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16-01-19梁春阳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银川75002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中国分析

●梁春阳(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银川 750021)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梁春阳(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银川750021)

[关键词]网络舆情;网络舆情研究文献;计量统计;分析;中国

[摘要]通过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的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对我国网络舆情的研究历程、研究领域、研究层次、研究主体及核心研究成果、成果载体等进行“全景式”的计量分析,以期为深化我国网络舆情研究提供“普查性”文献信息。

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普查与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路径与方法。在此,我们通过“中国知网(CNKI)”、“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查询与分析系统”等文献检索系统,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旨在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对此主题的研究历程、研究领域、研究层次、研究主体及核心研究成果、成果载体等进行“全景式”的计量分析,以期为深化我国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危机研究提供“普查性”文献信息。

1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成果概述

本课题组于2014年3月初,以“网络舆情”为主题词分别键入CNKI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检索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查询与分析系统,对我国有关网络舆情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的回朔检索。检索截至2013年底,我国发表以“网络舆情”为主题的期刊论文共有2427篇,通过论文答辩的博士论文40篇、优秀硕士论文542篇,获准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课题共有4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课题共有25项。这些研究成果及立项课题从文献视角基本反映了我国“网络舆情”研究自始至今的成就。

此外,2013年11月初,本课题组以“网络舆情”为主题词,进入全国图书发行业第一家大型跨省连锁企业——博库书城有限公司的博库网(bookuu.com)进行了检索,检索出26种与“网络舆情”直接相关的专著。

以上各类不同文献载体的研究成果的数量情况详见表1。

表1 我国以“网络舆情”为主题的研究成果数量统计

2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期刊论文计量分析

(1)我国网络舆情研究期刊论文的数量及增长情况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发表的期刊论文始于2005年,经过了9年的历程,其发表论文数量已从当初的年发文量不足5篇到目前的年发文量达786篇。也就是说,9年间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的期刊论文成果增长了87倍之多。其具体的增长进程详见表1和图1。

分析图1可以明显地看出,截至目前,我国网络舆情研究进程大体有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2005~2007)——这一阶段为开辟“网络舆情研究”领域时期,年均发表论文约12篇;二是上升阶段(2008~2009)——在短短的两年间,全国发表的“网络舆情研究”论文数量呈“急促上升”之势,由2008年的40篇猛增至2009年的124篇,年增长数达到了3倍以上;三是快速发展阶段(2010~2013)——这4年共发表了2226篇论文,是前5年发表论文数的11倍之多,尤其是2012年至2013年,年均发表的“网络舆情研究”论文数量在700篇以上,而且还在呈强劲的上升势头。

上述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网络舆情研究”从起步到繁荣仅仅用了9年时间,可见“网络舆情研究”已成为我国学术界、理论界的热点领域,且“热度”还在继续升温,也显现了“网络舆情研究”在我国正在步入“显学”之列的发展趋势。

图1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期刊论文数量及增长情况示意图

(2)我国网络舆情研究期刊论文的学科类别分析。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发表的2426篇“网络舆情研究”论文共涉及40个具体学科。其中涉及社会科学部类的有36个具体学科,涉及自然及技术科学部类的有4个具体学科。[1]按具体学科类别发表论文数量排序,处于前5位的学科为:①新闻与传媒,共发表论文1349篇;②高等教育,共发表论文334篇;③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共发表论文250篇;④互联网技术,共发表论文152篇;⑤信息经济与邮电经济,共发表论文104篇。若以发表100篇以上论文的学科为“网络舆情研究”的“高聚集”学科,那么,现阶段我国“网络舆情研究”论文的“高聚集”学科则为上述5个具体学科。

(3)我国网络舆情研究期刊论文的被引频次与被下载频次分析。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发表的“网络舆情研究”2426篇期刊论文中,按被引用次数排序前10名论文的被引频次共为1509次,平均每篇被引用150.9次。其中,《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一文在6年多的时间里,被其他研究者引用210次,[1]为目前被引用频次最高的论文。被引频次排序前10名的论文详见表2。

表2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期刊论文中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论文

以上被引频次排序前10名的论文从其研究的主

题内容看,涉及有关“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与特点、网络舆情工作机制、网络舆情内容分析及网络舆情的预警和引导等理论与实践领域,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或实践指导价值,可以看作为我国现阶段“网络舆情研究”的扛鼎之作。

如果说某篇论文被引用频次的高低反映其在理论研究领域参考价值的大小,那么,某篇论文被下载频次的高低则反映其在读者群体中可参考价值的大小。故而,我们在此专门就“网络舆情研究”论文的被下载频次进行了系统的统计。

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发表的“网络舆情研究”2426篇期刊论文中,按被下载次数排序前10名论文的被下载频次共为40584次,平均每篇被下载4058次。其中,被下载频次最高的论文《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在短短4年多时间里,被读者下载8446次。[1]被下载频次排序前10名的论文详见表3。

表3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论文中被下载频次最高的10篇期刊论文

由表3可知,被下载频次排序前10位的论文,其内容集中于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状况的综述、网络舆情热点的分析、网络舆情信息分析方法及网络舆情传播模式等方面。这表明:①读者认为可利用价值较大的是系统、全面、准确的综述、评价、展望“网络舆情研究”情况的论文;②相对于被引用频次的特点而言,被下载频次较高的论文大都为“实际应用型”的,即应用价值较大的论文,被下载频次亦较高;③被引用频次高的论文并不一定被下载的频次也高,反之亦然。由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上述被下载频次排序前10位的论文可以认为是我国目前在“网络舆情应用研究”参考价值最大的论文文献。

(4)我国网络舆情研究期刊论文的载体及作者情况分析。截至2013年底,我国刊载9篇以上以“网络舆情”为主题的论文期刊有40种。[2]依载文量排序,前10名的期刊详见表4。

表4 我国刊载以“网络舆情”为主题的论文排序前10名的期刊

分析表4可知,现阶段我国刊载“网络舆情研究”论文“集聚度”最高的前10名13种期刊中,情报信息类和新闻报业类的各有4篇,政治法律类的有3种,社会科学综合类的有1种。这从一个视角说明,目前,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情报信息、新闻报业及政治法律等学科。

另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在国内期刊上发表8篇以上以“网络舆情”为主题的论文作者共有15人,[2]具体详见表5。

上述作者中,李祥洲、康亚丽、郭林宇、戚亚梅等学者作为一个研究集体,共同研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的课题,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体现了集体攻关的效应,可谓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研究领域的优秀集体。其他11位作者可谓我国现阶段“网络舆情研究”的核心作者群体。

3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博士论文计量分析

博士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高校或专业研究机构的高层次教育及科研实践的水平,因此,分析某一学科领域的博士论文状况,是探讨该领域研究现状不可或缺的路径之一。

表5 在国内期刊上发表8 篇以上以“网络舆情”为主题的论文作者

(1)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博士论文的数量及增长情况分析。自2006年我国第一篇“网络舆情研究”博士论文问世以来到2013年底,我国已经产生了40篇“网络舆情研究”博士论文,就其增长数量来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见表1、图2)。

图2 我国以“网络舆情”为主题的博士论文数量增长情况示意图

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博士论文数量的增长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2006年至2007年为“新生期”阶段。这一阶段,南京师范大学叶战备博士的《权力制约视角下的舆论监督》论文应运而生,可谓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博士论文的开山之作。此阶段虽仅有一篇论文问世,但其在我国高等院校顶级研究领域里具有添进“新丁”的开创性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开启了我国有关“网络舆情”研究的系统化和深层次进展之旅。

②2008年至2010年为“成长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博士论文数量有了明显增长,研究内容亦有了重大拓展。年均发表博士论文3.33篇,研究内容涉及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执政党能力建设与舆论引导机制、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机制以及网络舆论传播中的若干算法等诸多领域。[3]这一阶段的10篇博士论文问世,标志着“网络舆情研究”已经步入我国高等学府的顶级研究层次。

③2011年至2013年为“成熟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博士论文数量增长可谓“突飞猛进”,并且连续维持在“较多”档位上。年均发表博士论文达到9.66篇,约为第二阶段的3倍,且每年发表博士论文的数量保持在8篇以上。从研究内容上看,进一步拓展了“网络舆情研究”之领域——既有“互联网舆情分析技术”“网络文本挖掘技术”之类的前沿技术研究,又有诸如“群体极化中的网络谣言传播”、“网络用户偏好分析及话题趋势预测”等深层次具体化的理论分析,[3]凸显了我国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研究”的相对成熟之特点。

(2)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博士论文的学科专业分析。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博士论文共涉及14个学科专业。[3]其中,既有社会科学部类的具体专业,亦有自然科学及技术科学部类的具体专业。在所有40篇博士论文中,按学科专业排序前5位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7篇;管理科学与工程有7篇;通信与信息系统有6篇;计算机应用系统有4篇;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有3篇。

上述五个学科发表的“网络舆情研究”博士论文共27篇,占博士论文总数的67.50%。反映出现阶段我国“网络舆情”高层次研究领域中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含技术科学)互为支撑、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

(3)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博士论文的被引频次和被下载频次分析。在截至2013年底我国发表的40篇网络舆情研究博士论文中,被引用频次排序前10位的论文,详情见表6。

分析表6可看出,被引用频次最高的前10篇论文中,研究内容较为集中的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这从一个视角反映出我国现阶段网络舆情研究的高层次成果的“聚焦”之处。此外,在被引用频次最高的前10篇论文中,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和北京交通大学各有2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有2篇,这三个单位的博士论文占据了被引用频次最高的前10篇论文的80%,显现出其在“网络舆情”领域的高层次教学与研究处于全国顶级水平。

表6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博士论文中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论文

在40篇网络舆情研究博士论文中,按被下载频次排序,前10篇论文的详情见表7。

表7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博士论文中被下载频次最高的10篇论文

由表7可知,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博士论文中被下载频次最高的10篇论文中,从研究的主题内容看,前4篇均为“突发事件”或“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研究,这4篇博士论文被下载频次共计25334次,篇均被下载频次高达6334次。反映出广大读者对于有关社会危机类网络舆情研究系统化、高层次成果的关注度最高,认为此类成果的“可用性”最强。由此也可以将此类主题看作我国目前在网络舆情研究领域的“焦点”所在。此外,有关网络舆情传播模式研究的2篇博士论文,也进入了被下载频次最高的10篇论文之列,反映出“网络舆情传播”亦是我国目前在网络舆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4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国家基金项目计量分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的顶级研究课题设置,对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具有重要的导向性、权威性和示范性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顶级研究课题设置,对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迅速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性、权威性和示范性作用。

据统计,截至2013年,我国在网络舆情研究领域共计立项4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下面分别对这两大部类的国家基金项目的课题立项情况进行计量统计与分析。

(1)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计量分析。2008年,“网络舆情研究”作为我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正式立项。自此至2013年,已经连续五年均有这一专题的研究项目立项,具体的立项数量及其增长情况详见表1、图4。

分析表1、图4可以看出,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量的增长历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其一,急剧增长阶段。2008年至2010年3年中,有关“网络舆情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数量,由最初的1项继而增长到5项再而增长到11项,可谓“呈几何级数”增长。显现了国家层面对于“网络舆情研究”的重视并期待着一系列成果产生。

其二,在相对高数量基础上的平稳发展期。2011年至2013年的3年中,有关“网络舆情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量大致在7~10篇,年均立项8.67项,处在相对较高的数量上,其增长曲线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反映出“网络舆情研究”在国家层面步入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期。

截至2013年,在已经立项的43项“网络舆情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共涉及10个学科,[4]体现了“网络舆情”的多学科特性,也体现国家层面对“网络舆情”的多学科、多视角研究成果的期待。其

中,立项较多的学科为:图书馆学、情报学13项;新闻学与传播学13项;政治学4项;管理学4项。

图4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量及增长情况示意图

(2)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计量分析。同样,2008年,“网络舆情”研究作为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正式立项。截至2014年,已经连续6年均有这一专题的研究项目立项,具体的立项数量及其增长情况详见表1、图5。

由表1、图5可知,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量增长曲线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2010年、2012年、2014年为立项数量相对较高的年份。总体而言,2008年至2014年的6年间,年均立项4.17项“网络舆情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而2014年的立项数则是历年平均数的1.68倍,上升的势头较为明显。

在已经立项的25项“网络舆情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涉及的学科集中在信息科学与管理科学方面。

5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文献述评

通过以上对我国现阶段“网络舆情研究”文献的计量统计与分析,大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研究已步入成熟期。“网络舆情研究”已成为我国学术界、理论界的热点领域,且“热度”还在继续升温,呈现出步入“显学”之列的发展趋势。

其二,在学科及研究层次上有着明显“聚集性”特点。现阶段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的文献集中“聚集”在新闻与传媒、高等教育、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互联网技术、信息经济、邮电经济等学科领域。研究层次则主要“聚集”在社会科学基础研究、行业指导(社科)、政策研究(社科)。而对网络舆情的具体分析、预测等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运用方面,还相对薄弱,有待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图5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量增长情况示意图

其三,国家层面上,“网络舆情研究”亦步入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数量、涉及领域均达到了一定“量的在拓展”,并且已经或正在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加之一些重点大学博士论文成果,我国高层次、系统化的“网络舆情研究”文献可谓层出不穷。

其四,专业研究队伍已基本形成,但结构还不尽合理。此领域“核心著者群”已经形成,著名的研究者正在不断涌现。但较之其他更为成熟的学科领域,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的著名学者、专家还相对较少,社会威望度还相对较低,专家之间的联系与协作程度还相对松散,专业研究队伍的梯次结构还有待形成。

[参考文献]

[1]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EB/OL]. [2014-03-06].http://acad.cnki.net/Kns55/brief/result. aspx?dbPrefix=CJFQ.

[2]中国知网[EB/OL].[2014-03-06].http://epub. 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3]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B/OL]. [2014-03-11].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 _result.aspx

[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EB/OL].[2014-03-15].http://gp.people.com.cn/yangshuo/skygb/sk/index. php/Index/seach?xmname=%E7%BD%91%E7%BB% 9C%E8%88%86%E6%83%85&p=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查询与分析系统[EB/OL]. [2014-03-15].http://www.medsci.cn/sci/nsfc.do? action=q.

[收稿日期]2014-04-21 [责任编辑]李金瓯

[作者简介]梁春阳(1956-),男,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科研处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少数民族地区应对与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策略研究”(项目编号:B12ZZ017)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2-0044-06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G250.252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中国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