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圆梦人
2016-01-19陈曦
陈曦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东水峪村“第一书记”张修存来自山东航空集团,在扶贫工作中,他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以“村民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将来留下什么”为思路,勤奋工作,不辱使命,带领村民建新村、修水库、建电网,发展渔业养殖,建设垂钓中心和水上娱乐项目,开展乡村旅游,大力栽植果树,发展大棚蔬菜,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把物质扶贫和精神文明建设齐抓并举,为帮助贫困村民实现安居梦、电脑梦、致富梦,张修存呕心沥血,因公致残,苦干两年多,使东水峪村旧貌换新颜。2013年,东水峪村先后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市级模范村”“枣庄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先进村”“枣庄市生态文明村”;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文明社区”。张修存本人也先后获得山东省“第一书记标兵”“枣庄市2013年度新闻特别人物”“感动枣庄十佳人物”和“山亭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安居梦:让山里百姓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2013年3月,张修存根据工作需要,不顾父亲伤残,孩子需要照顾,妻子工作繁忙的实际困难,毅然服从组织安排,到东水峪村担任“第一书记”。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该村的贫困现状让人震惊。
东水峪村由东水峪、大泉、东山3个自然村组成,共226户村民、1006人,耕地面积796亩,荒山3000亩,花椒种植面积1300亩,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素质低,集体经济薄弱。入村第一天,他就到大泉村走访群众,该村处在一座大山的半山腰,耕地少,村民靠种花椒过日子。当时花椒市场价格低,卖不上好价钱,村里青壮年都出去打工,就剩下老人和儿童在家,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张修存到村民家里一看,更是惊呆了,住房条件居然那么差,全是低矮的石板房,黑暗潮湿,漏风漏雨。
吃水更是困难,要到山脚下去挑,来回一趟要走3里多山路。当晚,张修存看着一堆数据睡不着觉:东水峪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其中2个在山里,没有一分集体收入,人均不到3分地,村民大部分都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全村有残疾人34人,五保户18人,低保户56人,未成年孤儿6个……看到村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暗暗地问自己:作为“第一书记”,我该怎么办?来之前制定的一些帮扶计划,全被现实打乱了,当天夜里,他思来想去,一个大胆的计划在脑海里形成了,那就是想方设法建一些新房子,将住在半山腰的村民一起搬迁到山下,让山里老百姓也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为此,他先后10多次召开村两委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达成共识,共投入资金916万余元,启动了小康楼一期建设工程。当这100套小康楼拔地而起矗立在村西的时候,所有的艰辛和委屈都消失得无影无踪。随后,他又组织对原大泉、东山两个自然村70多户村民进行了回迁安置。接着,投资启动实施小康楼二期工程,完善各种配套设施,真正让山里百姓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现在,村里的道路宽了,设施齐全了,环境更美了。75岁的村民单士元,年龄大了,腿脚不好,在山上生活非常不方便。如今,单士元已从山上搬到山下80多平米的新房子,老人整天笑呵呵的,一遇到张修存就紧握着手连声说:“张书记,你给俺们帮大忙了。俺从小生活在山上,如今快80岁了,能从山上搬下来,免费住上新房子,做梦也没想到啊。”张修存说:“我只不过是党组织派来的一名联络员,如果要感谢的话,应该感谢党,感谢好政策。”
为了建设富裕、秀美、幸福的东水峪,张修存抓住乡村文明行动这一良机,实施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打通了断头路,安装了路灯,实施了亮化工程,在村里配上了垃圾箱,配备了卫生保洁员,建立了通讯基站,实施了村内电网线路改造,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连续两年春节,张修存和村两委干部都来到东水峪村五保户孤寡老人家里,陪伴老人贴对联、包饺子。2014年大年三十晚上,在村里陪伴三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过年时,五保户张德侦老人的一句“万万没想到”和流出的泪水让张修存很心酸也很伤感。这些孤寡老人在党和政府的照顾下,吃穿无忧,但他们最匮乏、也最渴望的是人世间的真情和关爱。为此,张修存号召村里每年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活动,利用文明一条街、科普宣传栏等阵地,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现在,一个整洁、乡风文明、幸福和谐的新东水峪村正在以崭新的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电脑梦:让山区孩子好梦成真
为了让山区孩子获得良好的教育,张修存和山航其他两位帮扶同志多次走访东山腰、枣树岭、岩底等小学,了解到学校教学条件比较差,教学设施更是极为短缺。看着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张修存立志一定要让山里孩子拥有像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环境。
于是,张修存积极与山航集团、中国山东网、济南优哲商贸公司等单位协调联系,策划举办了“中国梦,我的梦”助学圆梦系列活动,先后捐助新课桌650套,电脑129台及新电脑桌椅、书包、书籍等学习用品,价值90多万元,为5所学校建立了电脑教学室,圆了山区孩子的电脑梦。
记得在捐助活动快结束的时候,一群孩子围了过来,其中一个扎着马尾的小女孩怯生生地问张修存:“叔叔,这些电脑过几天你们还要带走吗?”他一下子愣住了,随后认真地告诉小女孩,这些电脑将会永久地供同学们使用,不会再带走。在得到答复之后,孩子们都欢乐得跳了起来,而那个小女孩的眼睛里竟闪着泪花。这种公益助学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欢乐的笑声,给社会带来了正能量,也给扶贫人带来了愉悦,张修存内心突然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在他看来,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
在张修存的努力下,东水峪村于2013年8月成立了“山航集团助学基金”,帮助贫困孩子上学。许多孩子在学校的留言板上写下了自己的梦想,刘子菱同学写到:“我想当一名老师,因为我要教小朋友知识,让他们走出大山。”慈晨希同学写到:“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同学们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个个美好的梦想,汇聚成理想的海洋,犹如一盏盏航灯,将照亮山区美好的明天。
致富梦: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东水峪村常年缺雨少水,老百姓靠天吃饭、等雨种田。为此,张修存多方筹集资金130多万元,在村南实施了蓄水池建设工程,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战天斗地、治山治水,因为蓄水池早一天建成,村民们的致富梦想就能早一天实现。目前,这个工程已经完工,彻底解决了周边农田灌溉问题,并且放养了鱼苗,每年可为村里增加集体收入2万多元。
为了建这个蓄水池,张修存没少操心。2013年11月13日下午,在给蓄水池底下放线测量时,他不慎摔伤,整个人重重地摔倒在石头堆里,造成右腿创伤性滑膜炎和半月板受伤,被鉴定为四级伤残。住院治疗期间,几十位村民自发赶到医院去看望他。当乡亲们提着鸡蛋,端着热乎乎的稀饭送到他床前时,他竟然激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强忍着眼泪与他们一一握手。区和街道的领导也多次到医院慰问看望,勉励他安心治病。但是,躺在病床上的张修存心里仍牵挂着蓄水池工程,都说伤筋动骨100天,可在这关键时刻,他哪能躺得住,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就急匆匆赶往工地。村民们被他一心为民的无私精神所感动,有的要给他送锦旗,有的要请他到家里吃顿饭,还有的提出要在蓄水池旁边立一块感谢碑,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蓄水池施工的那几个月,张修存很少回家,对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的学习更是无暇顾及。女儿给他写了一封信:“亲爱的爸爸,以前我一直想对您说一说心里话,可一直没有时间。我知道您工作很忙,但您能不能偶尔停一会儿陪陪我?是的,就在几个星期前,您住院了,我们非常担心,原以为您可以在家多陪陪我了,没想到您还没有养好伤就匆匆地走了。爸爸,请您回来陪陪我,好吗?”男儿有泪不轻弹。当看到女儿的来信时,张修存热泪盈眶,想想女儿渴望父爱的眼神,想想女儿因妻子值夜班被委托在邻居家借宿的情景,想想临行前女儿那期盼的目光……歉意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然而,每每在他情绪波动时,妻子的一句话坚定了他的信念:“你现在亏欠我们,将来还可以补偿,但是如果现在亏欠了东水峪的老百姓,错过了发展机遇,恐怕是补也补不回来啊!”这样简单的话语,胜过千言万语的赞美,有了家人的理解、支持和背后默默的付出,张修存更加坚定信念,一定要带领村民们打赢这场脱贫致富的翻身仗。
为了让村民能早日过上好日子,张修存根据东水峪村山多地少、老人多青年少、想法多路子少的实际情况,与村两委干部多次研究讨论,确定了发展新路子。
高效农业富民。将大泉、东山自然村搬迁以后的旧宅基地整理出50亩耕地,与济南一家农业开发公司达成协议,投资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从山航集团争取15万元资金,在村里设立了“大棚蔬菜种植奖励基金”,每个大棚奖励5000元。把进入衰果期的1300多亩花椒进行套种改良,带领全体党员干部义务栽植10多万元的优质核桃苗。
特色产业强村。利用蓄水池开展垂钓、水上娱乐、农家乐等综合开发,发展乡村旅游;成立劳务服务中心,与山航集团货运部达成定向招工协议;结合村上50~60岁的村民会垒砌石墙的技术特长,成立了东水峪第一个村办企业——东水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上半年该公司已完成50多万元的工程总量,增加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为每年持续增加村集体收入打牢了基础,增强了造血功能,更为富民强村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两年的扶贫工作让张修存和东水峪的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虽然他的右腿留下了终生残疾,但圆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梦想,他无怨无悔。
两年帮扶工作结束的当天,村委会里挤满了送行的老百姓。64岁的张文凤大娘送给张修存一双亲手缝制的鞋垫,鞋垫虽然有点粗糙,却包含了老百姓的深情不舍。虽然东水峪村富裕了,但邻近村依然贫困,为此,张修存毅然选择留任,成了山亭区南洼村的“第一书记”。到任后,他积极走访群众,结合实际,采取了扶贫先扶精气神、内外结合谋发展的“造血式”扶贫方式,结合运用两年多帮扶工作的经验,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子。
张修存向南洼村百姓承诺,要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扶贫攻坚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让村民们更加富裕,让乡亲们活得更有尊严。