以从中汲取其思想精华,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其重要的文献学价值。

在王符征引的群书中,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笔者曾对《潜夫论》征引经传的相关情况作过认真爬梳和详细分析①。总的来看,《潜夫论》引书的文献价值主要有参证经说、校对异文、考证史实、保存佚文等几个方面,以下将分别予以论述。

一、参证经说

《潜夫论》中引用了大量经书。王符在引用经书文句的同时,往往对经文之意加以解说。在汉代今古文经说大量散佚的情况下,仔细考订这些说解,有助于我们了解汉代经学各家的不同经义。

首先,《潜夫论》中保留了大量的三家《诗》,尤其是《鲁诗》说遗存。由于史料阙如,我们现在只能明确考订王符引《诗》、论《诗》中的一部分为《鲁诗》,将其与现存《毛诗》诗意相比,大多存在差异。王符论诗大部分本三家《诗》,这就为我们考订三家《诗》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清代朴学考证之风颇盛,很多经学研究者都将《潜夫论》引《诗》作为考订《鲁诗》遗说的重要参考。如清代唐晏的《两汉三国学案》将王符直接列于《鲁诗》学派,并征引其引诗和解说十一条〔1〕。冯登府的《三家诗遗说》、阮元的《三家诗补遗》、陈乔枞的《三家诗遗说考》皆征引了大量王符《潜夫论》引诗解诗之说,作为考订《鲁诗》诗义的重要参证。研究者们多将王符的引诗和解说与《史记》、刘向《新序》、《淮南子》高诱注及蔡邕《琴操》的相同引诗进行参照比对,以此确定《鲁诗》的诗义。如陈乔枞在《鲁诗遗说考》中训释《采蘩》的诗歌性质时引《潜夫论·班禄》:“背宗族而采蘩怨”,然后加以按语说:“《潜夫论》以《鹿鸣》为刺诗,与司马迁《史记年表》,蔡邕《琴操》,高诱《淮南注》并合,有以《行苇》为咏公刘诗,亦与刘向《列女传》合,是其用《鲁诗》之明证。然则此亦《采蘩》为怨诗者,亦当据鲁说也。”〔2〕这些经学家们完全将王符引《诗》作为《鲁诗》的说法虽显得绝对化,但是在史料阙如的今天,王符《潜夫论》中对所引《诗》句进行的解说,确实是我们了解汉代三家《诗》,尤其是《鲁诗》诗义的重要参考文献。

另外,《潜夫论》中有《尚书大传》的遗存,可以供我们考察《尚书大传》的内容。如《考绩》:“古者,诸候贡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不贡士,一则黜爵,再则黜地,三而黜,爵、地毕矣。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逐。”《后汉书·左周黄列传》:“升之司马,辩论其才,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禄之。”章怀太子注曰:“古者诸侯之于天子,三年一贡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有功者,天子赐以车服弓矢,号曰命。诸侯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一不适谓之过,再不适谓之傲,三不适谓之诬。诬者,天子黜之,一黜以爵,再黜以地,三黜而爵地毕也。”〔3〕我们这里将王符的引文与章怀太子注两相参照,正好可以明了《尚书大传》中对诸侯贡士之事的论述。

最后,《潜夫论》中还有大量对《易》经传的引用和解说,这些引用在今天的《易》类文献中大多都能找到出处。但是王符随文对其进行的解说,也可以作为我们了解东汉学人对《易》经传含义认识的重要参考。

二、校对异文

先前两汉文献流传到今天,由于历代的解说、印刷等因素,存在很多的讹误和差异。我们对这些文献文字的校对和订正,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历代文献的整理和爬梳。《潜夫论》中所引书籍之众,已如上论。其中引用的很多经传文字与今日所见文献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对这些文献详加甄别,可以尽可能恢复文献古本原貌,更好地了解其思想。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潜夫论》中《鲁诗》的遗存,参订《鲁诗》中很多与《毛诗》有异的文字。如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中就利用了很多《潜夫论》这方面的材料,并参照相关史籍,考订《鲁诗》文字。如《诗经·小雅·小宛》:“题彼脊令,载飞载鸣。”〔4〕王先谦认为《鲁诗》“题”当作“相”,“脊令”当作“鹡鸰”。其考证为:

鲁“题”作“相”,“脊令”作“鹡鸰”者,《释鸟》:“鹡鸰,雝渠。”郭注:“飞则鸣,行则摇。”《汉书·东方朔传》《答客难》曰:“王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譬若鹡鸰,飞且鸣也。”《中论·贵验篇》曰:“诗曰:相彼脊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迁善不懈之谓也。”陈乔枞云:“《中论》说《诗》与东方生语,皆述《鲁》义。‘脊令’当作‘鹡鸰’,《鲁诗》之文然也。‘题’鲁作‘相’,‘相’亦‘视’也。”《潜夫论·赞学篇》:“诗曰:‘题彼鹡鸰,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是以君子终日乾乾进德修业者,非直为博己而已也,盖乃思述祖考之令问,而以显父母也。”王亦用《鲁诗》,仍作“题彼鹡鸰”,疑后人顺毛所改耳。〔5〕

这正是王氏参以各家,据《潜夫论》考订《鲁诗》文字之一例。王先谦的考证多少带有些主观因素,但是《潜夫论》在这方面的参考价值却是不能抹杀的。

又如《潜夫论》所引《论语》,可证今本《论语》之文字。如《爱日》:“孔子病夫‘未之得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者。”今本《论语·阳货》曰:“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6〕按,《爱日》曰“患不得之”,但今作“患得之”。据《荀子·子道》引:“孔子曰:‘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7〕由此可证,此处加“不”字,并非是王符征引失误或擅自增字,而是《论语》古本就是如此。另外,《潜叹》: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今本《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6〕前后两句的次序相互颠倒。考《风俗通义·正失》所引曰:“孔子曰:‘众善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8〕此又说明王符所引不虚,可证《论语》此句顺序。

《潜夫论》所引文献还可证《国语》文字。如《志氏姓》:“后衰,乃生武丁。即位,默以不言,思道三年,而梦获贤人以为师。乃使以梦像求之四方侧陋,得傅说,方以胥靡筑于傅岩。升以为大公,而使朝夕规谏。”今本《国语·楚语上》:“如是而又使以象梦,旁求四方之贤,得傅说以来,升以为公,而使朝夕规谏。”〔9〕两相比较,“梦像”今作“象梦”。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二十一在引《国语》此句之后,曰:“家大人(指王念孙)曰:‘象梦’,当为‘梦象’,谓以所梦见之人,作象而使求之也。据韦注云:思贤而梦见之,识其容状。故作其像而使求之。则正文之作‘梦像’甚明。今本‘梦像’二字倒转,则文义不顺。《潜夫论·五德志》载其事云:‘乃使以梦像求之四方侧陋,得傅说,方以胥靡筑于傅岩。升以为大公。’即用《国语》之文。”②此处,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正是以《潜夫论》的引文为据,证明今本《国语》文字的失误。

还有以《潜夫论》文字校订《周易》文字者。如《三式》:“《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刑渥。凶。”此句自《易·鼎·九四》,今作:“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10〕“刑”今作“形”,然虞翻本同《潜夫论》,可见古有此说。

总之,《潜夫论》所引经传文字很多都保留了古代文献的原始面貌,为我们保存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其文字校对价值是非常大的。

三、考证史实

《潜夫论》为了论说的需要,征引了大量历史文献。这些历史文献中所保留的资料,在后来的文献中已经很难看到,所以可用其考订古代的史实、名物。在这方面价值最大的可能是《潜夫论》中的两篇单篇文献,即《五德志》和《志氏姓》。这两篇文献的写作,王符自称是“咨之《诗》、《书》,考之前训”,所以必然是参考了大量上古文献,可为后世的研究者考订史实提供有益的参考。

有学者利用《潜夫论》所引文献考订人名。如明末清初黄生的《义府》卷下:“豢龙逢。《潜夫论》云:‘豢龙逢以忠谏,桀杀之。’他书多作关龙逢。予乃知‘关’当读为‘豢’。即古豢龙氏之后也。若不读《潜夫论》鲜不以关为姓,以龙逢为名矣。”〔11〕另如我们辑佚发现,《潜夫论》中曾提及刘邦之父名,据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王符云:‘太上皇名煓。’”〔12〕又见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卷九:“汉高祖父母姓名。汉高祖父曰太公,母曰媪,见于史者如是而已。皇甫谧、王符始撰为奇语云:太公名执嘉,又名燸。媪姓王氏。”〔13〕可见,历代文献中并未见刘邦之父的名字,唯有王符的《潜夫论》有此记载,皇甫谧的说法也很难说不是来自王符。

也有用《潜夫论》所引文献考订姓氏者。如明代杨慎《升庵集》卷五十:“三字姓”条曰:“魏初作府兵,八柱国掌之,侯莫陈崇其一也,侯莫陈三字,姓崇,其名也,赵宋有侯莫陈利用,盖其后裔。今读者以侯莫为一人,陈利用为一人,非也。又代北边人,有三字姓,侯莫陈阿史那。《潜夫论》:中国亦有白巴公氏。”〔14〕此以《潜夫论》文献证“三字姓”当有,乃以《潜夫论》文献证定史料中名物之一例。

还有用《潜夫论》征引文献考订古国者。如《四库全书·诗地理考提要》中,纪昀就据《潜夫论》所引文献订正了王应麟的失误。其论云:“《大雅·韩奕》首章曰:‘奕奕梁山’。其六章曰:‘溥彼韩城,燕师所完。’应麟引《汉志》‘夏阳之梁山’《通典》‘同州韩城县,古韩国以存’旧说。兼引王肃言‘燕为北燕国’及‘涿郡方城县有韩侯城’,以备参考。不知汉王符《潜夫论》曰:‘昔周宣王时有韩,其国近燕。’”〔15〕另如顾炎武《日知录》卷三“韩城”条下曰:“又考王符《潜夫论》曰昔周宣王时,有韩侯,其国近燕,故诗云:‘普彼韩城,燕师所完。’其后韩西亦姓韩,为卫满所伐,迁居海中。汉时去古未远,当有传授。”〔16〕这里,纪昀和顾炎武都是在充分利用了《潜夫论》文献之后,才解决了“韩城”的有无和旧址的问题。

由此可见,《潜夫论》中保留的大量先秦两汉历史文献弥足珍贵。此处仅举其一隅,历代以《潜夫论》证史之例不胜枚举,兹不赘述。

四、保存佚文

《潜夫论》引书文献还有很高的辑佚价值,从中可辑出不少经史佚文,能补今本文献之不足。

如《论荣》:“故《书》称‘父子兄弟不相及’也。”该文并不见今本《尚书》。但是据《左传·昭公二十年》曰:

卫侯告宁于齐,且言子石。齐侯将饮酒,遍赐大夫曰:“二三子之教也。”苑何忌辞,曰:“与于青之赏,必及于其罚。在《康诰》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在群臣?臣敢贪君赐以干先王?”〔17〕

另,《后汉书·章帝纪》十二月诏书引:“《书》云:‘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恭,不相及也。’”〔3〕《册府元龟》卷五百二十八引:“《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18〕王符所引虽然与这些史料在文字上有一定出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其出处必是《尚书·康诰》。所以,王符此处的引文正好可以补今本《康诰》之阙文。

再如,《边议》篇曰:“徒窃笑之,是以晏子‘轻囷仓之蓄而惜一杯之钻’何异?”今本文献中并未见有此句记载。吴则虞先生在其《晏子春秋集释·附录》中收录了《潜夫论》此条记载,并将其附录于关于晏子的“评论”类材料中〔19〕。但是从王符文章的语气看,明显是对晏子言论的转述。再从文意上考察,此句意在批评统治者中的投降派认为救边费烦、主张放弃边疆的做法,指责其舍本重末,不懂轻重取舍。这与晏子一贯立身处世的原则是相应的。所以我们认为,这应该是《晏子春秋》的佚文。

还有,《潜夫论》中《贤难》篇载:

今观宰司之取士也,有似于司原之佃也。昔有司原氏者,燎猎中野。鹿斯东奔,司原纵噪之。西方之众有逐狶者,闻司原之噪也,竞举音而和之。司原闻音之众,则反辍己之逐而往伏焉,遇夫俗恶之狶。司原喜,而自以获白瑞珍禽也,尽刍豢单囷仓以养之。豕俯仰嚘咿,为作容声,司原愈益珍之。居无何,烈风兴而泽雨作,灌巨豕而恶涂渝,逐骇惧,真声出,乃知是家之艾猳尔。此随声逐响之过也,众遇之未赴信焉。

此处王符为了说理,引用了这则非常具有讽喻意义的寓言。这则寓言今不见于其他文献,但是《左传·襄公四年》魏绛引《虞箴》曰:“兽臣司原,敢告仆夫。”〔17〕可知“司原”必有出处。因为我们现在仅见《潜夫论》征引,很容易让人将其当成是王符的原创。但我们认为,王符著书,广征博引,可能他所见的文献中,正有这则寓言的相关记载。其次,王符文章的重心在论政,主要是依靠论据来说理,如果他自己首创一个论据的话,其说服力必然不足。这则寓言生动形象,我们虽然不知其具体的文献出处,但应该是上古文献的佚文无疑,并不是王符独创。

再有,《潜夫论》中有《老子》佚文。《忠贵》:“故居上而下不重也,在前而后不殆也。”《文子·道德篇》:“老子曰:‘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众不害。’”〔20〕可见其为《老子》佚文。这里王符引用的虽然不是原文,但仍有参考价值。

最后,我们在对王符引用的文献进行梳理的过程中还发现,有两则王符引用孔子言论的文献找不到来源。它们是:

《慎微》:故仲尼曰:“汤、武非一善而王也,桀、纣非一恶而亡也。三代之废兴也,在其所积。”

《志氏姓》:孔子闻之曰:“惜夫!杀吾君也。”

第2条材料又见《风俗通义·正失》,曰:“孔子闻之曰:‘惜夫!杀吾君也。’”〔8〕可见王符所引必有出处。所以我们认为,以上两条文献也一定是先秦或者两汉文献的佚文,只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不能为其找到明确的归属而已。

总之,王符《潜夫论》文献价值极大,其文章的政论性质直接决定了该书征引文献数量之夥。《潜夫论》保存的很多珍贵文献资料为前代研究者广泛利用,同时也等待着我们今天的研究者继续去开掘。

注释:

①参见李晓敏《王符〈潜夫论〉研究》上编《文献考辨》中第二章《〈潜夫论〉引书考》的相关论述,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

②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二十一,道光七年刻本。

参考文献:

〔1〕唐晏,著.吴东民,点校.两汉三国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1986:249-250.

〔2〕陈乔枞.三家诗遗说考〔C〕∥续修四库全书(第7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69.

〔3〕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2043,149.

〔4〕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C〕∥阮元,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451.

〔5〕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695.

〔6〕何晏,注.邢昺,疏.论语注疏〔C〕∥阮元,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2524,2517.

〔7〕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533.

〔8〕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1:59,86.

〔9〕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国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2:503.

〔10〕王弼,注.孔颖达,疏.周易正义〔C〕∥阮元,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61.

〔11〕黄生.义府〔C〕∥丛书集成初编.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73.

〔1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342.

〔13〕洪迈.容斋随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520.

〔14〕杨慎.升庵全集〔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1077.

〔15〕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C〕∥万有文库(第十八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11.

〔16〕顾炎武.日知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70.

〔17〕左丘明,传.杜预,注.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C〕∥阮元,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2091,1933.

〔18〕王钦若,等.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1988:1408.

〔19〕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附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2:590.

〔20〕王利器.文子疏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0:238.

(责任编辑:武丽霞)

西南交通大学发布120周年校庆LOGO

日前,西南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LOGO正式发布。

西南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LOGO设计,以流畅飘逸的丝带构成了“120”三个数字,该标志的整体外形又形似一辆前行的列车。丝带代表人文、庆祝以及传承,列车体现学术和发展。整个LOGO结构形式优美,采用红色系配色,图形、文字、颜色搭配简洁明快、和谐美观,可识别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校庆氛围。

据了解,学校120周年校庆LOGO自2015年3月面向广大海内外校友师生征集以来,共征集到来自建筑与设计学院、交运学院、机械学院以及校外各界校友师生精心设计的百余件作品。经过网络投票、学校领导、专家评委等四轮全方位、多角度、高标准的评审、指导以及作者的反复修改,并提请学校文化建设委员会讨论审定,最终选定建筑与设计学院学生周仁杰创作的作品为学校120周年校庆LOGO。

(信息来自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