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大抉择
——卖矿还债还是借债买矿?
2016-01-19
同样的经济环境,全球矿业巨头卖矿还债,中国矿业公司借债买矿,两相对比,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这也许是我国资源禀赋较差,又是全球大宗金属第一需求大国的现实,任何矿山资源的收购是我国的战略需要。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行海外矿产投资,尤其近两年,中国企业并没有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而减退收购矿山的热情。
2015年,中国海外矿业投资宣布和完成海外固体矿产资源投资项目85宗,同比增长25%;宣布和完成海外固体矿产资源投资项目投资总额达177.48亿美元,同比下降37.25%。其中完成21宗,同比增长43.33%。对黄金的投资项目数最多,对煤炭的投资金额最大,而完成投资项目数最多的是黄金和钾项目,完成投资额最高的为铜项目。
据统计,2015年,在中国投资海外矿业目的地中,大洋洲依旧是中资海外能源和矿产投资热点大洲之一,共宣布和完成投资37宗,同比增长15.6%。宣布和完成在亚洲的能源和矿产投资项目数达到了34宗,同比增长70%,是中资海外能源和矿产投资项目数同比增幅最大的地区。宣布和完成在大洋洲、亚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能源和矿产投资总额大约10亿美元。宣布完成投资项目较为集中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广袤广漠的大洋洲、非洲等地为全球矿业公司提供了“竞技场”。近些年,全球各国矿业公司在这些大陆上“掰手腕”,展示着各自的“臂力”。竞争者几乎会动用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甚至会通过NGO(非政府组织)评估、窃密、行贿(如2014年力拓为争抢几内亚西芒杜矿状告淡水河谷贿赂、窃密)等方式,可以说,一个资源潜力大、品位高的好项目,会引矿业巨头竞折腰。但是,同处于矿业“萧条期”,中国和海外的矿业公司的选择却大相径庭。
海外矿业巨头卖矿还债
2013年起,国际矿业巨头就很烦恼。随着大宗商品“十年黄金周期”的结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现持续回落走势,2015年更是出现大幅深度下探,有色金属、铁矿石、原油、煤炭等纷纷跌至多年以来的新低。在此严峻形势下,全球矿业巨头无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公司业绩急剧缩水甚至出现前所未有的巨亏。
全球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公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必和必拓在2016会计年度上半年净亏损56.6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盈利42.65亿美元相比大幅下降233%。这也是必和必拓16年来首份亏损的半年报。2015年,必和必拓甚至分拆出一个South 32公司,但是分拆出的公司并没有包括必和必拓最赚钱的资产,也没有钾肥、铜矿等战略资产。
同为矿业巨头的力拓在2015年取得的业绩也不乐观。财报显示,力拓全年营业收入348亿美元,较2014年下滑128亿美元;全年净利实现45亿美元,与2014年实现的93亿美元相比,业绩遭遇“腰斩”。
巴西淡水河谷也发布了业绩亏损的年报。财报显示,该公司2015年实现营收总额260.47亿美元,较2014年减少了121.89亿美元;全年净亏121.29亿美元(2014年则实现净收入6.57亿美元),这也是1986年以来该公司最大的亏损。
此外,去年连续出售非核心资产的嘉能可公司还是没能成功脱困,2015年出现近50亿美元净亏损。嘉能可公司已经承诺,将在2016年出售40亿~50亿美元的资产,净债务规模将至170亿~180亿美元,以进一步支撑矿业和自己的财务状况。
而连续4年出现亏损的英美资源集团2015年亏损超56亿美元,其信用评级甚至已经被降至“垃圾债券”。
值得关注的是,嘉能可连续出售资产行动并不鲜见,全球大型矿业集团,包括必和必拓、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力拓和淡水河谷都采取类似措施。为了减少债务,矿业巨头们想尽办法压缩成本,采取减少或暂停发放股息,有的甚至已经在出售或考虑出售核心资产,来改善自身财务状况。
必和必拓在财报中称,预计2016财年和2017财年,必和必拓仍将削减总计35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计划在2016财年总计投资70亿美元,2017财年总投资为50亿美元。
淡水河谷财报显示,淡水河谷2015年实现的成本和费用(扣除折旧)总计188.46亿美元,较2014年下降了59.08亿美元。该公司表示:“2015年,我们成功地削减了成本和费用,稳步推进了关键项目的实施,并在维持总负债水平的同时加速了撤资进程。”
英美资源集团集团则计划在2016年上半年之前出售10处矿产,通过出售矿产收回40亿美元,以将净负债水平缩减至100亿美元以下。
中国矿业公司借债买矿
与国际矿业巨头不同的是,中国近两年在海外的投资巨大,以至于全世界都仿佛听到了人民币摩擦的声音。
今年5月11日、16日两天,洛阳钼业先后发布两则重磅资产购买预案,一是将以现金支付方式15亿美元收购英美资源集团铌和磷酸盐业务,二是26.5亿美元购买自由港——迈克莫兰公司位于刚果(金)境内TFM56%的股权,后者拥有的滕凯丰古鲁梅矿区是全球范围内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铜、钴矿产之一。5天后,洛阳钼业5月21日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以3.17元/股为底价,定增募资180亿元用于这两项海外收购。
2015年中国的“海外矿业投资冠军”紫金矿业公司利用全球有色金属行业低迷的机会,共完成了6宗收购,其对巴布亚新几内亚在产金矿波格拉金矿与刚果(金)世界级大型未开发铜矿卡莫阿铜矿的收购,获得黄金资源量157吨、铜资源量1057万吨,大幅提升了公司保有高品质金铜资源储量和黄金产能。2015年5月底,紫金矿业公告称,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0亿元,用于海外项目建设、海外收购及补充流动资金等。2016年,紫金矿业公司并没有停下收购的脚步,在6月初以现金15.61亿元收购黑龙矿业后,目前据传正在角逐嘉能可旗下价值20亿美元的哈萨克斯坦Vasilkovskoye金矿项目。
同样的经济环境,全球矿业巨头卖矿还债,中国矿业公司借债买矿,两相对比,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这也许是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而我国又是全球大宗金属第一需求大国的现实,任何矿山资源的收购是我国的战略需要。这也可能是在大宗商品周期底部,中国公司连续进行海外矿山收购,形成低成本扩张的全球竞争优势,为成为新的国际矿业巨头打下坚实基础。如同嘉能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伊凡·格拉森博格说:“现在没有人能读懂中国的大宗商品市场。”
无论海外巨头是否真的读懂了中国,但是,对于矿业形势的担忧和恐惧都是真实存在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5年,我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8%,回落9.5%;今年1~4月,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5.3%。德勤中国矿业行业主管合伙人刘俊龙近期表示:“中国经济放缓给矿业带来一记重创,造成铁、煤、铝、镍、铜、锌以及铅等各类矿产价格大幅下跌。投资者及贷款机构纷纷撤离矿业,而私募基金或制度资本的进入仍遥遥无期。随着探矿前景日渐衰败,小型矿业公司继续艰难求生。”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海外矿业投资的“竞技场”仍旧充满风险。由于海外矿业投资专业性强、门槛高,传统海外矿业投资额度大,中小投资人很难参与。而且,中国企业对海外矿业项目、公司、法律制度等没有充分了解,缺乏海外矿业项目投资并购经验,直接投资容易导致巨大损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萧条期”的矿山总比“繁荣期”便宜。
当历史翻到矿业投资“萧条期”这一页,矿业投资的剧本相同,舞台没变,只是换了演员。西方下场、中资上阵,并购大戏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