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当是创新的主体
2016-01-19
《庄子·列御寇》中有一个小故事:“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几句话讲了一个悲伤的故事:一个人耗尽千金家产,历时三年,学会了一项很厉害的技术——屠龙之术。可是,哪里有龙来让他杀呢?
这个故事,让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技术创新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一定要“接地气”——不能只存在于实验室,而要能够应用于生产实践。只能够存在于实验室的技术创新,固然听起来很美,但是不能转化成实践成果,服务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也只是绣花枕一枚,中看不中用。
对于有色金属工业来讲,高等院校和研究院等有很强的研发能力,但产业化是他们的弱项。一线的企业有较强的成果转化能力,而如何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又较弱。在行业内,不能够产业化的技术,不值得提价值,不能够不断创新的企业,必定会被淘汰。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产、学、研、用结合。豫光和恩菲的合作正是一个产、学、研、用结合的成功案例,他们一起在铜冶炼行业创造了新的历史,使连续炼铜这一梦想的种子在豫光开花结果成为必然。早在多年前,豫光首先将底吹炼铅的技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从此开启了中国铅冶炼的新纪元。在豫光,有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恩菲,有一种不断开拓的能力。这两者相结合,那就是绝配,你有一个想法,我能把你想的事情做成,这就保证了双方的不断进步。
把事情做成,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灵光一闪固然重要,但是只想不做是空想家。这个时代,创意永远不少,缺少的是实干家。当你去做的时候才发现,有太多灵光一闪时没有想到的困难。这就是梦想和现实的区别。
有的梦想,被困难所阻挡,浸入了黑暗。有的梦想,困难成为登高的垫脚石,双底吹连续炼铜技术这个梦想所遇到的困难,就成为了豫光的垫脚石。在豫光,一个个困难浮现,一个个困难被克服。最终,当他们成功了,站在行业的顶峰,他们看到旭日初升,看到梦想中交炽的阳光,看到梦想变成现实的那许辉煌。
企业应当是创新的主体。正如豫光。无论是高精尖技术,还是基础工业,我们都需要豫光这样的企业。这样的企业,知道自己的痛点。这样的企业,能够将各种想法寓于实践,寓于发展。这样的企业,是我们这个行业,这个国家自主创新中的“永动机”。
有色金属强国需要更多这样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