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在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应有大作为
2016-01-19
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伟大征程中,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力量,理应勇立潮头拿出更大的作为。笔者认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创新的内容很多很广,但最关键和应持续发力的是理念与战略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后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又进一步阐述了创新驱动对引领新常态、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意义。在这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伟大征程中,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力量,理应勇立潮头拿出更大的作为。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创新的内容很多很广,但最关键和应持续发力的是理念与战略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理念和战略创新
理念和战略创新,核心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真正按照产业和企业发展的规律来谋事办事。
一是创新理念本身要创新。
创新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态度,信仰坚定才不患得患失、敢闯新路,态度端正才不急功近利、虎头蛇尾。
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失败和挫折,并不能处处莺歌燕舞。只要毕业证书不谈交学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只要有投入就必须有成果,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也不符合辩证法。要鼓励国有企业不断增强、提升经受失败和承担创新风险的能力,什么时候我们的企业能够一亿元、十亿元、百千亿元大投入搞研发搞创新而不担心创新之外的问题,我们的创新驱动战略才算扎下了根。各级政府、各企业主管部门要拿出足够的战略耐心,不能以短平快、立竿见影的思维看待创新。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要能忍受十年冷板凳,拿出数蚂蚁、水滴石穿的精神投身创新。
创新的成果是一个多面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检验创新成果的唯一标准,但这个“实践”的内涵是丰富的。一篇好论文是成果,一个好发明是成果,一次开创性的失败、一次关键性的试错也是成果。在创新的崎岖山路上,登上高峰是胜利者,那些为胜利者垫脚铺路的人也是英雄。
二是资产价值度量理念要创新。不能简单用原值、重置成本、折旧摊销等会计概念和静态的会计数字来衡量资产的价值,要从流转、交易和市值的角度衡量价值。落后的产能、过剩的产能、不能创造经济增加值和环境增加值的产能,不能通过关停并转实现新生的产能,其价值都等于零。
三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理念要创新。资产物理形态完好完整以及功能维持,不是保值增值的全部;要把企业的活力、创新力、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高低优劣作为保值增值的核心指标。
四是企业战略要创新。要把新的发展理念作为企业战略的核心和引领,全面审视调整企业的战略思维和方向目标。要确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不盲目追求资产、产量、营业收入大盘子和高速度,不贪图以营业收入为杠杆的世界500强虚名,不追求赢者通吃、垄断经营、绝对霸权的境界。要鼓励做行业最强、隐形冠军,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升级发展、绿色发展,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生力军、领头羊。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战略的核心,决定着企业生产力的先进与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企业的技术创新曾经有过辉煌的成绩,也走过弯路。面对新常态下国内外复杂的竞争态势,如何尽快有效地打开技术创新的新局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要抓大带小
对一个产业和行业来说,技术创新主要是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是关键技术、重大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在鼓励万企万众创新的同时,要汲取过去举国体制的有益经验,通过赛马的方式、市场的机制(包括公开招投标),集中一省一部一行业甚至全国的优势资源,攻破一批对产业和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课题,创造更多像“四大发明”、“两弹一星”、高铁一样的世界级技术成果。
2.要选准突破口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倒逼机制、补短板找到技术创新的穿插路线,哪里最需要炮火就集中火力往哪里进攻。
二是抓住主要矛盾,着力技术创新的主阵地。我们不能照搬一些发达国家用高端产业来完全取代传统产业的道路,而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两手抓,通过新旧产业的交互作用、融合渗透、逐步创造出全新的产业体系,完成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众多传统产业而言,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提升,是一项战略性任务。如有色金属行业,尽管我们从资源勘查到开采、冶炼已经掌握了一大批先进技术,但我们的资源消耗仍然过大,清洁生产仍处于低水平,精深加工仍然在低档次,整个产业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大力研发和推广绿色环保开采、清洁生产、精细加工,实现全产业链、价值链的提升,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方向。
三是抓住边缘结合部,着力技术创新的融通效应。产业与金融结合、产学研结合、军民融合、产业化与信息化互联网结合,以及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区域产能合作等是大趋势,也是很多企业亟待突破的短板。如通过核心技术、拳头产品的发散延伸,把先进的生产理念、产品设计、质量控制从后端向前端延伸以及从上游向下游拓展,把矿山变成高端制造的“车间”,把终端用户变成工厂的“设计师”,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价值。通过相关产业高新技术移植嫁接改造方式,推出新工艺新产品。通过“互联网+”,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矿山、工厂,以及从矿山到终端用户畅通互动的物流信息流,将带来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大变革。
3.要重视培育和发挥行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示范作用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对企业更多的是关注营业收入、利润、税收等指标,世界500强也有了很多中国面孔,以至有了“宇宙银行”说法。这些东西很重要,但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应站得更高、立意更远。作为国有企业,要把更大精力放在技术创新上,带好头,领好跑,做企业创新发展的样板。
如中国恩菲的“氧气底吹冶炼技术”,使我国铅铜清洁冶炼走在世界前列。江钨控股集团与中南大学、北矿院等院所合作,引进氧化铝生产理念研发出了世界领先的废水零排放钨冶炼新工艺,研发出世界领先的火法与湿法相结合的镍钴精炼工艺,现已投入产业化推广。这几项世界级的技术成果一旦大面积产业化成功,将对中国和世界稀有金属行业发展带来革命性影响。
平台创新
“十二五”以来,国内行业、企业在平台建设上已经形成了体系,但整体上还是松散的,缺乏市场机制的连接,也就缺乏了活力。要改变面貌,关键要引进市场机制以共享发展的理念创新各种平台的建设。
创新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国有企业要善于利用行业龙头地位,积极带头组建各种开放式产业联盟,重点解决基础性与关键共性技术的瓶颈制约,化解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中存在的技术标准不一致、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障碍。科研院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扩大向国有企业开放。支持联盟各单位,通过出人出钱出力、提供条件、组建合资公司等方式,以市场机制、利益共享增强联盟的紧密度和活力。各级政府促进科技进步的各种资源,应优先向协同创新平台倾斜,奖优罚劣。
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要采取混合所有制方式,尤其要调动院所、企业、社会各类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科技咨询服务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吸引凝聚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等社会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
创新技术融资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以及专门为科技创新服务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等非金融机构,让企业科技创新能够从社会上找到钱。强化各级财政和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四大银行的支持引导作用,要把支持技术创新项目融资作为重要任务,突出创新“援助”的特色,创新专项基金、特种国债、长期免息、低息贷款等融资工具和融资方式,并在利率、担保、呆坏账核销等方面采取更灵活政策,确保国家每年有一块刚性增长的投入用于科技创新。减少政府的保姆式审批与监管,降低门槛,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率先实行注册制上市融资,让科技创新直接面对市场的选择,直接从社会融通资金。
创新大国资创新平台。国务院国资委等各级机关,要发挥管资本的职能,打破条块分割、行业分割、军用与民用分割,强化对央企、地方国企科技平台的整合创新,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国家队,并辐射到民营企业。
制度创新
制度和模式创新是决定创新内生动力的要害,是调动千百万科技人员积极性,解放生产力的根本。
一是要创新企业评价制度。创新型企业肯定离不开专利、研发投入、先进装备、利润等量化指标,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在新工艺、新产品、新企业价值和新利润增长点方面的探索和作为,看其对产业、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的推动作用。这如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也许对其单位和团队无法带来巨额利润,但对社会贡献巨大。
二是要创新人才评价制度。不能被学历、论文、职称等东西捆住了创新的激情,遮住了创新的眼睛。要引进诺贝尔物理化学奖的评奖机制,荣誉属于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并对人类有大贡献的人。建议政府部门退出企业人员职称评聘和管理,还权于企业,让市场说话。
三是要创新技术成果分配机制。创新技术成果在转化为社会财富的同时也转化为个人财富个人价值的机制。要创新科技成果评估作价出资入股、分红和股权激励方式,创新职务发明个人利益分享机制,给予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出资分红所得税减免等政策优惠,让广大有成果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带头富起来。
四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议实施“五个一工程”:所有重点大学都要办好一所应用技术学院;央企和省属工业集团都要办好一所职业技工学院;每个省(市区)必须办好(包括联办合办)一所职业技术大学,通过多层次办学兴学,大量培养训练高技术高技能领军人才和产业工人;工程师以上的技术人员每五年内必须接受一次系统的工程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地市级以上政府分管工业经济的部门,必须有一名有企业工作或科技工作背景的负责人。
五要创新知识产权制度。要通过法律法规的立废改,升级国家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法治水平,打破西方国家的专利包围和专利壁垒并把好国门,更好地维护中国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中国科技进步。要大力优化知识产权税费环境,如大幅减免专利申请费、年费,大幅减免技术转让所得税。要创新专利技术许可制度,对长期不使用不实施的国家授权专利,允许国内企业无偿许可使用。
模式创新
一是要适应新常态,创新对外开放合作模式,提升国际合作创新水平。最重要的就是要策应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支持国有企业加大以项目建设、技术服务、技术贸易等为载体的技术出口,加大与沿途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合作创新,把创新延伸辐射全球。
二是要适应万众创新大趋势,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打造出千千万万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企业主体。要把科技创新从象牙塔中解放出来,扩大对内开放,引进民资民智,特别是要大力推行科技骨干人员持股计划,增强体制机制活力。
三是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科技成果产业化一直是制约我们国家生产力跨越发展的战略性短板,这一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就无法跻身世界强国的地位。
要着力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产业化机制。产学研相结合喊了多年,但一直格局依旧,关键就在于各自的目标与着力点不聚焦。要从国家专项资金、经费、补贴的申请、使用和成果考核奖励入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突出企业实体的孵化器主战场地位,突出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益化这一指挥棒的作用,以制度和政策的力量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打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转化的体制与流程障碍。
要大力推进科研院所的企业化改革,面向市场打开院门。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应更多地放在企业。要改革事业单位、事业编制对科技人员的身份束缚,支持科研人员员工化。
四要创新政府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战略主导作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风险性事业,没有政府作后盾,单靠个人或国有企业很难做到。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政府的战略主导和兜底作用必不可少。要完善政府采购科技成果政策体系,采取拨、投、贷、补、奖、买等多种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采取政府兜底风险、政府买单、应用示范保险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